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括号》教学设计

2025/10/28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括号》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士标:

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

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教学手段资源电脑、数学模型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0①法则(多媒体打出幻灯片)②练习1、-(2m-3)2、x+2(y-z)3、3x(2x5y)4、3a2(a+b)

【教法说明】通过法则及简单的计算,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以引出新知识。

(二)情境创设

15准备三张纸片:俩张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斜边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长。用它们拼出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通过拼图,可得到4种图形:梯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分别将图形用多媒体打出)。(周长相等吗?面积呢?)将任意俩个四边形的周长相加减,计算周长和及周长差。上面的计算就是整式的加减运算。由此得出,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教法说明】学生动手拼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三)例题教学201.求2a4a+1与3a+2a5的差。练习:练一练12.先化简,再求值:5(3abab)4(ab+3ab),其中a=2,b=3。练习:练一练3

【教法说明】讲练结合,对每个例题都进行分析,把握题目的重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错误。同时通过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运算能力,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将这节的知识点灵活的运用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

例题演练

六、作业习题

3.5 2、3

《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学会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三、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①34+56=90 678—299=379

②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①295+326—483 420+191+78

②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提高计算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乘船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添加小括号的过程,体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⒉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括号的作用。

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⒈看图说一说。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和要解答的问题。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第乘7人)问题:需要几条船?

⒉尝试独立解答。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9+25=54(人),54÷9=6(条)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⒈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⑴师: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9+25÷9,行不行呢?

⑵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按照算式29+25÷9,我们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可是结合题意我们知道,先要算出总人数29+25,再算54÷9,这样就能求得需要几条船。

⑶有什么办法可以先算29+25呢?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后引出加小括号。接着教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引导学生写出问题的解答过程。

(29+25)÷9指出:(29+25)÷9

=54÷9读作29与25的和

=6除以9。

⑷总结。在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时,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⒈教材做一做,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解答。

⒉算一算,比一比。让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做完后比较计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㈣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⒉你能举例说明带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过河”这一情境,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本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全班学生交流以下算式的算法:

A.29+25=54(人)54÷9=6(条)B.29+25÷9

C.(29+25)÷9D.29÷9+25÷9

使学生探索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小括号》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 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 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 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 巩固提高

1、 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 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 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