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中秋节抒情散文

2023/11/28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中秋节抒情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1

每当一季的中秋意韵如纷扬的落花铺泻时,总会有着不一样的寄托自大地飞上天空,传承千载,记录着一份又一份的中秋情缘。

有一种中秋,埋于神话,名为离愁。它是数千年之前嫦娥奔月的离殇,是迫于不让恶人得逞,而独栖广寒,与爱人天人永隔的悲凉。纵然流年不语,华灯空瘦,这份中秋情缘依然从神话中衍化并传承而下,不再只是神话与思想的传递,转而水到渠成的化骨生肌,走入现实。

有一种中秋,步入凡尘,名为喜悦,起于唐而兴于宋。史载之中,庄稼成熟为秋,而在八月中秋,农作物与各类果品相继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便以八月中秋这天为节日。同时,在《唐书·太宗记》中记载,唐太宗梦游月宫,得《霓裳羽衣曲》,由此,在民间盛行中秋节的习俗。及至宋朝,中秋鼎盛之时,更是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的场景。中秋之喜悦,由此可见!

有一种中秋,生于此而终于彼,名为思念,是跨越了空间与时间的旷世之情。无论是“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的前情寄望;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不世幽思;亦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之念,都是中秋诗酒年华的产物。也寄托了无数切切思念的情怀。

有一种中秋,亘古而来,旷世绝仅,却不复以往,在钢筋水泥与键盘荧幕之间枯萎消融。它经历了时间的磨洗,走出了王朝的更迭,越过了民族的变迁,却在新世纪的文明里逐步匿迹。曾几何时,月光还是清亮的,世界还是天真的,意趣也还是单纯的。可仅仅一念之间,世情化为凉薄,亲情变得稀薄,连交流,也定格在了荧光屏指键的跳跃与空洞的无声,并在铜锈的臭味与名利的浮华中,一起见证着这个时代的不复以往。

总有一种中秋,属于你我。世事浮华,时态变迁,唯愿这份中秋情缘,可以在人性的脉络流淌,永驻人间!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2

不待时日,就是中秋节,望天,月是故乡明,思念,人是故乡情,每逢佳节倍思亲。

今年有幸回家过个中秋节,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越想 同月饼一样,圆了我盼望已久的梦境。

阔别15年,家乡的节味是否依旧?家乡的月饼是否依甜?家乡的月亮是否依圆?坐在机动车上,心与车轮赛跑,而车轮却始终追赶不上我那颗狂奔的心。

归心似箭,恨,车速太慢,恨,车轴太紧,恨不能立马给车轮装上翅膀,从异地转眼飞进家的怀里,听亲人的问候,听家人的叮咛。

望着家乡的背影,心有所托,别无二意,即便是一路风光无限,即便是他乡山水留情,也挡不住想回家的那份念想,更按耐不住那颗急盼回家的心。此刻,我嫌车轮像年轮一样慢悠,我气车速像老牛一样且行,车轮一圈一圈的碾转,转到何时?景致一点一点的后移,移到何许?游子吟,猴年马月才能到家,让我如意称心。其实不然,不是车速不够快,而是我的求切心太急。

为了此行,我比鸡起得还早,为了此意,我比马还要心急,披着曙光出屋,一路颠簸,扛着星星进门,终于到家了,望着家人的笑容,看到家庭的温馨,一杯清茶,即刻暖了我疲惫的心。

次日傍晚,按照惯例,我与家人一道,来到家门口的池塘边,摆上桌椅,端上茶点,和家人一道,嗅着荷叶的清香,闻着荷花的芬芳,嚼着酥松的月饼,品着甘甜的绿茶,聚家团圆,合家赏月,那份温馨,那份舒坦,那份惬意,不言而喻。

夜幕渐渐地降临,几只萤火虫,打着灯笼四处寻觅,疑是在找它们的心仪;几只蜻蜓躲在荷叶中猥琐,好似在动真感情;闲不住的翠鸟,蹲在荷花丛中对唱情歌,好像在向对方暗示什么?那嗓音,锐耳动听,若我是它们的同类,一定会被它们的歌声打动,要么为情所困,要么崩溃神经,会意想,该不该去投怀送抱?该不该去速配联姻?嘻嘻……

十五的月亮 真的皎洁,一个挂在天上,一个浸在水里,谁是谁非,说不清,有道是,两个明月相映生辉,即温暖人间,又璀璨大地,我把目光从天上移到水里,只见那静静的水面,没有一丝波纹,看着柔情的水抱着透明的月,我也醉了情……

