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4/2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将历史上有关唐代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各种传说,再进一步整合、创作,完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

在这一部《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已从唐僧转变为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悟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尽管头戴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动,但他的大眼金睛能够看透一切,无论妖魔鬼怪如何变化,也不能逃过他的火眼金睛。加上手中有一根威力无穷的金箍棒,他自然是战妖魔鬼怪时的主力。孙悟空不仅有勇还有谋。他在“三借芭蕉扇”中,在强硬进攻不成的情况下,变化成为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去,逼他交出芭蕉扇,这是很巧妙的进攻。又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妖魔鬼怪换花样化装为好人,唐僧和其他二徒均被这一假象所迷惑,只有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虽然被唐僧赶走了,但知恩徒报的他仍与白骨精战斗到底,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孙悟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乐观、聪明、勇敢、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的精神。

与孙悟空对应的则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的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但也有引人发笑的东西。

在取经路上的许多脏活、累活,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这些他都要干,但有空时还会偷懒睡大觉,与妖魔鬼怪战斗时的猪八戒也是很勇敢的。不过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其实是他身上许多小毛病,例如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喜欢拨弄是非,遇到困难就要打退堂鼓等。如在“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最终当唐僧要将孙悟空赶走之时,他在一旁扇风点火、添油加醋极力使唐僧赶走孙悟空。通过猪八戒这个人物也可以看到不怕脏、不怕累、勇敢无私的精神。

与孙悟空和猪八戒这猴、猪比较起来,他们的师弟沙僧是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

沙僧是当孙悟空和猪八戒闹矛盾时的调解者,他一路上都背着行李,且当大师兄和二师兄外出的时候,则都要由他来陪着师傅。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那么唐僧早已一命乌呼了。所以沙僧也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此外当与妖魔争斗,营救师傅时他更是拼了命拿出自身的所有本领,而且他对大师兄孙悟空的话也是言听计从,如在打鲤鱼精时,他几次下水去引出妖精,可见他的勇敢无私啦。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从小学到现在每个暑假都会有读后感,而读的书呢,不过都是四大名著什么之类的。

所以说《西游记》我已经读了几遍了,可读的最认真的还是这次,因为当时年少,所以对这种名著完全不感兴趣,那今天我就好好谈一谈读完这本书的感悟和了解。

《西游记》此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此书中的的`师徒四人指的是:师傅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僧。

唐僧是一个善良,耳根软的一个人,有时会一时糊涂听信八戒和妖精的胡言乱语,被妖精抓走。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章中,唐僧因听信了八戒的挑拨,把打死妖精的孙悟空赶走,断绝师徒关系,后来被妖精抓走,悟空又去救他。

孙悟空是一个天性野蛮,但是对师傅忠心耿耿的人物,时常拼死拼活,与妖怪斗智斗勇,救出师傅。从每一章几乎都能看出孙悟空救师傅时想尽办法,不顾一切的精神。

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沉迷于女色,喜欢挑事的人物,偶尔行侠仗义,常常因为乱说,导致师傅对悟空失去信任。“三打白骨精”中的他是经典案例,三番五次挑拨师傅与悟空的关系,最终还是自己倒霉,被妖精抓去。

沙僧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物,在此书中虽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但是每次与敌人对抗都全力参与,一路拿行李,在生活上帮了唐僧很多,有时会劝说大师兄。

从这四个人的性格看来,他们应该完全合不来,可是他们依旧在作战时团结一心,打败敌人,对师傅掏心掏肺,尽心尽力,毫不怠惰。

所以他们的努力和忠心得到了成果,在历经最后一难时沉着冷静,取得真经。

因他们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学习收获了很多,最终唐僧与孙悟空修成佛,而其余两位也获得了自己的官位。

这本书告诉了我不论敌人有多强大,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打败敌人,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如愿以偿。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老话说:从小看西游记长大了不成器,但是好像从小我就不认同这句话,一直很喜欢,不过是电视还是书一如既往。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自己的成长,每一次的欣赏好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都有不一样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古代文学中享有盛誉的四部巨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当然,还有我最记忆尤深也最为熟悉喜欢的《西游记》。

这是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古典文学小说。改编或者可以说取材于真实历史故事,那就是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历史事件,而又由玄奘取经路途中经历的磨难艰辛还有些许的奇幻遭遇,引发了后人的想像。随着取经故事的口口相传,其中魔幻的色彩也越来越浓重,最终形成了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

《西游记》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种种缘由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得真经,修得成佛的故事。

其中三打白骨精中,文中对白骨精变幻成的'村姑之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柳眉舒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悄,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好似一位耀眼的绝色佳人活生生放在了你的眼前,却不忍以世俗眼光看之,只留下脑海里对这位佳人的无尽想象。而本回的结尾更是引人入胜,发人遐想,受到白骨精幻化误以为悟空肆意行凶杀人,违反戒律的唐僧能否取得真经?而被千般误解,甚至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悟空将何去何从?一句句且听下回分解,将我带进了二十八回,二十九回……

《西游记》中活灵活现的塑造的四个性格迥异,各有特色的人物:向往自由,桀骜不训,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大师兄孙悟空、沉稳庄重,任劳任怨,憨厚老实的沙僧、性格温和,好吃懒做,贪恋女色的八戒、慈悲善良,意志坚定,有时也昏庸顽固,是非不分的唐僧。师徒四人在书中的神态语言方面的描写可不谓是不深刻,故事情节各种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西游记》电视与书好似是两个故事一般,笔拙的我写不出来具体区别,也就不妄自评论。我喜欢书本喜欢文学,那就用一句书本里看到的喜欢的话,自此作为读西游记有感的结尾。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栗,书中自有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