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心得体会

2025/05/0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心得体会 篇1

做教师接近二十年了,由以前的懵懵懂懂的、有一股冲劲、一心想当个好老师的新手,变成了现在的冷静看待孩子、理性看教育的老手。最近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书籍,拿中国的教育方式和美日英法等国的教育相比较,感觉愈来愈觉着看不透中国的教育了。我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说他们的教育方式比我们先进,比我们好的多;但是从人的发展来说,确实他们的教育模式比我们更体现出对人的尊敬,特别是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处理问题的方式。更能体现出更好的人文价值。举几个例子: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从孩子3岁开始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对于孩子做必要的惩罚,决不手软,直到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为止。孩子不吃饭说明不饿,饿上半天让他尝试挨饿的滋味;和其他孩子冲突时,自己去处理自己做的事。从这点上中国的家人应向美国的父母学习,溺爱孩子,娇惯孩子的后果就是孩子长大后对于父母的冷漠和无情。

本人教小学,亲眼目睹了小学生的压力、无奈和可怜,且不说那每周都必须上排的满满的课,单单就每天多得数不清的课后作业,就能抹杀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和对于生活的感悟,每天埋头于题海中,只是为了那点可怜的分数。缺乏对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际间的情感体验,这样长大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思考吗?反观美日的教育和我们正好相反,在五年级之前,没有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家长会质问教师:布置这么多作业,我们的孩子没有玩的时间。直接让教师哑口无言。即使以后有了作业,他们的作业和我们的作业也不一样:我们重视的是知识的温习;他们强调的是收集资料,自己总结的能力,在不好收集的情况下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我们给我们的孩子洗衣服、帮孩子做一切事情,目的是让孩子能有给多点时间去学习;外国的孩子不光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还每个学期都抽出时间去做义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个对比的话,让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和美国的毕业生同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谁能够活下去?谁能活的更好?结果不言而喻。

中国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倡导教育的改革,只可惜中国的教育却逃避不了历史的延续,高考就是延续的八股文的一种变形。不改革高考,中国的教育就逃脱不了围绕分数来衡量人的尺度;教育的改革只能是空谈。

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做了几年教师后,反思教师这项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面向自己内心不断审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在教育中不断获得心灵感悟的过程。以下是我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环节——默写课文,我采撷出三朵花絮,三个场景,也是三个教育的片段,三种教育的启示,与大家一起共勉。

高一时我接手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对于课文默写这一环节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了一番,中心意思就是要求学生默写要体现出真实性,不要出现打小抄的现象。结果怎样呢?请看:

学生甲,默写课堂上,这已是第二次默写《过秦论》了,所有未过关的同学坐在教室的前三排,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突然我察觉到他的异常,笔尖飞快的在纸上飞跃,一丝慌乱的余光扫向我所在的位置,我发现了“猎物”,故意在教室转了几圈后,出其不意悄无声息的站在了他的身后,不出所料,默写的稿纸下一张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的便条,我缓缓地伸出了手,笔尖顿时凝滞了,紧接着在洁白的稿纸上拖出了一道印迹,刹那间,我清晰的看到红色从他的脸部迅速蔓延到耳根,就这样没有任何语言,我静静地站在他的身边十几秒钟,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是一种反思,抑或是哀叹……我无语。当时的动机只是想:于他,需要一段时间审视自己的做法;于我,需要一段时间等待他新的开端。

整个教育过程,我创造了一个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没有说教,没有批评。我真庆幸,当时我给了他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责罚是一种特别刺人和不无危险的教育方法。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确,教师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能唤起学生的进取心,从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我用爱心为他筑就一个台阶,等待他拾级而上。结果,真的如我所愿,他真的在语文学习的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乙,聪明机灵,但缺乏笃志学习的态度。晚自习默写《阿房宫赋》,我很快在看似平静的“战场”上发现了他,我走过去,抽出了他藏下的纸条,拿掉了他的默写本,狠狠的丢在了讲台上,结果因为力道过大,默写本掉在了地上。坐在他周围的同学迅速转过头去,眼光“刷”的一下“电”到了他。他无声无息的趴在了桌子上。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没说一句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学生让我感到批评要因人而异,对这个性格活泼、反应敏捷的学生要给予直接式的批评,借助他自尊心强的特点狠狠“刺激”一下。当然在批评完后要注重“善后”,加强巩固。因为即使是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适当地创造机会给他“表现”,让他获得称赞的机会。在观察了一个星期后,我利用一次课前检测给了他展示的契机,然后看似“不经意”的表扬了他。我想一个学生有了过错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改过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因人而异的批评,偶尔的“重创”一下,效果也是很好的。

