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捉知了狗随笔

2023/12/08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捉知了狗随笔(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捉知了狗随笔 篇1

太阳照在大地上,快把地面烤焦了。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我和表哥却玩得满脸通红,好像两个彤彤的大苹果。

我们站在树荫下休息,过了一会儿,表哥说:“我们玩什么好呢?”“我也不知道。”我说。“要不我们来捉蝉吧!”表哥指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说。“好呀!好呀!”我连声说。表哥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长长的网兜出来。我又拿了一个玻璃瓶。

我们来到了楼下,表哥手里拿着一个网兜,我手里拿着一个小玻璃瓶。有一只蝉飞了出来,我大声说:“哇!好大一只蝉。”表哥的手指放在嘴边发出“嘘”的声音,我马上就安静了下来。不到一会儿,我们就捉了很多蝉。我说我也想试一试。表哥把网兜递给了我,我看见一只蝉停在树枝上,我向前一扑,蝉没捉到,我反而摔了一跤,表哥说:“捉蝉的时候必须看准了再捉,然后你把网兜轻轻地靠上去,等靠近了在迅速地扑过去,准成。”我照表哥说的去做,哈!我果然捉到了一只。

我们两个兴高采烈地把蝉带回家。两个人围着瓶子不停地逗蝉,蝉在里面不停地鸣叫,拍打着翅膀。直到我们累了,蝉也累了,它耷拉着翅膀,一动也不动。我问表哥:“这蝉怎么办呢?”“要不养着玩吧。”表哥随口回答。

我们给蝉找了一些“粮食”——树叶,放在瓶子里。

过了一天,它们一动也不动,我问小姨:“这些蝉怎么了?”小姨说:“这些蝉快死了,它们不适应你们瓶子里的环境。再下去就会被活活饿死。”听了小姨的话,我们于心不忍,只能把他们放了。虽然我有点舍不得,但是我看到它们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心里感到甜丝丝的。

我知道,蝉是一种有害的小动物,但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生命,值得每个人尊重!

捉知了狗随笔 篇2

时间过得真快!瞧,春姑娘正挥着她那洁白的手儿向我们招手呢!好像在说:“小朋友们,明天年再见啦。夏哥哥会同你们一起玩耍的!”

你们喜欢夏天吗?我喜欢,因为在夏天,爸爸经常带我和弟弟去游泳,还有一点我非常喜欢,就是可以在农村姥姥家捉金蝉!这使我更加喜欢夏天。现在,大家就随我一同去感受捉金蝉的乐趣,去感受夏夜的魅力。

“嘘!你听。”哥哥小声对我说,“我们来得早了,这时候还没有太多的金蝉呢。”小伙伴们没有猜错,我和哥哥在农村老家,开着电动三轮车去苹果园里捉金蝉呢!傍晚时分,我们就行动了,一起来的有我,哥哥,姥姥和姥爷。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乡村的羊肠小道,只见周围绿树环绕,芳草鲜美,我的左手边是一排白杨树,它们挺拔高大,就好像卫兵一样守卫着村子里的庄稼。隐约看起来它们形态各异,有些树的枝干粗壮,好像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骄傲的注视远方;有些树的枝干又细又长,好像士兵拿着一把尖锐的长矛严肃的巡视周围;还有些树的枝干长的特别高,好像英雄盘古那样顶天立地。

过了一会儿,我们便到了苹果园。这时,耳边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声音,在我听来,好像在说“来捉我啊,来捉我啊!”

我突然发现了苹果树干上缠了一层胶带,我好奇地问:“姥姥,这时干什么用的?”姥姥慢慢的说:“我们不是来捉金蝉的吗?这胶带表面很滑,金蝉就爬不上去,落在下面的地上了。”“噢,原来如此。”我心里想道。一开始,我不敢去摸金蝉。渐渐地胆大了起来,我敢独自去捉金蝉了,手电筒的光照着树干下方,我小心翼翼仔细的找着,不一会就找到了大约二十只。等装满了小罐子,我和哥哥心满意足的回家了。