我用这份恬静,抚平我十五年来缺憾的心境,感慨,家依然备至,人依旧温馨,而我却忽略了此情此景,让心跟着我四处流浪,与家疏远 ,与爱疏离 ,我感叹,愧疚了亲人,愧疚了乡情,愧疚了十五的月亮,寄予我的那份心……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3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每年的中秋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只是个人的心情罢了。现在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匆匆度过,已全然没有了节味。于是在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儿时的中秋节----

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被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季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被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向空中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面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在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的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蛾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 ,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字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4

秋心似水一片凋敝的'梧桐树叶坠落下来,黑色的阴影落入你如同一汪深潭般清澈的眼眸,留下一片斑驳,漾起微微的涟漪,那是如水的愁…

——题记

一阵金色的秋风吹来,卷起了簌簌地坠落的梧桐叶,憔悴的叶子在风中上下翻飞,唯美,落寂,蹁跹如同杨花。风儿悄然无声地跑过田野,推动着一层又一层金黄的麦浪。风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刮走了在心中搁存了太久太久的东西,可留下的不是轻松,而是大把大把的寂寞与哀愁。

秋是唯美的,还没忘记夏天喷薄的朝阳,秋在热情地编织绚烂的梦想,大雁从头顶慢慢飞过,也想停驻下来,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享受着秋的静谧,沐浴着秋温暧如春的阳光。田野金黄色,在风下随风翻滚,起伏跌宕。

秋天的水是温柔的,潺潺的流水如同一位温婉的少女,清澈的眼眸,澄澈的心灵,映出天空蔚蓝的倒影,展开无边的怀想。透明的流水依偎着溪岸静静地流淌,轻轻地拍打着水底的石头,磨平了他们突兀的棱角,变得光滑圆润。溪势蜿蜒迂回好似一条光滑亮丽的绸缎,缱绻悱恻,荡涤着我的心灵。

秋是落寂的。隐没了天边大雁的影子,缃红色的天幕暗淡下来。偶尔一只落单的大雁飞过,叫声苍凉,悲伤,如水般在心中流淌。于是,心中碾过轰隆隆的战鼓,我想起王昭君,那一个青冢孤坟的女子。她如仙的美貌,眉间却有无尽的忧伤,那愁怨的琴声,划破天空留下一道透明的伤痕,回荡在辽远高绝的苍穹,秋天的心被击起了涟漪。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看见了一位两鬓青丝的女子,对着天的那一头,对着地平线的外面,深情地望着,望穿秋水,留下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眉间纠结,那是抚也抚不平的思念与哀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秋夜冷清,却无人秉烛,明朗的月光洒下来,洒入李清照黑色如同紫堇的双眸,映出银白色的星星点点的亮光,却照不亮那无尽的绵延万里的黑色的思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纠结,叫人抛不开,放不下。牵动了万缕情思,穿越了万水千山,在那一头,不知道有没有一株簌簌地流着泪的梧桐。

望着一片又一片飘零的叶,那缱绻的流水,忽然间展开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遐想。心如水般地起伏,涌动,好似静静流淌着清澈空灵的秋水,那一片片凋敝的叶,激起层层的纹浪。愁绪洇漫开来。秋心是愁,如水的愁在金色的秋季流淌。那一汪明净的,清澈的愁绪,顺势迂回,感动了一整个秋天。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5

时日虽然己过了冬至,可还是三九天的气候,每天太阳的升起和晚霞的归家,都很难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了。这样寒冷的季节,不免让人总愿缩在屋里浮想联翩!屋外的北风总是让人觉得刺骨,遇到雪天或雨天,那更让人对冬天有了几分敬畏。冬天:万物冬眠!冬天:人的思绪却漫天飞扬!无论是呆在屋里,还是走在寒风凛冽的小道上,对冬天都有了缠绵不尽的思绪……

年轮一年一年的在风雨中任由刻写着。春夏秋冬我经历了不少,冬天,我也伴着年岁的增长,一年一年的经历着。要说冬天,我还是喜欢我家乡的冬天,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小城,有山、有泉、有桥、有水,不出名、也不偏僻、不发达、也不贫穷的一个被称为三线城市的小地方-------在中国的中部地区,也在湖北省的中部。在我看来,北方的冬天太冷,而典型的南方冬天又感觉不到冬天的味道,有时甚至看不到飘雪。只有我家乡的冬天:四季分明,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思恋、无尽的回味空间。

