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冷漠演讲稿
老地方整理的拒绝冷漠演讲稿(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拒绝冷漠演讲稿 篇1
20xx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到并两度碾压,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直接从已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10月21日零时32分,小悦悦带着世人的冷漠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小月月的事件在网络上一度成为热点话题,面对国人事后诸葛亮的行为,我为之沉痛、为之哀叹、为之羞愧!
这名两岁女童的死,以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拷问着每个国人的灵魂。我在反思,十八路人何至如此冷漠?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拾荒阿姨的救人之举?世道人心真的沦落了吗?这个社会到底得了什么问题?
在我看来,归根结底,这个看似道德的沦丧已经上升为人的问题。自从南京彭宇案与天津许云鹤案发后,世人开始变得冷漠、开始伪装自己,开始相信好人不得好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处在需要被救助的状况,不能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路人冷漠可怕。
十八路人为何人人都漠视这个小小的生命在身边流失,为何在悲剧发生时不肯伸出一双温暖的手。我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文明强国,在历史上也算得上让别的国家所崇尚的国度。那为何社会越发展、人类越进步,而这种最基本的道德却越走越远、人情越来越冷漠。社会基本道德问题,最终还将转化的扭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个话题又被重新挂在了人们的口头,人心的隔阂越来越厚。
在针对小月月的事件,有人说身为位家长也有这个责任,两岁的小月月为何会被父母纵容随处乱跑。可我觉得,事情已经发生了,而且结果是惨重的`。被心灵摧残的小悦悦父母现在已经是精神极度崩溃状态,我们也就没必要再给他们施加任何不当行为。
与十八路人的冷漠相比,拾荒阿姨的真情让人感动,有人说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怜悯之心,但我要说那十八个路人呢?是他们没有怜悯还是他们不配做人,在这我并不是骂人而是真实阐述自己内心的看法。拾荒阿姨的行为是值得赞扬的,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另一个道理“人穷志不短”,一个人穷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心灵的空虚与堕落。
古语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在千年以前孔子的师傅李耳就已经提出来了,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他的梦想至今还未实现而且越来越远,我想老人家也不会安心吧。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不安全不信任的关系,这也导致了做好事成本高,而且心有余悸。
小悦悦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天了,因她而引发的社会讨论和思考仍在继续。人们说,每一个降临世上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所以我想,上帝也许不希望小悦悦再受世人的漠视;不希望小月月再忍受俗世的尘染。离开人世也许是对这一份童心唯一可以安慰的方式。
让我们拒绝冷漠,重树道德!
拒绝冷漠演讲稿 篇2
每一人都有一双翅膀,一双拥有爱心的翅膀。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露出自己的翅膀,他们恐惧,万一他们伸出翅膀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所以,受伤过后又或是看到别人受伤之后,他们学会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隐藏自己那一双脆弱的翅膀!
佛山市,一个年仅2岁的小朋友王悦,在天真快乐玩耍的时候,一俩无情的面包车将她活生生的碾过,她没有呻吟,因为她已无力呻吟。此时此刻,她只能吃力的抬起自己的小手,希望有人会看到她的哀求。但是,路人匆匆而过,却没有一个人把她抱起,又或是拨打求救电话。短短时间内,连续走过的18位路人,没有“忘记”他们看客的身份。
没有人回头,没有人抱起已经奄奄一息的'小悦悦。
无情的车再一次碾过,那一颗几近无法呼吸的小心脏已经渐渐微弱。此时此刻,她想她的妈妈,想她那温暖的怀抱。终于,在最后一刻,有一位拾荒者把她抱起。但是,小悦悦却倦了这个世界,她启程了,她坚定的相信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定没有车轮碾过。
的确,社会有很多陷阱,很多人害怕跌落进去。但是,如果因为害怕受伤就迷失自己的善良。久而久之,敢问这个社会还会有善良,还会有爱心吗?今天,在这里我呼吁大家勇敢的打开自己的翅膀,把自己的爱心给那些正在呼吁的人们吧!相信,世界最终还是充满爱的!
拒绝冷漠演讲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可以站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演讲,感谢领导给我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是XX,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唤醒良知,拒绝冷漠”。
我不是演讲家,也不是成功人士,可能没办法讲得那么慷慨激昂,我只是借此机会表达我的一些看法,如有讲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指点指点。
首先我想问大家2个问题:
如果我们看到马路上跌倒了一个老奶奶,你还敢扶吗? 如果我们在路边等车,有人邀请我们坐顺风车,你敢坐吗?