啊!夏夜真美妙,我相信,我们永永远远也探索不完夏天的秘密。

捉知了狗随笔 篇3

蝉,在没有蜕皮之前,家乡人叫它知了狗。这样叫,大概是因为其外形像小狗,又会爬行吧。小小的知了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知了狗可以吃。小时候,每年夏天,家家都会吃知了狗。知了狗的吃法比较简单,数量少就在做饭的时候用灶火烧熟了吃;如果知了狗比较多,人们便把知了狗洗干净,拌上盐,放在油锅里炸,酥香可口。

对知了狗,童年时的我们,并不在意吃,而在意于捉。傍晚,知了狗要从地下爬出来。但在未爬出来之前,洞口会蒙上一层薄薄的皮,眼尖的一看就知道是知了狗洞。要在天还没有黑的时候,拿手指头轻轻一抠。我们在抠洞时会带上一把小铲子,不管洞有多深,都能把它挖出来。

还有一个经验,是在空知了狗洞旁边找,即所谓的找“印”。意思是一个洞旁边还会有另外一个洞。我们用小铲子,在空知了狗洞旁边铲起一层土,就会发现新的知了狗洞。

等天完全黑了,看不见地上的知了狗洞了,就是摸知了狗的时候了。不知为什么,知了狗千辛万苦从地底下爬出来,还要再爬到树上去,要知道它们行动的这个过程就增加了被我们摸到的危险。摸知了狗就是从树干上找,只要看见树干上隐约一个凸起的小黑影,就摸一下,毫无例外的就是奋力向上爬的知了狗了。晚饭后,村里人几乎都去摸知了狗,这样既能打发时间,又能一饱口福。农村小路多、树也多,每条小路上都有人,即便是别人刚摸过的树,也会有新的知了狗爬上来。

一般到了晚上八九点,捉知了狗的人都陆陆续续回去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却兴犹未尽。我们拿着手电筒和长竹竿,摸到十一二点。拿手电筒是为了照得更清楚,拿长竹竿是能把高处的知了狗打下来。一天下来,少的能捉到十几个知了狗,多的能捉到四五十只。

印象中,我们村的知了狗特别多。可到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慢慢变少了。现在想想,捉知了狗的人这么多,肯定是不利于知了狗繁殖的。因而,我常常在想:知了狗在地底下,是如何知道外面天黑了呢?它们为什么不在白天爬出來呢?为什么从地底下出来非要爬到树上去蜕皮呢?如果我是知了狗,我就悄悄的,晚一点再出来,找个黑暗的小角落,悄悄地完成蜕变。

暑假回去,我是再也不去摸知了狗了,偶尔在家门口找到一两个,也不敢吃了,甚至不敢想象,以前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美味。

蝉声,是夏季特有的音符。现在,整个夏天很少听到蝉声了,也就少了一份夏天的感觉。我渴盼那个蝉声不绝于耳的夏日。

捉知了狗随笔 篇4

八点过后,一阵阵凉风吹来,月光下的柳树林格外幽静,柳树枝儿更有一种朦胧之美。我和妈妈按照约定开始在树林里捉爬树猴(蝉的蛴螬)了!

不知什么时候一盏盏中华灯亮起来,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路。我目视着前方,突然发现有两个小东西在树上慢慢蠕动,我飞奔过去,发现是两只爬树猴,它们好像是在闭目养神,可能是在为自己变知了做准备吧!后来,在另一棵树上,我同样发现了一个正在努力向上攀登的蝉。

今晚,我一共捉到了三只蝉,生龙活虎的我满意地回了家。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把三只爬树猴放到了纱窗上,有两只顺利地沿着纱窗向上爬了!可剩下的一只却从纱窗上一下跌到了地上,一动不动地趴在那儿,过了好几分钟,我还以为它死了呢,就在我准备把它放入垃圾桶的一刹那,它的尾部却蠕动了,可能是要脱壳了!于是我把它拿到了桌子上,只见它用一股尾部来的力量,使背上裂开了一个小缝隙。然后,裂缝越来越大,大概有十分钟,知了的头部完全露出来,这时它的力气也有所收敛。我观察了一下它:黑色的眼睛(五只眼睛),褶皱的翅膀,有着绿、白和黄三种颜色,犹如一条五彩斑斓的锦缎,太漂亮了!

