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

2025/04/2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 篇1

近期我读了卢勤老师的书《好父母好孩子》,看后,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好父母、好孩子》向我传递了一些怎样的教育观念?书名给了我启示 —— 只有好的父母,才会培养出好的孩子!

但如何成为好父母呢?这或许不是用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概括的。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无疑是想通过各种案例的表面,触动父母去思考 —— 好父母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作者没有向我们大量介绍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技能、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个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单纯,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

父母不仅要使孩子的身体成长,也要使他们的心理成长。要帮助他们心理成长,应该先了解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我经常晚上和女儿聊天,聊一聊女儿每天在学校的生活。这时,女儿总是有说不尽的话,通过与女儿的交流,我了解到女儿有她所关心的问题,例如:今天她在学习上有了哪些收获、或者她很羡慕班里同学有了那些表现、又或者今天得到老师表扬了等等。了解每天发生在她周围的事情,分享了她的快乐、知道了她的烦恼,我便走进了女儿的内心,参与到她的喜、怒、哀、乐中。《好父母、好孩子》让我感到了定期沟通的重要性。

在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成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书中从关爱、责任感、自信心、沟通技巧等各方面列举了案例,归根结底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不仅要让她学会关爱自己,也要让她学会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要用积极、主动、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现在,我女儿虽不出色,但她善良,可爱,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尽管有人说她有时犯傻,可我还鼓励她,尽管我们傻了一下,可我们很快乐。

但随着女儿逐渐长大,犯错的几率越来越高,不断消磨了我的'耐心,当我大声斥责她的、处罚她的时候,早就把自己当初的目标忘得一干二净,不再了解错误背后的原因,用责罚代替了交流。女儿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对于新的事物不敢尝试,害怕做错会受到责罚,所以总会回答一句 “ 我不敢 ” 。女儿的消极和不自信,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猛然发现我已背离了原来的教育目标。通过《好父母、好孩子》让我坚定了原来的目标,并领悟到更多的教育方法。作为父母,更应和他做盟友、朋友。

不成功的父母有许多不成功的原因,成功的父母都是在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中周而复始锻炼而成的。最后我把书中较为喜欢语句摘录下来让大家分享 —— 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一生快乐,与其拼死拼活给孩子挣一笔财产,不如培养孩子从小有个积极的好的心态,勇于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微笑着看世界。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心理品质能力教育应放在第一位。

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 篇2

阅读了知心姐姐卢勤的书《好父母好孩子》,读后受益匪浅。对于怎样做一个好父母,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怎样培养一个好孩子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下面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一、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巴尔扎克说过:“困难对人生来说说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教育家卢梭也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吗?那就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所以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要人为的为孩子创造一定的逆境,让之感知生活的艰辛,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习目标。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在人的素质中,“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假如孩子从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对父母没有责任感,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对集体没有责任感,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目无法纪,我行我素;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只图享受,不讲奉献,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就成了千古罪人。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感,在家里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适当地做些家务,如洗碗、洗袜子、扫地、拖地板等,让他负责到底,有利于帮助他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三、定期沟通,解答孩子的困惑。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作为孩子,总希望父母能与他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悲伤等。 但读了《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之后,使我感受到了母子之间定期沟通的重要性。

四、学会赏识,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人性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会让孩子增加更多的自信,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

读了《好父母好孩子》一书之后就会知道,其实长此以往,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孩子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人,不能把孩子当成是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们当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规律,不能把他们当成大人那样去对待,去要求,否则就是不切实际,必然事与愿违。虽然孩子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如果换个角度,换掉那挑剔的心态,仔细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优点的。发现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多加强化。多寻找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 篇3

这本书我只读了一部分,但是书中很多观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同时也有很多让自己反思。

作者介绍。该书的作者是卢勤,1948年9月出生于北京。30岁调人中国少年报社,34岁起担任《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栏目主持人,被广大家长和少年儿童尊称为“知心姐姐”。凭借自己的知识、耐心以及细心,为许许多多的孩子、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和问题。同时她还将自己的所见所得写成书,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教育不断地得到普及。

