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院感工作计划
老地方整理的科院感工作计划(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院感工作计划 篇1
为迎接我院二级甲等医院的评审,我科积极响应医院的通知和要求,认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及时总结改进,在工作中存存一些问题。
问题与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用无盖小便杯后取查抗酸杆菌标本,对基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部分同事洗手时间太短,达不到手卫生目的。
3、安尔碘用后盖子未盖紧。
二、整改
1、用有盖容器杯留查抗酸杆菌标本。
2、加强手卫生培训提高意识。
3、安尔碘用后必须盖子拧紧。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xx年2季度
通过三个月的持续改进我科的作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存在问题
1、发生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的项目部分人员,回答不完整。
2、多重耐药的控告部份无住院号,原始化验单临床医生未填。
3、严重污物消毒浓度不达标。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对科室人员职业暴露检验科应检测项目的培训。
2、认真看消毒泡腾片使用说明。
3、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原始化验单患者信息需认真填写。检验科感染管理季度总结
xx年3季度
为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的创建,我科积极响应医院控感办的通知及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学习并及时总结改进,但有一些工作需要加强。
一、存在问题
1、针头使用后放入锐器盒太多,已超过3/4,严重危害医务人员。
2、生物安全柜使用中,移动门过高,危害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整改
1、当锐器盒盛漏了3/4后,必须另换锐器盒。
2、正确安全使用生物安全柜。
检验科控感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院争创二甲医院,在院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指导下,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率制制在较低水平。为进一步搞好院内控感工作,现将我科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我院控感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抓好日常工作,不定期对我科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培训,并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持续改进。
二、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加强微生物室菌科,青株的管理,使用后培养基菌株,标本必须育压灭菌后按医院废物垃圾处理。
检出多重耐药菌,未及时按照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处理制度上报和通知相关部门和科室。
三、不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消毒液浓度紫外灯的使用登记记录。
四、微生室加强对全院空气培养及消毒液培养的监测,做好各种质控。
科院感工作计划 篇2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科人员在邓院长的领导下,掀起了“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热潮,我科人员积极响应院里各项号召,遵规守制、献计献策,时时刻刻与医院保持一致,经常参加院里各种学习和培训,人人有笔记,通过学习、使全科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
3、新上岗人员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
我院是当地最有权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所以我院建立了应急预案和组织,做到了定期演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了救援物资等,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含通讯联络),并且做到了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指导到位,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医务人员按时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率达到了100%。医院感染监测到位,病例监测、卫生学监测做到准确、达标。
2、重点部门的医院管理:抓好手术室、供应室达标改建、口腔科、腔镜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透析室、检验科等这些重点科室的管理,从室内的保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操作,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入手,使之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
结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我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要求,为提高我科院内感染管理质量为目标,我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下: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一门诊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生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护士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五、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六、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七、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八、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一、医院感染监测: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家卫生部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标准不断提高,今年不仅要抓好日常感染管理工作,还力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向纵、深、高度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在新的一年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指导临床工作。
2、每月要对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评,并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反馈,制定整改措施,全面提高医院感染工作质量。
3、全年开展目标性监测,持续做好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调查,每月汇总,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和反馈。通过深入、细致的监测而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的事件发生。
4、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现患率、漏报率的调查。开展规范的前瞻性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有发病率监测汇总,定期有总结、分析及反馈;10月份进行现患率调查,要有计划书、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每季度漏报率调查,也要有汇总、分析、总结和反馈;通过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的现状,认识到问题存在,制定改进措施,给予整改,步入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工程。
5、抓好全院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工作。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质量是降低感染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全院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每月对全院重点科室进行手卫生、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物品、消毒剂、透析液、各种内镜等进行微生物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的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及反馈至医院感染委员会。
6、抓好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是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对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购进,要严把质量关,从进货到使用和用后的管理,感染科要逐一进行监管,把握质量过关后,方可签字购进。
7、在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上,每月对回收医疗废物人员进行督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类回收、暂存及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买卖事件的发生。
8、抓好全院医、技、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感知识培训,制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重点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内容。11月份进行全院医院感染知识考试。
9、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加强胃镜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10、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对重点科室做到有专人负责,进行蹲点监控,争取做到监控一个科室规范一个科室。
11、创造条件,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设置感应水笼头,或脚踏式水笼头,干手设施,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12、继续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管理,制定相应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健康安全,从而使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更努力地为医院服务。
13、积极提供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合理化建议,特别是在医院感染控制的硬件建设上。对医院新建、改建、扩建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根据新出台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为了做好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建议医院取消手术室、产房、口腔科及其他科室自己清洗器械和消毒工作,计划建设符合要求的.消毒供应室。