慢慢地,粉红色的爪子也从壳里出来了,晶莹剔透,好像是用露水铸造而成的!休息了几分钟后,它开始努力地把身子一伸一蜷,壳就慢慢退下来了,终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爬树猴变成了真正的蝉了!

这时,我又把它放回到纱窗上,在灯光的照射下,蝉的羽翼犹如碧绿的纱窗,美丽极了!它现在警惕着呢,只见它蜷着身子,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两只眸子观察着四周,像一个小机器人似的,可爱极了!

它现在虽然很美丽,但它弱着呢——它的身躯是那样柔软,你要稍用力一按它,就有可能导致它的死亡呢!再过一段时间,他的身体会完全变成黑色,那时,他就强壮多了,便可以自由地飞了!

啊,可爱的小蝉,我真喜欢你!

捉知了狗随笔 篇5

去年暑假里,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就把我送到农村的爷爷奶奶家住一段时间。

爷爷奶奶家没有网络,完不成游戏。爸妈也交待过爷爷奶奶不允许我总是看电视,要把暑假作业做好。在这段备受煎熬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农村的小伙伴小英和小强他们。这天中午,小英、小强和其它小伙伴们来找我,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去抓“知了”,可是奶奶坚决反对,她说抓“知了”得到村外的小树林去抓,太阳太大了,不行;她又怕我们会跑到池塘里去玩水,不安全,也不行。经过我的“再三保证”和“软磨硬泡”奶奶终于答应了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抓“知了”。

我在家里找了一个废弃的塑料瓶子,就和小伙伴们顶着烈日出发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水泥路上,烫得我的小脚生痛,晒得额头大汗淋漓,小伙伴们见我这位城里的娇小姐这么怕晒,于是在池塘边摘了几片荷叶,戴在我头上。到了小树林,树叶把阳光遮住了,不再那么晒人,很快跟小伙伴们就到了一棵树前,听着成千上万的“知了”在鸣叫,它们好像是在阳光下举行大合唱似的。抓“知了”准备开始了,眼见小强双手后部合拢,五指张开。形成口袋形,贴在树干上,慢慢地就有知了进入他手中,小强双手合拢抓住了一只“知了”。不一会儿,他就抓了好几只了呢!我也迫不及待地来到了一棵树下,学着他们抓“知了”的动作,手合拢,五指张开,行成口袋形,当有知了慢慢进入我手心时,我心就怦怦直跳,经过几次尝试,终于也抓住了一只”知了”。在回家的路上,他们还告诉我,不叫的“哑巴知了”,其实就是“雌性知了”,鸣叫的“知了”是“雄性知了”。“知了”的睛睛对动的事物容易看得见,对静的事物,不易看见,所以才能被我们抓住……原来农村的小伙伴们所掌握的大自知识并不比我们城里的孩子掌握的少。

第一次捉“知了”不仅让我亲近大自然,还让我学到许多有趣的知识。

捉知了狗随笔 篇6

其笔触直接暴露作者的思想感情,无需在意情节是否连贯,景象是否完整。当今的电视散文也可纳入其中。

一、其特点主要有:

1、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此类散文充满主观色彩,多以人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定抒情,状物必言志,以此区别了与叙事散文的界限。

2、意象立意,意境形体。这类散文大都有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连题目多刻意强调意象。这些情景、画面、事物多为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篇章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景象来展示的。

因此,它们非常看重意境,总是努力通过情、景的想象交错,辅之以虚实,爽出一片美的享受。

3、语言优美,情文并茂。它们既然号称抒情散文,必唯美是瞻,方可唤起受众美的欣赏。因此为文,其语言必极尽刻意为美,除讲究韵律、节奏、词彩及形式美外,只要能够传情答意、形神兼备而展示美的,皆合乎其语言大潮。

二、分类

1、传统散文

它们主要以文字为载体,运用语言来抒写情怀、描状景物,并最终形成文字。具体又可分为两类:

