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何处寻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乡音何处寻散文(精选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1
身在困笼中,不知故乡事。她从故乡来,谈吐有乡音。
雨后的夜,显得格外凄凉,凉气渗入骨髓,让人不由自主打起寒颤,凉。更凉的是故乡卑微的祈求,总被一大堆理由搪塞着。留恋着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唾弃着骨瘦如柴的一方土地。我,寄养在喧闹声中,忘了来自何方。
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里,需要一场大雨来洗礼炙热的幻梦,让匆匆的脚步变得舒缓。
五一节假日正在一步步逼近,逼着人民的心情与脚步变得浮夸。坐在办公室的人儿,眼睛盯着电脑,心绪却放飞在远处风景里。
我在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坚硬的马路上只有川流不息的车辆碾压着理想,变成无休止的哀叹。繁华大都市,无数的冰冷躯体拥挤着,唯独在电话那头的乡音,才会给内心一丝慰藉。
偌大的城市,亲朋好友都在,三番五次的邀请,才会在夹缝中挤出时间到家里做客。姑姑居住的地方离我上班地方很近,打车也就十分钟的路程。可是,自从上班后,父亲让我去姑姑家看看,却总是被我看上去很合理的理由拒绝或者推迟。姐姐也催着让我去姑姑家一趟,毕竟是亲人,时常要去看看,尽管只是打一个照面,也比电话中说几句温暖的话要好。
下午六点下班,下班之后,立马关了电脑,打了卡准备去看望姑姑。说来也巧,公司还需要全员填写表格,麻烦地写完表格之后,才下楼。
天空中依稀地纷飞着雨滴,凉得让人紧紧裹着外套,时间本来就紧,不得不在路上加急了脚步。坐在出租车上,每个人都惆怅的是前车不停闪烁的红灯和那个一直都不说话的司机,可我不是。我会和司机聊起天,缓解一下尴尬沉闷的情绪。
天空渐渐昏暗,我在雾雨中仰望着楼层高入云霄的小区,灯光照亮着每一个格子,格子里住着彼此陌生的人,包括邻居。这座城市,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温暖,可是,温暖被锁在了这样的隔间里,再也出不来。
下楼迎接我的是姑父,看着我的到来,倍感亲切,我们也是好几个月没见过了。姑父先给我打招呼,带着浓浓的乡音,乡音里包裹着厚重的土香,亲切地让我感到这里就是故乡。
难得来姑姑家一趟,在门口买的牛奶和水果也被在门口迎接我的姑姑训斥一顿。姑姑刚从家乡来到郑州,带着地地道道的乡音,这种乡音我很喜欢,只有在这个地方我才能感受到这样的温暖,被乡音缠绕着。
乡音,在这里是稀缺资源。当乡音来到一座城里,都会被无情的稀释着,最后被这个混杂的'现代化城市所同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口音,一是从故土滋生出的乡音,二是在社会上渐变的普通话。我喜欢乡音,听着乡音就像是穿越回到了故乡,尤其是姑姑的口音。
浓浓的乡音,带着故乡的气息。姑姑刚从故乡来,带着故乡的讯息,在她做完饭后,一一向我诉说。姑姑说在大城市,不缺吃,不缺穿,唯独缺少的就是故乡的味道,包括美食和乡音。姑姑说在这里什么肉都有,什么菜都有,唯独就是没有家乡的红薯面叶,在得知我要来的时候,就特意为我包了红薯面叶。
红薯面叶是儿时经常吃的面,豫西的人都知道,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我小时候,红薯就是生命的根源。蒸馒头的时候,最多的就是红薯馒头,卖相和味道相结合的一种食物。红薯面掺一些白面,擀成面条就成了红薯面叶。还有蒸红薯,煮红薯……虽然说很廉价,但是它就是这样救活了一代又一代豫西人。
看着如今的红薯面叶,市场上再也吃不到的红薯面叶,这是姑姑为我的到来特意准备的。当我们吃完饭之后,姑姑把家里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我。如今家里没有下过雨,小麦旱得卷起了叶子,如同故乡的那些人儿,渴望着上天赏赐一些雨水,而我的母亲,则奢望着病情快快好转。