我的家乡荆门,地处湖北省的中部,江汉平原的北部;在中国地图上看,荆门正处在中国的中心地带。这是一个东西傍山,南北狭长的小城市,可我的家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三国时代开始,我的家乡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不仅留下了许多三国的古迹,也曾留下了岳家军征战的痕迹。在从古襄阳至荆州的几百里的古道上,荆门是必经之地,现在从北京至宜昌的千里路程,荆门也是必经之地,可以想象,荆门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重要。

我经历过北方的冬天,那刺骨的北风卷起的尘埃总是让人躲避不及,那滴水成冰的寒气让人退避三舍。在北方,北风的呼叫可以让人无法入眠,而飘落的大雪可以把门封住,身处在北方的冬天里,茫茫的雪原虽然一望无际,可它却把活跃的思绪给凝固了,躲在深宅里久久不肯露面……

我家乡的冬天却不是这样。每天仍有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虽然寒气伴着光芒、虽然太阳不太耀眼,可这股暖阳让身处在冬天的家乡人们倍觉亲切;北风也是有寒意的,可这种寒意是带着亲切感的,象轻轻的诉语:回家吧,家里面暖和!你看:不象北方的冬天吧,北风一刮,把地上的尘埃铺天盖地的一起掀起来了!家乡的冬天也有飘雪,可这种飘雪是轻轻的、象仙女散花一样,点点缀缀,把家乡的山、把家乡的河都蒙上一层薄薄白纱,就象雾里藏花一样,给家乡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家乡冬天的雪是温柔的、美幻的,与北方冬天狂野的雪比起来,显得太没有阳刚之气,可这就是南方小城冬天的魅力所在啊!既能感觉到冬天的寒冷,又能在雪下飞舞着漫天的思绪,多么富于诗意的冬天,多么富于创造性的冬天……

当然北方的冬天也让我体会到了真正的壮观。那一泻千里、飘忽不定的大雪,那滴水成冰刺骨的寒冷,那才是检验一个男子汉的阳刚之气的地方!我想体验了北方冬天的壮丽,再来体验我家乡冬天的俊秀,那将是一富多么诱人的图画,也是一种多么享受的生活。我家乡的冬天是美丽的,虽然寒冷中也有冰雪,但却是点点滴滴带头俊逸;北方的冬天是壮观的,虽然冰封大地,却蕴蓄着无限的生机!

家乡的冬天年年如此,家乡的冬天也给人们蕴藏着希冀!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6

三月山河,满眸锦绣。明媚的阳光,洒在落地窗前,时光安然的味道,蔓延心间。展一卷史书,读几段红尘过往,温柔岁月,多少深情湮没于流年烟火?人生如戏,你来我往,都不过是戏中角色。怀着不同的初衷,演绎不同的际遇,或悲或喜,欣赏别人的`同时,也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英雄红颜,生死缠绵,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旋律,苍凉,凄美,传唱人间。民国,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宛如一片璀璨而浩瀚的星河,瑰丽奇绝,照耀人间。三十年烽火乱世,有豪杰志士的慷慨悲歌,王侯将相的指点江山,还有才子佳人的倾城绝恋。所有往事,虽然已被落落风尘淹没,但拂去岁月尘埃,那些动人的传说,依然鲜活,惊天动地。

春风秋雨,沧桑百年。透过旧时光,那个风姿卓绝的女子穿越青石巷陌,着一袭旗袍,踏着沉香,带着坚毅的微笑,从深宅大院里走来。“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于凤至,一位婉约,矜持的民国女子,用一生宽容为爱做了注解,让后人从此懂得,世间,有一种美好叫守候。

出身名门,算命先生批为“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她,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的莲,清秀脱俗,不染纤尘,盛开在凡间。“恶卧娇儿啼更漏,清秋冷月白如昼。泪双流,人穷瘦,北望天涯揾红袖。鸳枕上风波骤,漫天惊怕怎受。祈告苍天护佑,征人应如旧"。这首小词,文采斐然,写于张学良第一次出征时,款款深情,跃然纸上。那记录着一段最好的时光,夫妇携手月下,剪烛西窗,一起鉴赏诗词书画,现世安稳,岁月无殇。“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美若烟花,总是短暂。初见惊艳,再见却擦肩而过。南京分手,不料竟成永别,从此,天涯茫茫,聚散两无期。

待你长发及腰,我来娶你。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他,是一场劫数。处尊养忧的少帅,叛逆,不羁,放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她最朴素的愿望。所以,宁愿低到尘埃里开出一朵花来。可是依旧无法挽回丈夫的薄情。一场错爱误终生,错的开始,错的结束,转身即永远,此后,海峡两岸,各居一方。如果说相遇注定是一场悲剧,为何又只是一个人的落寞?