一是直抒情怀式。它是作者值陈情思,诉说“我”的愿望和感慨。它不太在意景物的吟诵,而是侧重感情的抒发,以情感人,信手将所需要的人事、景物拈来,为抒情服务,特点是主观色彩浓厚。

二是写景状物式。它与直接抒情刚好相反,多采用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它是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情怀的,或侧重写景,融情入景,;或侧重状物,咏物抒怀,托物言志。

2、电视散文

这是随着电视的发达而导入的一种新鲜形式。它以屏幕为载体,运用画面和音响等特殊媒介来抒情,文本则是通过电视播放,加上字幕、配音等综合立体建构而成的。

三、写作

1、传统散文的写作

A、直抒情怀式散文。特点是直接把情感置换成词语和意象,讲求韵律、节奏、词彩,并由关于“我”的煽情词语和极力铺排意象,让情感若汪洋泛滥,氤氲中突现“我”的形象。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情感的表现要有起伏、容易引起共鸣,切忌无的放矢、滥发情感。第二、“我”一定要在其中。第三、真挚情感的表现需要语言的煽动。

B、写景状物式散文。特点是通过情景、事物、画面等实体性形象描绘,将“我”的情感以象征、意指或者譬喻等的方式展示含蓄出来。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景物与情感之间要有“我”的文化实践感受,能充分展示“我”的审美情感;要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铺设好景物与情感之间的衔接。如看到圆月,就会自然的联想到故乡,看到弯月就会想到桥、穷苦人的脊背等。第二、对景物的刻画要努力传神,并时刻保持与主题真情实感的连接,造出意境。第三、必要时运用诗的语言与意象方式强化情感的喷发。

2、电视散文的写作

要结合电视特点,充分利用画面、音乐、视觉和听觉效果,加强动感与流动的协作,通过所要表达情感的充分展示色彩、声音等的魅力。由于此方面专业性强,本人未有涉及,对其特点等只是主观感受。不能正确引导,有点个人想当然而已。觉得这种散文的表达方式要因主题的需要而综合考虑画面、音效等。语言也不便平铺直叙,不能单纯的展示风景。而在语言方面则要求“动情”,甚至用动作替代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

另外,作为媒体散文,对意境、哲理的要求要比一般散文更高。

具体的写作模式上比较简单,多为开头叙述“我”与景物的关系,然后将景物与“我”牵扯。只是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层次感,注意细节刻画。手法上要运用象征、比喻、联想等。至结尾则少不了一番感慨。

捉知了狗随笔 篇7

既没有青砖、白墙、黛瓦,也没有小桥、流水、人家。陶辛这个名不见传的江南小镇,却被国家评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这使得我久居杭州的芜湖人有了前去旅游的愿望。

七月中旬我随快乐假日芜湖分社陶经理陪同去了她的老家——陶辛。

陶辛,地处长江中下游以南,距芜湖市区约20公里,青弋江由东向西蜿蜒绕过。在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之前,这里是一个浅锅型洼地,枯水之季荒滩显露、水塘密布、芦苇丛丛;雨水季节一片汪洋,融汇在长江宽水之中。

可是,这一块四千多公顷的低洼地,却被从江西江州(北宋时称江州,现为九江市)举家南迁的“活鲁班”陶姓木匠看重,他带领着迁徙的人们筑堤围垦造田,将圩堤设计成为椭圆形,圩内以“井字型”十纵十横穿埂以抵御洪水的袭击,开挖沟渠近百公里灌溉着农田,成为古代罕见的人工开挖的水利工程,千余年来从未决堤,方圆百里都称它为铁堤,逾四万亩良田养育着“‘奚’半边、‘芮’支角、花花‘骆’”等三大姓万余户人家。

此时,叙说的陶经理设问我来,“你知道这‘活鲁班’是谁的后裔吗”?我雾上头来,无言以答。她接着说:这个“活鲁班”就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后裔。这使得我产生了臆想,该椭圆形圩堤的设计大概与“活鲁班”从事的圆木木匠理念有关吧。