该书的第一章就写了作为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必须先要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看清楚我们是怎样的一代,在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什么样的任务。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然后勇于面对,改正才行。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通过别人的评断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一些,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其实读书就是一种很好的发现方法,在书中通过与那些成功的,伟大的人对话,对比他们,发现我们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们好的方式方法去做事情。发现不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之后,依然放任,那么这些不足会慢慢的影响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以后教育孩子。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我们首先自己就要按照设想中的去要求自己,如果自己总是表现出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孩子怎么会心中有爱呢?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能够看到父母的样子,那么我们的孩子又是从哪里学到那些不好的品行呢?归根到底还是从父母这里。

有位农民母亲告诉自己的六个女儿:“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她用自己的心血,在孩子心灵中播种的爱,成为六个女儿不可动摇的人生信念。后来,她们都成功了。这位母亲虽然没有很多的文化,但是却用了最简单的道理“身体力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许她不会说好听的故事,不会说漂亮的话,但是她却是用自己朴实的一生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她能够正确的爱孩子,正确的对待孩子,所以孩子最后成功了。

第四章讲到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每一个人都是整个人类的一分子,都是整个人类生命延续长链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每个人只要活在世上,就应有一份责任。”这句话不论对孩子还是对我自己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与生俱来就有自己的责任,无可推卸的责任。当我成了大人的时候,这份责任就显得益发的大和沉重。有了工作,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告诉自己对于手中的事情都有一份很重大的责任和义务,我要用心做,做好它。这不仅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工作让自己更加的成熟,成熟的同时也教会了自己很多更好工作的方法和途径。这都是相互促进的。

通过拥有了责任感,会让自己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同时能够知道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正是这份责任,让自己对于它益发的重视,努力的去做,认真的思考遇到的问题的困难,一旦问题得到解决,那种喜悦就像是小时候解出一道很难的题一样甜甜的。同时这份责任,让自己学会对工作进行规划,做出准备。

这本书还没有读完,但是留给我的东西却有很多。

好父母好孩子心得体会 篇4

《好父母好孩子》读后感正文:做个“三心牌”的父母———《好父母 好孩子》读后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小二班17号阮泽闽小朋友的妈妈,《好父母 好孩子》读后感。

今天很荣幸做为家长代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阅读卢勤老师《好父母 好孩子》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同时也感谢幼儿园给我们推荐了一本这么好的家教丛书,并给家长们创造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阅读了《好父母 好孩子》这本书后,我在思索一个问题,这本书向我传递了一些怎样的教育观念?

书名给了我启示——只有好的父母,才会培养出好的孩子!如何成为好父母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育孩子当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看法。我认为,我们不妨做个“三心牌”的家长。一、做个“有爱心”的父母《好父母 好孩子》第三章中提到: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父母要会爱、懂得爱。说起“爱”,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是依然有许多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亲密、融洽、和谐和平等的情感交流。有的父亲对其他人有说有笑,可一见到自己的儿女,马上就板起脸来,十分严肃,真变成个“爹”。孩子从小和父母之间缺乏很好的情感交流,就使孩子的情感不能健康的发展起来,孩子容易患有爱的缺乏症,孩子只有和父母之间有很好的情感交流,才能学会和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父母对孩子的爱,第一重要不是父母觉得自己多么爱孩子,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常常更多地体验到父母对他的爱。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和谐、亲密、愉快的情感交流,父母不妨多抱抱孩子,多亲亲孩子,把我们逛街、打麻将的时间省下来,留给我们亲爱的宝贝。

作为母亲,我自己有时候真的很想睡懒觉,和朋友出去旅游,这个时候真恨不得能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去,可是想想,我们身为父母,就不能忘记父母的.责任是在孩子心中播种爱,培养爱,传播爱;我们有幸培育今天的孩子,就要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责任是发现爱,感受爱,发扬爱。父母不妨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用爱的心情倾听孩子;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做个有“童心”的父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