时光滴答,曲终人散,你欠我的只是一场繁华。隐忍的女子,全了别人的爱情,留给自己则是一辈子的荒凉。半个世纪,有多长?长的足以让容颜迟暮,青丝成雪。一生只为你一人。她一直在等,等待张学良的回心转意。光阴渐渐流逝,不曾消逝的是她的一往情深。无数个日夜,漫长的守候,是一个人的孤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始终不曾折返。最后,她还是孤独地长眠在洛杉矶比弗利山玫瑰公墓的黑色大理石下,墓碑上的名字,殷红似血——凤至·张。原来,情根深种,早已融入血脉,爱,是我的选择,纵使辜负,亦与你无关。

五十载,沧海桑田,昔日誓言烟消云散。半生痴守,她可曾后悔过?想必不会,曾经拥有,已然足够。记得看到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那么等待呢?何尝不是最长情的宽容!

她的故事谢幕了,还有故事正在上演,人间剧场的门前,从来都是车马喧哗。此季,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时节。当寒冷褪却,春暖花开,环眺远方,世界如此美好。站在春光下,双掌合十,许一个愿吧!愿,岁月慈悲,幸福绵长。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7

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青年登山家,有一次登山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这一带攀登,偶然在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这么简短,这么有力地说出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定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遇在冰河的夫妻。

许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失去的地平线》,这里是没有时空的,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天,一位青年在登山时迷途了,闯入了失去的地平线,并且在这里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向往着人间的爱情,青年也急于要带少女回到自已的家乡,两人不顾大家的反对,越过了地平线的谷口,穿过冰雪封冻的大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不意在青年回头的这一刻,少女已经是满头银发,皱纹满布,风烛残年了。故事便在幽雅的音乐和纯白的雪地中揭开了哀伤的结局。

本来,生活在失去的地平线的这对恋侣,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也都有创造将来的勇气,他们为什么不能有圆满的结局呢?问题发生在时空,一个处在流动的时空,一个处在不变的时空,在他们相遇的一刹这,时空拉远,就不免跌进了哀伤的迷雾中。

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只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凤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不可抗拒的地方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的无情。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座不死不老的神仙们所居住的山上,山口有一个大的关卡,把守这道关卡的就是“时间之神”,它把时间的流变挡在山外,使得这些神仙可以永葆青春,可以和山和太阳和月亮一样的永恒不朽。

做为凡人的我们,没有神仙一样的运气,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的看见墙上挂钟滴滴答答走动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茎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哪些的无情和霸道,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中国的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一个人在偶然的机缘下到了天上,或者游了龙宫,十几天以后他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他游玩了十数大,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很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

佛家说“色相是幻,人间无常”实在是参透了时空的真实,让我们看清一朵蓓蕾很快的盛开,而不久它又要调落了。

《水游传》的作者施耐庵在该书的自序里有短短的一段话:“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我常对于别人说“某甲现在若干岁”感到奇怪,若干,是积起来而可以保存的意思,而现在他的岁积存在什么地方呢?可以拿出来数吗?可见以往的我已经完全改变消失,不仅是这样,我写到这一句,这一句以前的时间已经很快改变消失,这是最令人心痛的。)正是道出了一个大小说家对时空的哀痛。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成水游传》的英雄豪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记》更明显的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的,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觉。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正道出了时空和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远是这令人厌烦的东西——这就是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

你看着星么,我的星星?

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

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这永恒的星星,只有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

有许多人回忆过去的快乐,恨不能与旧人重逢,恨不能年华停伫,事实上,却是天涯远隔,是韶光飞逝,即使真有一天与故人相会,心情也像在冰雪封冻的极地,不免被时空的箭射中而哀伤不已吧!日本近代诗人和泉式部有一首有名的短诗:

心里怀念着人,

见了泽上的萤火,

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

我喜欢这首诗的意境,尤其“萤火”一喻,我们怀念的人何尝不是夏夜的萤火忽明忽灭、或者在黑暗的空中一转就远去了,连自己梦游的魂也赶不上,真是对时空无情极深的感伤了。

中秋节抒情散文 篇8

三月的时候,朋友打来电话,说家乡今年的桃花开得特别好,问我过得怎么样。我说还好,虽然错过了赏花,不过还算幸运能欣赏到哈尔滨开春后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大雪……

