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2025/05/02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1

近日,我认真阅读学习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新课标的观念深入人心。

义务教育新课程是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新人为培养目标,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标准再到教学目标的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新课标凝练了每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强调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统领,构建了素养导向的目标一族——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三位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学方法要逐渐改革,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和谐互动,共同探讨、交流经验,增加实践。师生共同克服以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该在一节节活生生的课堂中努力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大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2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有这样的描述: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要依托这门课程,在青少年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和培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个人觉得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加清晰,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理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学段目标划分和课程内容的制定中以表格呈现,更是给一线教师指明的方向,在教学中,老师们做到“靠船下篙”,就能将目标准确定位,内容精准选择,结合教学提示加上课上的灵活实施,最终就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建议板块,引导老师们关注评价的方法和环节,熟悉试题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业质量观,为实现学科育人奠定基础。

教师是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颁布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的理解就是减负增效,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这里的效益是不同于企业效益的,这个效益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对学生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多大影响,即能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衡量标准。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品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宏伟的、长期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分布在三个年级中的每一课每一框中,是要在潜移默化、润物细物声中逐步实现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掌握总目标,更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年级、每一课、每一框的三维目标,每实现一框的三维目标就向实现总目标迈进了一步。

牢固树立三维目标意识,为每一节课确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为此我建议每一节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展示三维目标,让师生都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在课后小结中,教师对着目标检查或检测,就能轻易地了解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有多少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一个相互监督、互相促进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倡导课堂生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但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的课堂。设计科学合理的、适应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课堂,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可以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语言等方面下功夫。

(1)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设计。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著的,课文内容的选择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反映了教学总目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信赖教材,并用好教材,但我们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适当调整或补充一些内容。如学法用法这一部分,根据农村道路和交通迅速发展、交通事故较多的实际,可增加交通法的知识,教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学会自我保护;同时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驾驶员,应该怎样安全合法驾驶。又如九年级的第一课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针对目前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缺乏、以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的现象,用一课时的时间是难以达到三维目标的,可拆分为两个课时,让学生有时间去体会、领悟、内化“负责”的实质,达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2)教学问题的有效性设计,包括课堂提问和课堂训练。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效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问题设计过于简单,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无效,思维没有得到启迪;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是不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有效的问题是不可能只用Yes或No就能回答的,也不是一看就明了的,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能想到的、通过讨论或教师启发能悟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享受思考的成功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如在讲《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闭关自守为什么会导致落后?这个问题仅凭书中邓小平的那段话是不能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的,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中国近代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更能理解、支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课堂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不能是重复性作业或书本知识的搬家,重在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政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篇4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本次培训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提高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通过学习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

此次学习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更新,为我开辟了新视野,使我改正并更新了头脑中原有的死板的教学思想的观念。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已发生重大变革,准确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认真研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分析与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都有直接帮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应把握好以下点:把握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评价目标要清晰、有价值,要体现学科特点;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同时,才可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改进教学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

总之,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贡献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