学生丙,一个面色苍白而沉默寡言的男孩。每一次默写,他总是全班最后一个过关。对于这么一位“温吞水”“蔫蔫”的孩子,我虽然对他颇有微词,但碍于他在“行动”,所以也不便多说什么。但几乎就在同时两件事让我有了触动:教室后有一块”放飞理想“的学习园地,我的目光无意识地搜寻到这样一则信息:“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和一帆风顺,但对人唯一公平的是时间,学习正是如此,有好有坏,但在时间的作用下,再加上踏实,就可以和名列前茅的人看齐。”这段话的作者正是他。第二件是期中考试后语文试卷分析总结,他的文中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虽然每次默写都是最后一个过关,但值得庆幸的是我的默写没有丢分。”

看到这些,我心里反问自己:难道我就没有在心里忽视和小视过这个学生吗?尤其在他一次又一次留下来最后完成默写任务时。优秀生常常是老师眼中的明珠,他们倍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老师的恩泽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而那些经常犯错的学生因错误的举止行为,也能常常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只有那些极不起眼、内向甚至有些木讷的学生则“像空气一样被忽略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忽视也是一种伤害。我也意识到自己的经验往往误导自己在内心对学生的评判不公。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无时不在的,但学生对你的启示有时却在不经意中产生,这些启示有时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但却能让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所思、所需、所求,让你感觉到学生的过人之处,也就是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让你学会了该怎样做老师。所以想要做好一名教师,那就千万别忽视了学生对你的启示。

教育心得体会 篇3

一、数学活动设计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思维方面还存在于具体形象思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非常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较大小”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为“去游乐场玩”,让幼儿坐椅子的过程中感知人数和椅子的多少关系,玩跳圈的游戏中感知人数和圈数量的多少关系,抽奖票得到奖票进行比较感知每个人点卡的数量多少关系,非常情境化的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多、少、一样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类”活动中,我将活动设计成了“勤劳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帮兔妈妈拔大小不同的萝卜并装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帮兔妈妈摘大小不同的苹果也放进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孩子们在运动、劳动的过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体大小的关系。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动中,我设计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动,大毛和小毛分别是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们通过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学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小班的数学活动设计成具体的游戏,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体育活动,这样活动能满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在运动中快乐的习得。

二、数学操作材料的设计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在小班数学活动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只有亲身去操作摆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这是关键。在操作材料方面给幼儿提供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经常接触到的,如在“认识图形”中,给幼儿提供的是饼干,买来两种形状的饼干幼儿在吃吃、比比的环节中认识图形。在“学习四以内的点数”过程中讲活动设计成“水果舞会”,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块,幼儿按照要求制作出相应的水果串。在“按照颜色分类”的活动中提供的学具是幼儿喜欢的小汽车,幼儿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送到相应的停车场。操作材料的提供也应结合相应的活动情境,这样活动更整体、完整。

三、数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数学活动中老师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不仅只是单纯的给幼儿提供材料和适当的引导,在很多时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幼儿分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的时候,引导幼儿表述图形特征,幼儿这个时候往往会表达不清楚,教师这个时候应该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如:“红色的三角形”“绿色的小圆形”等等。另外教师的示范也比较重要,比如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点数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较、对应方法。教师有意识的把学习数学的方法贯穿其中,这样最终提高的是幼儿学习数学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