我想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吧,小时候,我们一定会扶,因为老师说过要助人为乐,但是现在呢,有多少新闻报道中学生、好心人因为扶起一个跌倒的老人,反被告上法庭,甚至因为冤屈自杀,所以,现在的我们再也不敢像小时候那样助人为乐扶老奶奶了。
以前,有陌生人的顺风车可以坐,我们或许会怀着感激的心上车,庆幸自己遇到了好心人,但是现在呢?有多少因为上了陌生人顺风车的花样女孩失踪、遇害,遭遇着各种不幸,所以,现在的我们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好心人的存在,再也不敢上陌生人的顺风车了。
这些年,我们或看新闻,或亲身经历,我们痛斥社会无情,人情冷漠,痛斥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但是,我们却没有反过来看看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良知。
很多时候,我会想,如果跌倒的是自己的家人,或者是自己,看到路人的冷淡无视,然后见死不救,自己心里怎么想?我们怪别人冷漠还是怪社会无情?
如果我们开着车,出于好心,想要顺路载人一程,得到的是路人的白眼和躲闪,甚至是多管闲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的嫌弃和防患,我们心里又会怎么想?我们怪别人把我们的好心当驴肝肺还是怪人与人之间没有一丝丝信任?
我想,不是没有良知,而是我们把良知丢了,埋得深深的,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看到别人对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我们难道没有触动过恻隐之心,难道不会想要去帮别人一把?难道没有想要对别人说一句谢谢?
既然我们想过,为什么不这么做呢?为什么要顾忌那么多呢?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拿轰轰烈烈的大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我们是不是还坚守了自己的那份良知?
我经常在地铁,公交让座给老人孩子的时候,有的人会认为理所当然,吝啬地连句谢谢都不会说,但是我不会因为这样就不让座,我让座是因为我的良知,你谢不谢是你自己的事。
对于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我会心存感激说一声谢谢,并且我会一直记得,之后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会尽己所能帮他一把,因为我始终记得,在我困难的时候,同样也有人这样帮过我。
也许你不知道,在你对世态冷漠的时候,或许你的妈妈,正帮助了一个迷路的小孩,她在想:如果我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样帮助他呢?
也许你不知道,在你对人性怀疑的时候,面馆的老板给你的爷爷多加了几块肉,他在想:会不会也有人像我一样,对陌生的老人也能如此善良。
就在前几天,10月22日晚上,浙江省某地发生一起车祸,车祸现场一男子热心救人,发现救出的竟是自己女儿,再反观各种“小悦悦事件”,你怎么想?
也许你不知道,这个冷漠的社会依然存在着让人温暖的瞬间,然而,我们为什么不主动去创造这些温暖呢? 我相信爱心是可以传递的,我相信良知是可以唤回的,你可以不扶老奶奶,但你可以打电话求救,你可以拒绝好心的顺风车,但你可以礼貌地说一句谢谢,很多事情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因为你的举手之劳可能会影响别人的一生,何不将你的善举传递下去呢?
最后,我希望大家不要做围观看客,不要麻木不仁,去做让你问心无愧的,让你对得起自己良知的,对得起自己善良本性的事选择。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希望能带给各位一些反思,谢谢大家!
拒绝冷漠演讲稿 篇4
这几日,我们都在关注一件事,就是小悦悦事件。我们见到的,系足以震撼我们心灵的情景。肇事司机的逃逸,18名路过者的冷漠无视,更有甚者假扮肇事司机对伤者父母心灵的再次摧残。
当我从不同途径,见到人们在谴责司机谴责路人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其实这件事,只是太多同类事情的一个缩影。冷漠,事不关己,惹祸上身等等想法,早已深刻在我们脑海里。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关我事。
回想一下,当一个高中生为地铁的铺张浪费举牌反对时,当的士司机揭发的士黑幕的时候,当政协委员韩志鹏在过问的士加价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问下自己,当我们面对着公共社会问题之时,我们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谴责还是默默不语?有多少人会真正为那些不公挺身而出?其实放大来看,我们和那18个路人又有什么区别?
你或许说自己力量低微。可是我相信每个人,每个点滴,都可以汇聚成力量。例如举报公车私用的`区伯,我们都有手机,我们随手都可以举报公车私用以支持区伯,但我们做了没有?一个人举报,或许有司会有报复,但众人举报,则能汇聚最大的力量,迫使有关部门作出整改。
但同样令我惊讶的是,许多媒体已经迫不及待进行道德审判。先是将恶作剧者当做真实肇事者。虽然最开始出现在媒体上的字眼是“疑似”,但之后再传,就基本已无疑似两字,甚至在电视上直接痛骂。肇事司机逃逸,这是事实。但在没有听过肇事司机一方说法之前,就将“狂魔”等字眼强加于他身上,同样是在为恶。有媒体将《这一天,他们令佛山羞辱》登在头版头条。但仔细想想,这一天,令人蒙羞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是某种程度的恶人。
从来没有理所当然的`救世主。我相信,真正的决定权,好与坏的选择权,是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做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帮人开门、不轻易开骂、不乱扔垃圾……这个社会的好坏,这个社会的文明,就是靠这种“做”出来的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