我是最迟知道母亲得病的消息,虽然说我每天都在和母亲打电话,可是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她的病情。自打过完年,母亲就得了病,一直到现在,前两天还去了县城医院检查。假如我不来姑姑家,这些消息肯定会被母亲深深地藏起来。
母亲在家照料着所有的家务,把家里好的信息全部告诉我,从来不会把任何坏消息说给我说。我知道母亲这样做是害怕我分心,也或者是说给我听了我也帮不上忙,在这里瞎操心。
去年年前母亲在家电截木的时候,不小心脸被刀划伤,眼角缝了七针我都一无所知,如今她在家天天输液,我依旧是一无所知。姑姑说母亲越来越瘦了,以前走路像飞得一样快,如今一下子慢了下来,手脚变得无力。在家打针、吃药、输液都是她一个人来,不需要人照看,并且还要照看我的爷爷。
每当提起爷爷,姑姑都会说他越来越糊涂了。前几天他在自家上茅房,不知怎么回事栽倒在地上,然后就在院子里到处爬着找屋门。当我的母亲和姑姑去看爷爷时,他开口就骂,把每个人都骂走,还说不需要任何人照看,不需要任何人管,甚至还说出了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
家人都拿他没有办法,姑姑说他越来越糊涂了,但是母亲,还是伺候着他。母亲拖着病殃殃的身子,每天都要先跑到爷爷那里问他吃什么,然后回家做饭,再给他端过去,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走在从我家到爷爷家的路上。
我在这座城,每天只是通过电话,在母亲充满乡音的口中听着家里的事,并且给每件事都想象的非常美好。可是,事实到底是什么?我在姑姑的嘴中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浓浓的乡音和我从来都不知道的事情,袭击着我的大脑,直入我的内心深处。我不会去怀疑姑姑所说的,因为我知道她就是事实。
在我得知所有消息后,打电话给姐姐,姐姐说她是知道消息的,但是只是给家里打了电话,因为小儿子还在医院住院,实在是无法脱身回家去。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2
乡音是什么?乡音是家乡的方言土语。也许它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也许在外地人听起来也不那么悦耳,但它的的确确是家乡的母语。母亲曾用它哼着摇篮曲哄我们入睡,也曾用它教我们咿呀学语,而那些乡里乡亲,则祖祖辈辈用它传递着朴实的情感。
乡音难改。一声声乡音,陪伴我们走过多少春夏秋冬,走过多少日出月落。在乡音里,我们成长,我们欢乐,我们忧伤;在乡音里,我们学会走路,学会做人,学会感恩。乡音啊,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身上留下了家乡的烙印。或许你在外求学,或许你在外打拼,身在他乡,猛地听到一声乡音,感觉是那么亲切,仿佛一下就拉近了距离。也许你刚刚离开家乡,也许你已离家数十年,但改不掉的是乡音,那声声普通话里,总是带着些许乡音的味道,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是别扭的,可是乡音里的乡情却是纯正的。乡音是你的身份证,或许你自己感觉不到,但你一张嘴,别人就知道你是哪里人。
乡音渐远。父辈们对于乡音,有着浓厚的感情。村里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到南方当兵数年,有时回家探亲,操着变了调的南方口音。其父斥责曰:“你这个孩子,不会好好说话吗!”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加,普通话的推广,乡音在城市里已找不到落脚之地,城市里的年轻人,已记不起乡音,说不准方言。在农村,“爹、娘”这种称呼,已逐渐被“爸、妈”替代,而那些朴实的乡音,在年轻人的口中,已夹杂了些许陌生的味道。我们总在不断追求文明,而那些方言土语,或许有一天,终将被当做不文明的东西抛弃。到那时候,所有的人们,将会操着同样单调的语言,用同样单调的语调交流,你不知道他来自何方,更辨不出他是哪里人,这对我们是幸运还是悲哀?