作为幼儿园阶段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数学要为生活提供帮助,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三是有一个基本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其中第二点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抓住身边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如吃午点苹果时,让幼儿先观察发现盆子里有许多块苹果,小朋友一个人拿一块,感知一和许多的关系。如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这个是比较多少的对应重叠方法。孩子们带来许多水果来开展认识水果的活动时,带领幼儿一个一个的点数,孩子们学习了点数。看天线宝宝的动画片时,引导幼儿观察四个宝宝不同的颜色和电线特征就认识了颜色和图形。这些都是教育,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只要我们老师能够注意观察,教育的契机非常多。

五、数学活动环境的充分利用

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情感。创设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产生某种情绪的态度,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从而产生情景效应。如在“认识圆形”的活动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圆形的物品,在幼儿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让幼儿找出周围的圆形物品参加活动。比如“区别多少、一样多”的活动中,我将幼儿带到了幼儿园的音体教室,以去游乐场玩的形式首先请幼儿观察游乐场里有哪些东西?并一一带领幼儿点数,幼儿在点数的过程中有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也有复习点数的过程,还有区别物体不同特征如:大小、颜色等过程。环境的适当运用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形成好的铺垫。

六、数学活动开展的连续性

数学是比较规范、系统的一门学问,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组织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方面。教师在安排整个学期计划的时候应该是目标非常明确的,涉及到具体的活动内容应该是逐步递进、有层次性。这个我们在一般的设计活动中都会注意。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每个活动之间的隐形联系,后面的活动内容中有对前面活动内容的复习。在一个活动中幼儿不光是由新的知识习得,对旧内容也应有相应的复习,这个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活动,是可以通过材料的提供和随机教育来完成的。

以上是我开展小班数学活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法,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教师自身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我想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

教育心得体会 篇4

我是一位有20xx年育儿经验的母亲,也是一位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老师和园长,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么多年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家长、不同类型的家庭,也看到很多孩子从小到大乃至成人的变化历程。当年的幼儿园小朋友已经为人父母,我现在指导的很多家长,其年龄就是我早期的学生那么大。感叹时光如梭的同时,我也见证了一幕幕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成果”,在我接触过的数万个家庭中,有个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家庭教育与儿女的未来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乃至孩子未来的家庭生活及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大多数已为人父母,来到这里的朋友,都很关心教育,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成才?!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有个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幸福,而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地位、权利。然而现实中很多教育结果是令人遗憾的,教育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儿女自杀、作恶多端、不赡养父母、婚姻失败……有个现象很奇怪也很让人后怕:就业需要经过岗前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想开车要先到驾校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驾照上路;而父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阵,在摸索中自以为是地教育,在一片迷茫中寻找教育的方向。父母们甚至长辈往往以爱的名义伤害着孩子,比如:

1、孩子想要玩泥巴,我们说:太脏了,不许玩!结果:父母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掐灭了孩子玩的天性,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缩小了孩子的探索空间。

2、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说:搞得到处是;饭都冷了……妈妈喂!结果: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3、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结果: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4、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结果: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大人的爱,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导致四肢不勤,动手能力极差。

5、孩子上学了,我们说: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懂不要乱讲……代价是:孩子不敢问为什么,怕老师说,怕同学笑话;孩子只知道接受、从众,没有创造力,甚至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6、孩子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说:好孩子,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后果是:就这样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就这样被你熄灭在萌芽状态,成长为一个畏缩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7、孩子说,我不想读书,我要看动画片,我要玩游戏。我们说,好去玩吧,不要吵我啊。结果:孩子的大脑充斥着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喜洋洋灰太郎,成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人。

不懂教育的父母多么可怕!无知的爱是伤害,这种伤害会害了孩子的一生。在单位工作,必须要掌握专业知识,按照工作质量标准去制定目标、具体实施、质量把控、考核结果;目标清晰、要求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事业上的成功。开车上路,需掌握驾驶技术,确定好前进的目标,要考虑乘客及行人的安全、找对路线,安全驾驶,最终才能胜利抵达目的地。教育同样如此,只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正确的理论指引、找到正确的方法、有良好的心态并持之以恒,教育可以成功。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的得与失,世界关注,尤其让天下父母感慨万千,而得失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成功的教育更离不开现代的成功理念。家庭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教育没有回头路,作为父母,必须思考教育的真谛,必须学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