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老地方整理的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时间:
3月29日。
调查地点:
安义县城街头各处。
调查目的:
搜集街头巷尾错别字,并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
通过此次社会调查,可以直观地看出街头错别字不少,急需我们去发现、告知相关部门和个人。
我们共调查了37家商户的招牌,其中有4处招牌出现了错别字或繁体字。例如:一个家具店将“具”字错写成“俱”字了;有一家理发店的“发”字写成了繁体字“”字……
除此之外,我们还调查了25张广告纸。其中,有3张出现了错别字,错误率高达百分之六。错别字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例如:寻人启事写成寻人启“试”;南昌啤酒写成南昌啤“”;练歌房写成“恋哥”房……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成立“街头文字亮化小卫士”志愿者活动小组,定期走上街头,宣传错别字的`危害,及时处理“错别字”。
2、建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和广告语。
3、希望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并有针对性地出一些整改措施。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时间:11月17日
调查地点:菜市场街头的店铺
调查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关部门提出建议,并改正
调查材料分析: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招牌,店牌,标语牌看见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我共调查啦30家店牌和20张广告牌,有7家店铺乱用谐音乱改成语,乱改诗句和词语。有5张广告牌字普遍存在,有的乱用繁体字,有的乱用简化字……除了广告牌上有错别字,各种服装店,各种餐厅的店铺牌上也有错别字,如:服装店把‘一见情钟’写成了‘衣见情钟’,把‘三国演义’写成了‘衫国演衣’,把‘挑三拣四’写成了‘挑衫捡饰’。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啄磨、推搞甚至考究一番的`话,还真有一点难以辨认呢!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街头错别字出现,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成因:
1、在生活当中,有很多近似的字如:‘在’和‘再’、‘拆’和‘折’
2、现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字、繁体字、简化字,也少了很多。甚至可以说,只有一两家店。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1万,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啦如下建议:
1、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2、看见了店铺看有错别字,修改不规范的字。
3、大家应该积极学习汉字,正确使用汉字和成语。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调查人:韩欣悦
时间:11月19日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8日
调查地点:超市、菜市场、路边
调查材料分析:
1.菜市场有一地摊上卖萝卜,而他把“萝卜”的“萝”错学成了“罗”,成了“罗卜1元”;
2.某一灌汤包店来自天津,然而他把“汤”错写成了“荡”,从而成了“天津灌荡包”;
3.在一家暑假班旁边写着“门口亭车”,他把“亭”写错了,应该是“停”
4.还有一家家具店把“家具”的“具”写成了“俱”,变成了“鸿运家俱店”;
5.某小店售卖筷子,但他把“筷子”的“筷”写成了“快”,成了“快子3.5一包”;
6.某食油日杂连锁店的“连”错写成了“链”,变成了“链锁店”;
7.某馄饨店的招牌就是馄饨,可他把“馄饨”的'“馄”写成了“混”,从而成了“混饨”。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错别字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点成因:
1.现代人的文化水平有点儿低,有些人明知道是错的,却还习惯性的写错;
2.有些同音字容易搞混,如:以,已;在,再;想,响等;
3.有些形声字容易搞混,如:己,已;概,慨;既,即;极,级等;
4.现代人对汉字的态度太不认真了,导致街头的一些招牌字出现了错误。
针对上述现象,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使街头错别字彻底消失;
2.倡议商家制作标准、规范的广告牌;
3.建立调查小组,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调查人:沈沁怡
20xx年11月19日
街头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篇4
时间:XX—6—13
地点:武隆县城散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并记载下来,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头,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调查发现,街头路边上各种招牌、广告不规范用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错别,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等。
一些街边店面广告上是出现错别,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三国演义”写成“衫国演衣”、“挑三拣四”写成“挑衫捡饰”,就更是屡见不鲜。滥用简体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
调查结果:
现在,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错别、繁体、简化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了,我觉得,这次调查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感受:
我认为:这些不规范的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错,另一类是别。有关部门应该调查一下,查查商店为什么要用错别来做广告招牌呢?好多小学生总以为广告招牌上的都是对的,所以写了许多错别,影响了用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希望我们以后看到的都是正确的,不再出现错别了!
关于街头错别的调查报告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2) | 返回目录
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
调查人员:***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作业本
调查目的:增加对汉的了解,学会规范用
调查原因: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综合性学习——仓颉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汉的历史。我们祖国的汉文化源远流长,汉的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太在意汉的规范性,都不会规范用。于是我决定,对身边的错别进行调查,开展一次“规范用”的调查活动,以便更好的了解汉,书写汉,运用汉。
调查过程和内容:首先,我走上街头,统计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每一个招牌,生怕有一个错别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可找了老半天,连一个错别都没有。我心里好高兴呀,大家都很规范的用,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来,万一没有一个错别我可怎么写文章呢?!
于是,我更加细致的'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忽然,我眼前一亮,一个服装店的招牌出现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 ”。估计是服装店为了招揽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写成了“布衣布舍”。意思是对那里的衣服很留恋。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个卖祖传止咳药的小广告,把“刻不容缓”写成了“咳不容缓”,意思是它配置的祖传止咳药很神奇,有药到病除之效。天啊,原来错别真是无处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业本。结果,又看到了许多错别。把“磨蹭”写成了“磨曾”,把“钢琴”的“琴”多写了一点……看着一个个写错的,我心里惭愧极了,羞愧的低下了头。
调查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错别大概有以下几种。
1、同音,形近: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把“感慨”写成“感概”。
2、意思混淆:如“凑合”写成“凑和”。
3、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战国时期的人物。
调查后建议:
1、规范用,正确掌握汉的含义和规范书写。
2、宣传汉的规范使用,纠正身边的错别。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汉的规范使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要检查多翻翻《新华典》,读一读《说文解》,多了解一下中国的汉。以后一定要正确的使用汉,尽量避免在错别在作业中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