时至五月中旬,冰城的街道总算有了些许绿色,那些在阳光下律动的生命,如同新鲜的血液,带着灿烂的暖意注入我的身体。在度过一个漫长的寒冬之后,温暖终于降临在了这座北方的城市,万物复苏,生气盎然,明明是满眼的早春之景,而其实,春天已经结束了许久。

突然就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在加足马力,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本来应是一场紧张残酷、生离死别的战争,却在初夏氤氲的空气中,迷迷糊糊地落下了帷幕。那一天,住校生们托着鼓鼓的蛇皮口袋,满面荣光地走向废品收购店,那些压得我们整整三年喘不过气的课本、试卷以及参考资料,就这样在短短几分钟内变成了十几二十元的零碎。当时的我看着数学书上,自己曾经边打瞌睡边记下的一些东倒西歪的公式,便固执地决定将所有书本都保留下来。因为我发现每一页都记录着一段无法忘却的点滴,多年之后再拿出来翻阅,还是会像昨天才经历过的一样,那么历历在目。

吃散伙饭的那天晚上我喝得不多,但却醉的一塌糊涂,只记得马哥把我送回了家,酒醒的时候是凌晨一点。房间里漆黑一片,楼下空荡的街道隐约传来几声猫叫。我慌忙掏出手机猛翻电话簿,却不知道该打给谁,该说什么。我呆呆地站在窗前,窗外昏暗的路灯光正照射着深邃的夜空。

后来想想,其实当时我只是希望能找谁问一问:我们真的毕业了吗?真的就这样,散伙了吗?

然而直到现在我都不愿相信,在一起朝夕相处三年的同窗们,就在一夜之间作鸟兽散,各自南飞了。而且这一别就是一年。

纵然明白人生中的分分合合会不计其数,然而对于离别这样的事,我却从未麻木。我总觉得离别就像被抛弃,像从繁华的街道突然走进清冷的小巷,像是看着所有不舍的东西都在远去甚至毁灭。那种感觉,直到我融入新的环境之后,才慢慢消退。

一年的时间不长,但已足够让我这个南方孩子习惯并喜欢上北方的生活。和同寝的哥们儿一起吃饭一起去服装城跟黑心店主讨价还价,一起上中央大街看闻名中外的冰雕,偶尔也逛逛夜市,或是拿着三国杀去隔壁“踢寝”……没有高中时的熬夜奋战,也没有一张接一张铺天盖地的试卷。大学生活简单而快乐,可是我还是会不断的怀念,有时会很想听到有人用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与我讨论拉登大叔的生死,也会很想吃一中校门外令人垂涎的凉面和烧烤。每每走上天桥,看着脚下车水马龙的'景象,我的大脑都会停滞半刻钟,然后恍惚地问自己:我怎么就到了东北呢?

东北啊,有一望无边的堆满积雪的平原,有清澈得让人感动的松花江,还有来自极北的寒风,和它吹来的仿佛永远都不会结束的冬天。当家乡的盛夏如期而至时,这里却还是一副春天与世无争的画面,如此祥和,如此美好。可是我知道,我从来都不属于这里,我迟早都会回到南方那块炙热的盆地,因为那里,有我所有的记忆。

前段时间,寝室间疯传起九把刀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男孩在孔明灯上写下:沈佳仪,请和我交往。但是却害怕女孩拒绝,而不愿女孩给他答复。孔明灯升上了天空,灯的另一面一个大大的“好”字,刺痛了眼睛。多年之后,柯景腾再次回忆起沈佳仪对他说: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一个大男孩突然哭的像个泪人。

所以我们也兀自明白,那个还不懂得爱,却要拼命去爱的年纪已经渐行渐远。现在听见“曾经”或是“那些年”这样的字眼,总是会在幸福满满的回忆中平添几分伤感。有时候觉得一转身还是那个熟悉的走廊,有时候一觉醒来,还以为数学作业没有抄完,有时候就怀念起那个曾经对“永恒”深信不疑的自己。只是现在我们都明白,一切人和事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唯一不变的,是深深的思念。

记得阿呆总说他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笑他像个愤青,然后会奇迹般地和他一起听节数学课;记得欢爷毕业时对我说,男儿自在四方,我点头称是,心里却五味杂沉;记得我对天残说过,要和她一起在有空调的教室里读“高四”,然而我却食言了……

时间一天变一年。生活就像天气变换,晴时偶尔有雨,而雨后依然会放晴。春夏秋冬不断交替之时,我们也渐渐学会了如何去爱,去珍惜。那些过往,的确回不去了,我只是在想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应该还来得及去欣赏家乡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