我们常常说,留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是乡音,是乡情。一缕缕乡音,一丝丝乡情,乡音难改,乡情缠绵。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乡音已逐渐成为离乡人的记忆,乡音留在了家乡淡淡的月光里,留在了早晨袅袅的炊烟上,留在了儿时快乐的笑声中。
乡音里,我看见,村里的那棵老槐树,历经百年风雨,树干已经干枯,只有一块块树皮还顽强地活着,每年都发出新芽,见证着村庄的变迁。
乡音里,我听见,村旁那条弯弯的小河,还在缓缓地流,没有人知道,它流淌了多少年。它还要年复一年地流淌,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滋养着那里的人们。
乡音里,我闻见,左邻右舍餐桌上,摆的是自己家种的青菜,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它来自乡间,散发着土地淡淡的清香。
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村庄上,远远传来浓浓的乡音,在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村庄在乡音里安然睡去。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3
苏北的老王与老赵,去南方公干,下车以后,首要的问题是解决肚子的饥荒。他们找了个背静却还整洁的小饭店坐了下来。
此次前来是为厂里要账,二人身上带的钱不多,可得省着花。老王喊:“服务员——”没人搭理,旁边桌子旁坐的一个上了岁数的大爷说:“你们是北方来的吧?你们这样喊她不懂,要喊‘无务雨’。”哦,原来如此。
老王几乎没张嘴,用下唇和鼻子发出了这三个字后,跑堂的姑娘果然来到面前,打量一下二人,不冷不热地说:“侬要撒(啥)子?”老王说:“给我们来面汤吧。”家乡话,面汤,就是面条。
这回姑娘似乎是听懂了,重复着:“敏汤来哉——”不一会转来,端着一盆热水,盆里放着条毛巾,搁在二人面前,老王老赵心想:“这南方人就是讲卫生啊,吃饭先洗手,好习惯。”二人洗罢手,等了半晌,面条还没上来,只好再喊一遍:“无务雨,面汤。”片刻时间,服务员来到,一句话没说,送上一盆热水,叮了二人几眼,老王老赵大眼瞪小眼:“这南方人真讲究,洗了手还不行?大概是还要洗脸吧?”二人摘去帽子,仔仔细细地洗了脸,耳后、脖颈都没落下,这下该给吃的了吧?
肚子里叽里咕噜地提意见,却不见面条到来,实在忍不住,老王发开了牢骚:“这龟孙饭店欺负外地人嘛,两碗面条洗两次脸,还不上饭。”
旁边的老者笑了:“二位,你们是要面条?你们北方叫面汤,这里面汤是洗脸水,面条叫汤面。”
二人傻了眼,这俩字颠倒个个,意思全拧了。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4
还好吗?我的村庄,我的家人。我一遍遍把种植在心田里这细软的问询捡拾。
蝉声的乡音吹浓了夜色也打湿了思绪,披挂着黑纱,破窗而入。
我更加坚定了出自己身的芨芨草的风骨,那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风雨不歇,鸣声不休。抽剥着霓虹深处的缕缕旧伤。
在我心底,北方的黄土高坡才是我向往的不变的辽阔。
我是一只疲惫的离雁,长喙逶迤的氤氲里乡音永驻,长旅漫漫,而远方闪烁的桔黄色灯光里,终究有一束是来自故乡黄色的标志。
就像此时的蝉声,正以一种洪亮,奏鸣着,蜿蜒着,崎岖着,向北挺进。
一个喜欢用文字呐喊的人,同样也会借文字的喉咙呼出不变的乡音。我敢确定,这乡音也是浇灌黄土高坡干涸土地的水源。
夜已深,我依然在蝉鸣奏响的一曲永不变调的乡音里陶醉,遐想。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5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半生漂泊,雨打归舟,落叶归根。为了自己的追求,断然抛妻别子,离家闯荡。身份可改,地位可变,可这乡音却让人难以割舍,让人魂牵梦绕。浓浓的乡音孕育出浓浓的乡情,扯不断,割不断……
乡音,可能不登大雅之堂,但她却拥有最广泛的使用者、支持者。在我的脑海深处,乡音已烙下深深的印记。没有普通话的拗口,没有普通话的拘束,更没有普通话公事公办的冷漠。流利,自然,质朴是乡音的特点,直率,和谐,温馨是乡音的本色。充满亲情的乡音,给人以无限的慰藉。
漂泊异乡的游子,最怕那凄凉的孤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眼前的繁华喧闹,难掩游子思乡的凄凉,挡不住游子思乡的念头。多么向往在家时的温馨,即使说上一两句家乡话,也倍感亲切。“一夜乡心五处同”,有了乡音,就少了一份距离,少了一份冷漠。乡音给游子增添了一份惊喜,一份依赖,一份友谊,一份生机,那一声声乡音化解了异乡漂泊的失落,抛却了一身疲惫、孤独、恐惧……
走遍天涯海角,还是家乡最好。浓浓的乡音伴随我的出生,我的长大,伴我走向成熟,走向人生的尽头。
走进乡间,浓浓的乡音乡情扑面而来,无处不在。乡间小路上儿童的嬉笑呼喊,田头老乡对丰收的展望,家中大嫂们的玩笑家常,甚至那担负重物时一声声的宣泄……
乡音萦耳,一生不绝。明净的天空下,我要骄傲地用家乡话自由地放飞自己的情感﹕可爱的家乡,我爱你!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6
“缘份随风飘荡,缘尽此生也守望。你我在相遇那一刹,心中有泪飘降。总是告别也付出真心意,默默承受际遇……”听着这首歌时,看到QQ上的肖戈居然上线了。我呆住。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早已从网络里蒸发,怎么会此刻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犹疑地唤了一声:“肖戈……”只有我会这么称呼他吧?仍担心是他的QQ被盗了。
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他了?