—、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中心的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全省各市乃至县、区、乡各级、各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医院,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全程管理,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做好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协助开展三乙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使各级医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级医院特别应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icu、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置管、内窥镜诊疗、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留置导尿、手术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管理,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院感染恶性的事件发生。
20xx年质控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ssi的预防工作、vap的预防工作、icu的感染控制工作、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我们将于上半年公布我们质控检查的项目,下半年完成督查与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三、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共创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
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使我们的监测工作必须与预防、控制工作相结合,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均要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如icu医院感染管理专率调查、外科部位感染专项调查、耐药菌株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将浙医二院开展的目标性监测方法在省内继续推广,目标性监测的项目也将不断深入,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打下科学的基础,并使我省的数据能与欧美国家进行标杆对比,使我们能运用循证医学的数据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营造医院感染的“零宽容”。20xx年省中心将组织全省开展现患率调查。
科院感工作计划 篇3
一、健全科室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科室控感管理小组职责,认真履职,督导科室工作人员在诊疗操作中对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1、科室控感小组在组长领导下,健全科室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2、科室控感小组建立会议制度,每季度一次协调、有关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若遇到问题应随时召开会议,充分发挥控感小组的作用。
3、科室控感小组要及时监控各个易感染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我科室医院感染的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室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照医院感染标准,实行有效的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意识,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后,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按感染管理科的反馈信息,认真改进。
2、消毒灭菌
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监测,对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治疗室内空气,监护室内空气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随机抽样监测。
3、配合好医院开展医院感染和耐药率监测
三、加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1、手术室
①所有工作人员应衣帽整齐穿手术衣、戴口罩、换鞋入内,并减少人员流动,参观者应限制人数。
②所有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③特殊感染手术只能在感染手术间实施,术后按原则进行隔离和终末处理。
2、加强对急诊就诊病人的管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及儿童或特殊感染者应按照隔离原则单间放置或分类放置。
四、加强对我科室程勇的留置管道患者,如气管插管患者、留置尿管患者的管理。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预防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医务人员的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我科室职业暴露的特点,向医院要求为我科提供有针对性、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职业暴露知识培训,重点是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其次是出现职业暴露时的处理原则及流程。
七、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组织科室人员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意识。
八、抗菌药物管理
1、严格掌握适应症。
2、合理施治。
科院感工作计划 篇4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xx年,新的儿童医院即将投入使用,院感工作将迎来新的挑战,在充分总结20xx年工作的基础上,院感科将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规范各项院感工作,针对上年度存在问题,围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突出院感各项监测前瞻性及时效性”等问题,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
一、调整确立医院感染委员会成员和职责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依据医院四大中心的学科规划,调整医院感染委员会成员。并根据学科设置完善院感委员会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每年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两次,研究、协调、解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突发事件随时召开专题会议。依据医院四大中心,修订完善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加强环节控制,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1、依据新的医院感染质控检查标准,每月对全院进行质控考核,同时有重点的对各科室及重点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写出书面反馈意见,由检查者和被查科室负责人双签字,反馈单一式两份,由科室监控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全 科人员,同时写出书面整改意见记录在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记录内。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执行力。
2、充分发挥三级感染管理体系作用,特别是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及时监测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督促本科室医生及时上报院感病例,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3、参加科室院感管理质控小组会议。
四、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
2、加强手术室、产房、新生儿、NICU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强化环境监控,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
五、全面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工作
1、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院综合性监测,突出院内感染监测的前瞻性和预防性,重视无菌手术切口的管理。每季度将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找出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并指导实施。
2、持续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对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及新生儿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每季度进行监测,发现或怀疑有医院感染暴发迹象时,随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检测出的问题立即责令相关科室进行整改。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2)无菌物品监测。(3)压力蒸汽灭菌容器监测。(4)加强手卫生的过程和结果监测。保障消毒、灭菌质量达标,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切断多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途径,督促消毒隔离措施与手卫生的落实,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六、开展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工作
1、制定院感知识培训计划(具体见附表二),针对培训内容,对院感知识进行测试1次。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医务人员从接受认知到改变信念,最终影响其行为。通过院内知识讲座、下发资料等途径进行院感知识的宣传。
2、派相关专业人员、专职人员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医院感染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新进展培训班,不少于16学时。
3、开展20xx年新上岗人员、实习生岗前教育。
4、对医疗废物管理专职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指导保洁公司工勤人员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转运及日常院内保洁工作。
七、与后勤保障部门协作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管。
继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每月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及登记工作进行检查。
八、积极参与儿童医院开诊前准备工作。
九、重点工作目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
2、可循环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3、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重点科室手卫生操作正确率100%,全员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70%。
4、病原学检查率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10%。
5、医疗废物分类、储存、运送合格率100%.
6、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