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
老地方整理的《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 篇1
有人说:“病症是鲁迅看的准,药方是胡适开的好”。我们在这个系列里不谈政治,只是从胡适先生的文章中窥见一点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特别可爱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温和有仁,先生自己温煦蔼然。那种宛如天赋般的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迎面扑来,令人特别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从容平和也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们从容平和,客户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减少摩擦矛盾,我们的合作也会顺利不少。所以今天我们聊聊这篇文字中透露出的与人相处之道。
平和的心态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我们不喜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排斥另类的行为方式,这种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当大家都抱着这种信念,矛盾当然就会不可避免,冲突也会随着而来,麻烦多了,我们的业务,公司的利益都会受到冲击。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我们在现场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敌对被刻意刁难,仔细想想,也许客户从心底里觉得我们不是他们,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异己”,是来找麻烦的人,所以才会产生那种难熬的局面。如果我们也采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业务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黄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这是与人平和相处的基石。
最后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 篇2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这篇文章是胡适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就是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起初胡适把这篇文章定名为《自由与容忍》,后觉得不妥,遂易之。
因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2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为作者对“容忍”2字的衬托,也是对曾经自己所认为的,执着的一个反剩作者由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随后作者回忆自己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于是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作者用了很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再次论述自己的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
50年过去后,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在这之外,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自己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之后作者开始感慨在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上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并例举了马叮路德和约翰。高尔文在欧洲革新运动上的例子,阐述过去非此即彼的异端邪说,因而导致互相残酷撕杀,无所不用其极,而这种性质是无助人类社会在和平与发展中迅速获得更大的进步。
于是紧接着,最后,胡适先生很自然地把话题放到政治思想上,通过与陈独秀的书信再次表达作者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
读了这篇文章,我随着作者古今中外的畅游了一番,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我也越发觉得人若要进步就需要革新,需要包容。
我们需要得到包容谅解就先得谅解包容别人,就象这社会这世界给予我们,以及我们所应该去报答的。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 篇3
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 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特别主张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历史阶段,而方法往往能帮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时期应有的特别主张,本书的3卷分别文明 ,自由,社会,者各层次来表达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思想主张。这位在特定时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个高度。很多人重新认定其文学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思想文明和学术教育诸领域之思考,将西方文明传入后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为核心。卷二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异己”,更不要“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进,培养一个“有人味的文明社会”。有人味。人性温暖。人性正能量, 对于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会。需要社会每个组成部分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拥有“容忍”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会的奠基。卷三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胡适向来以“易卜生主义”论式出发,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把你自己这块料铸造成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呼吁养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并应为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承负完全的责任。个人成则家国成,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的先驱,正是因为素质低才会提高,当时当把其提高到口号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经相当棘手了? 健全个人主义,社会机构都必须健全个人主义机制。而这一对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这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吗? 民国的学者如实看到不是他们的理想主张在未来的革命中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先辈的思想及此。还看今朝。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700字 篇4
胡适先生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思想家,也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其思想独到,崇尚自由与独立,极富个性,青年时代留学美国,攻读哲学文学,受赫胥黎,杜威思想影响较大,是那个时期真正的大师。但是由于解放战争后随蒋介石前往台湾任职,受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大陆地区对胡适先生进行了批判,从学术层面讲实在是荒唐可笑,因此现在我们需要真正了解胡适先生的主张和思想。
文中使用例证法鲜明的阐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的根本”这一论点。
文章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篇文章作为例子来说明了五十年后的自己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说“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种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总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容忍与自由似乎不是位阶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但显然容忍更多的包含了自己的秉性态度与与引起社会的反应结果。
由此联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采用何种方法与学生沟通,从而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很显然胡适先生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对学生对自己对同事领导要做到容忍,这里的容忍不是单纯的忍让,更多的应是以自己的修养感召周围之人,最终回归到自由。
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