我们边说边走乘上了木蓬小船向香湖岛驶去。宽阔的水道两岸,粗壮的水柳舞动着秀枝,似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沿水东岸参差的徽派建筑,仿佛把我们带回逝去的年代;纵横交错的水网环绕着绿色的农田;船夫轻荡双浆在宽荷窄水中悠闲游弋,缓缓的向香湖岛驶去。

说起香湖岛,它是“陶辛水韵”风景区的中心,三百多亩荷塘环绕此地。该岛古称孤老坝,代代相传南宋时期,因有十八个土匪葬送在这里而得名。传说中这十八个土匪入室抢劫,强奸民女,无恶不作,此乃乡民夜不敢寐,舟不敢驶,使得全圩区的人们人心惶惶,这激起了居住在这里的汉、苗、哈、壮、彝、傣族的人愤怒,六族动员将这十八个土匪生擒活捉,用木桶葬入水底。陶经理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厌恶起来,这五十多种各异莲花,三百多亩池塘荷色,怎能生长在这污垢之地呢?岂不是玷污了“君子“的高洁。

我正在百思不解之时,陶经理说起了她祖上发生过的一个故事。小时候她听爷爷说,爷爷的祖上养过一头猪,由于放养的猪蹿过邻家的竹篱笆进入菜地“尽情”的享受起来,待主人回家后园内的菜所剩无几,气急的园主人拈起半块砖头朝猪砸去,这头贪婪的猪踉踉跄跄的回到猪主人家中,奄奄一息。其实,这头猪一路滴的血从园主人家到猪主人家是在清楚不过了。可是,这个不知哪个朝代的爷爷没有去问究,而是把这头不太大的猪宰杀了,烧上了一锅,盛了一大碗送给邻家。这又使我一头雾水,不解其意。

接着,她又说起一件事来,“我们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矩,我外公的爷爷曾给地主家做过挑鸡蛋的短工,下雨路滑摔碎了鸡蛋,地主责成我高祖父按价赔偿了碎蛋。如果是晴天摔碎就不需要高祖父赔了”。这又使得我坠入五里雾中。

这二件事情,我由糊涂渐渐地清晰起来,深入思索中似乎读懂了乡间传统理喻内涵的深邃。前者是没有管住好猪的主人错了,不能追究邻家。送一碗肉表现出猪主人宽容、大度,不免也给了邻家---园主人无地自容的尴尬。后者下雨路滑更需要的是谨慎、谨慎,晴天摔跤那应该是微乎其微的吧。

由这二件事的启发,我感悟出水葬土匪的原地栽上一百八十亩莲藕就不足为怪了,这意味着来世的强盗要向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也期望着今世的“浪子”,来世应该成为“金子”吧。

说着、说着我们的船缓缓的停靠在岛岸边,香湖岛四周荷色环抱,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我们一行闲步走在九曲十八弯近水的木道上,满目绿色的荷叶争相比高,有的懒散的躺在水面;绽放的莲花堆满笑容,有的正在“笔”书蓝天;半百种莲花光彩夺目、异彩纷呈,融入在三百亩田田之上。有青白分明的青莲,寓意着释家的“德行清廉”;那洁白的白莲花,喻意着儒家的“君子风范”;那吉祥的黄莲花,意味着道家的玄黄之间、紫气东来;那珍贵的墨莲意象着墨家“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的百善孝为先的精神。那蓝色的莲花、紫色的莲花、红色镶边的白莲、黄莲,以及红白、黄白相间的混色莲、菊花瓣莲、贴水莲等等比比皆是,宛如一个莲花博物馆,使得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水乡人也不得不叹为观止、驻足瞠目。这不能怨我的孤陋寡闻,就是“地上的苏杭”也难以寻觅这番江南水乡莲荷的景观。

返回的途中,我站在船头上放眼望去,纵横交错的沟沟渠渠,水水相通;遍布沟塘的荷色尽收眼底;轻风掠过荷裙下漾起了清澈的细波;点缀在绿荷之上的芙蓉点点千红;近岸田池上的成群白鹭时而低飞,时而伫立水中;远处传来阵阵采菱女的歌声不绝于耳。这江南的水韵不仅仅是以河为街,水阁楼影,烟雨朦朦;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陶辛自然水韵也能迎引着游人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