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25/05/09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要成功完成每一个项目,就离不开团队协作——这应该是取得结果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多年来,我看到团队应对这些挑战有三种基本方式(其中只有一种才是真正的协作)。

第一种我称之为服从。每个团队成员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采取行动应对挑战。换言之,每个成员服从做事情的需要,但避免一起工作。比如,我曾与一个事业部领导团队合作,公司要求他们裁员10%,以实现公司的目标。没有经过什么讨论,每个人都同意在各自部门裁员10%,然后把这些数字报给事业部主管。尽管这种“均摊痛苦”的做法确实达到了公司的要求,但很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

第二种反应是合作。每个人还是各自制定和实施自己的计划,但会与团队分享自己所做的事。虽然有些共同的讨论,但关注点仍在于个人行动而不是共同战略。比如,某家技术公司为了增加销售业绩,大幅提高了所有区域的销售目标。于是,区域经理各显神通去完成这些指标。有的全面提高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指标,有的把资源重新分配给了高潜力客户,还有的用服务合同来弥补差距。他们在每周电话例会上分享各自的做法,并相互做出反馈。但他们从未制定一个共同战略,以综合利用资源、想法和人才。最后,虽然有些区域完成了指标,但总体数字还是令人失望。

有效的团队合作!

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如果有真正的协作,那么取得的结果应该更加稳健、更有成效。在第一个例子中,领导团队应该确定可以裁员10%以上的特定领域,考虑将相似的活动合并成共享的服务中心,或采取其他可能的做法。在第二个例子中,区域经理可以在不同区域之间重新配置资源,为某些产品开展联合宣传活动,或通过集思广益获得其他更多能快速验证并推广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两个团队都不是有意不想协作。他们这样做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要么完全靠自己,要么部分靠自己。现实情况是真正的协作并不容易。在进行协作时,个人目标要服从集体目标,要与同事就战略和想法展开激烈讨论和情感交流,而且新的工作方式常常会让人感到不适应或不自在。正因为存在这些困难,多数团队都觉得协作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其实不一定要这样。团队可以通过真正的协作去应对挑战,而且可以取得出色的结果。而起点就在于有意识地做出一个共同的决定:超越服从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俗话说“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蚂蚁之所以能把米搬进洞里,是因为团队合作的力量,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并且团结说明在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从而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使得每个成员感到在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实现目标,以此同时也有其他成员在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而激起更强的工作动机,所以对于目标贡献的积极性也就随自己油然而生,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个人单独时要高。材料中的三个和尚正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想让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于是他们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寺庙变得香火鼎盛。

可是在三个人的争功下,都各自觉得是自己的努力是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各不相让。于是在这样的情景下,他们所在的寺庙又变得和以前一样了——没有香客了。这是为何呢?他们造成这样的原因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很相似,因为“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这个寺庙的三个和尚在自己各自的努力下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可是在这个情景下他们却在各自争功,并没有看到其实对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是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得到的。一个团体,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何来生机与活力?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三个和尚最终会失败。

这三个和尚的团队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是个团体,因为真正的团体应当具有这些:共同的目标、很强的凝聚力。而这三个和尚团队的关键在与他们各自为政,缺乏凝聚力,根本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一个团队里应当合作,扬长避短。到达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的团队就会是成功的团队。他们应当有合作,而并不是一味的争辩各自的功劳和贡献。并且他们应当明白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不是仅有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应当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应当好好的沟通,因为沟通对于团队之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团队中进行沟通,才能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由此可见团队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构成很强大的额团队就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3

最新整理《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每个学生的特别发展都有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别发展的需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特别发展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见解。

一、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从而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可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再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最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友善互助。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容入小组讨论中,同时,既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机会发挥潜能,也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技能培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善于接受异质的组员,能够接受不同特别、不同水平的组员在一起合作;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思考;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疑问或建议,能围绕发表意见同学的思路积极思考;乐于帮助其他,共同进步等。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合作伙伴要友善。学会赞美别人,对同学的精彩发要学会给予鼓励,在互相赞美和鼓励中激发自信心。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要以朋友式的关爱去帮助他们。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相的关系。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也正是合作学习的本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挖掘学生合作的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有效的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呢?通过开学这一个月的年组教师研究学习,实践操作,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的要求交待清楚

为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之前,要研究教材,确定学习提示,学习提示中要有学什么?怎样学的内容,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有抓手。学生了解了学习要求之后,必须先独立学习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开始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根据要求交流,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合作方法进行指导,转变角色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这样反复训练,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关注学生小组学习时学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而且有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逼迫每个学生都要学会关注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为学生之间的质疑解疑做准备。

3.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

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4.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关键

除了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积极协作之外,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互动交流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与讲台上汇报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对汇报小组的方法进行质疑补充或展示自己比他们做得更好,想得更深入的地方,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5.激励表扬,共同进步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所以,为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要从各个方面去评比表扬孩子的进步。如:积极参与的.;积极思考的;组织好的;认真落实的……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更积极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让他人更满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我们相信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一定会逐步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