他立即就回复:“是你。莫愁。”
他曾说过:“不知多少年后,网易的‘风花雪月’里,是否还有那个叫做‘当爱已成为往事’的聊天室。不知那时的莫愁,是否还记得一个人,那个人曾为她而痴。不知那时是否还会重逢,那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当沧海已变成桑田时,仍会有人记得莫愁,更想念安。”
曾无数次的设想过那样的情景。可是此刻,突然的发觉自已的心里一片混乱。我一边给远方的肖戈打字,一边在听坐在我身边的朋友国对我诉说他的事。无意识的开始叹息,让国发觉了我的状态不对。
肖戈告诉我,他要当爸爸了。“也许有些发生过的事,永远不会忘记。至少我不会。”再讲这些,还有任何必要吗?我相信他所说过的一切,只是它们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我骗他说,已经有男朋友了。他问:“你们幸福吗?他是做什么的?”
我冷漠的说:“我们幸不幸福与你无关。”相见争如不见,多情总似无情。我已不再需要肖戈的关切,那些温暖,只会令我有一天更加疼痛。
国对我说的话,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只是胡乱答应着。国开始问我:“怎么回事。”
我不知如何回答。我遇见了一个我曾经深深爱过的人。只是已时过镜迁。原来,时光真的是可以埋葬许多东西的。也可以让一切面目全非。
电脑仓促的死机了。我没有再开机。甚至没有与肖戈告别。第二天再打开QQ时,看到肖戈昨天的留言:“黄昏时突然飘起了一阵细雨,这一天即将过去。布娃娃已被它的小主人忘记了,她坐在泥地里,满身泥浆。”
肖戈总是轻易击碎我的硬茧,让我在后来的几天里,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开始酸楚。当爱已成为往事时,遗忘也许是我们留给彼此的最后的纪念。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7
一幅江南水乡画,浸湿了谁多情的心。
一汪明亮清澈的胡,点缀了谁诗意的纤指。
一抹暖心亮眼的光芒,吹散了谁角落的阴影。
指尖划过岁月,沉淀下记忆的轮回。执手轻抚,笑意不曾复,泪,无言轻滑。吹落了角落已泛黄的书页,定格在天地这一刻,那情,那景,那人。风抚柳飞扬,青丝微舞,叹息不尽人别离。晓风残月映涟漪,笛扬琴随相望吟。你可知,是你的回眸,让我回迁梦绕。你可知,是你的垂眉,让我心颤微动。我不曾启唇,你不曾挽留。没有轰轰烈烈的肝肠寸断,没有相濡以沫的生死相依。有的,只是初见时眉间的炙热,有的,只是初识后的促膝长谈。青衫褪尽尘世繁华,削落发丝间不断三千世界的羁绊。那琴,落满尘埃的尘封在记忆中,那笛,隐藏在角落中记忆着曾经的耀眼和芳华。
终是曲终人具散,落英缤纷间,初次邂逅那唯美的刹那,是挥之不散的温暖。初次相识那知己之心的陪伴,是忘之不掉的甜美温存。西湖亭畔,逝去了琴操抚琴的倩影,隐没了才子吹笛的身影。红颜知己,无法相守,那边把最美的彼此留在记忆中的你我吧。
千百年的轮回,苦苦追寻的人儿啊,你可是一直在等待的佳人吗。
乡音何处寻散文 篇8
很早离开那里
那里是哪里?
也许是家乡吧
8岁前在的地方是家乡吧
去了一个不是家乡的地方
却住了22年
这里是哪里呢
反正不是家乡
什么是家乡呢?
什么是家呢
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不是吗
可是妈妈不在了。爸爸的家也不在这里
爸妈的爸妈也都不在了
现在轮到我了
何时我会是孑然一身呢
也许随时都是吧
家乡的那片草坪呀
就是我的童年吧
绿油油,到处都是虫子
最多的是蚂蚱吧
跳来跳去
可我跳出家乡回不去了
家里的那个小院子呀
还有能吃的山药豆
还有小房子上的葡萄
小房子像宝库
那时的我这就是全世界
家呀。已经没有家了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