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房子》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草房子》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草房子》有感 篇1
艾地是《草房子》中的一个故事,她让我印象最深,秦大奶奶以自己的生命守卫自己的家,可她最后还是为了一个南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我读完这章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在秦大奶奶被逼赶走时,我不禁替她惋惜,可我万万没想到她居然用生命来坚守这片用几十年心血换来的土地。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坚守?是爱和不舍,她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十年,她深爱着这儿!
当我正隐隐敬佩秦大奶奶时,另一件事又发生了,秦大奶奶为了救一个女孩,奋不顾身地下了水里,女孩得救了,秦大奶奶昏迷,直到半个月后,才下得了床。我很惊讶,这又是什么力量让她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跳下河?是爱心?是执着要救人的信念?我又油然而生一种仰慕和敬重之情。
第二次,她却仅仅为了一只南瓜而失去了生命,读第一遍时,我觉得她很“傻”,但第二次捧起这本书时,我觉得这“傻”不是普通的“傻”,而是一种伟大值得我们敬佩的“傻”。
如果是我,我绝不会为了一只南瓜而放弃生命,因为我认为生命是最重要的。但在秦大奶奶眼里,被侮辱的过完一生,还不如在人生命最后一刻展现出她人生的最后光芒,那怕只是救一只南瓜!虽然她人死了,可她的精神,和在人生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格光彩,永远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读《草房子》有感 篇2
初次接触《草房子》是在一堂语文课上,由于教科书涉及了这本书的部分片段,我们有幸观赏了由《草房子》翻拍的电影。不到两个小时的观看中,眼睛竟湿润了十几次。
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不到300页的书,竟是发自心底的感动。我奇怪了,这本书写的只不过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群乡下小孩,只不过是他们6年的小学时光,却紧紧地牵动着我的心绪。蓦地,我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未曾这样感动过了。
我微笑着回想那一个个让我心动的镜头,几个小主人公的脸庞像一朵朵盛开的太阳花,在我的面前得意地摇晃,桑桑,纸月,秃鹤,阿恕,细马我的心被映得暖暖的。
“桑桑与人玩篮球时,被对方狠咬一口,胳膊上都流出鲜血来了,也没有将手中的球丢掉,还坚持将它投到篮筐里,纸月看见了这些,就用细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血色似有似无的嘴唇,弯曲的双眉下,眼睛在阳光下跳着亮点。这时,桑桑如果看到了这双眼睛,就一定会听出:桑桑,你真了不起!这如此简单的,充满童趣的文字,在我心底被定格成一幅生动的图画,而在这样干净悦目的文字里,我仿佛听到了两个孩子不同频率的心跳,悦目随即变成了悦耳。我喜欢这种全身心投入的愉悦,像在音乐厅里听交响乐,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在惬意地跳舞。
“他(细马)喜欢看鱼鹰捕鱼,喜欢听远处的牛哞哞长叫,喜欢看几个猎人带了几只长腿细身的猎狗在麦地或棉花地里追捕兔子,喜欢听芦苇丛里一种水鸟有一声无一声地很哀怨地鸣叫,喜欢看风车在风里发狂似的旋转”每当看到这样的字句,我都会默默地多读几遍,类似这样朴实又优美的语句,似乎是曹文轩的长项,他不忽视对任何个人物的描写,他们外表的其貌不扬和生活中的平淡无奇也许注定了他们内心的思想丰富,甚至显视出奇的华美与浪漫,小学生也许说不清自已心里这些零零碎碎的曼妙,但一切都由曹文轩的笔替他们说了。读曹文轩的文章,总能激动地发现一种难得的大众化的古典美,因为质朴,因为真实,还是因为自然与人灵犀相通?我想三者都有吧。我迷恋,崇尚并且追求着这样的感觉,毕竟在这个年代,能让人真正感动的东西已经不多,尤其在读后有一种拾起了丢失的东西的感觉,是想笑想哭的冲动,是人情味儿,亦或是一颗久冷的童心。
“在黄昏时分,桑桑的号啕在哭,告诉这里的所有人,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人们永远地分别了。她既不是老死,也不是病死,而是又掉到水里被淹死的。上回她是因为救一个孩子而落入水中,而这一次落水,仅是为油麻地小学的一只南瓜。”我盯住这些文字,它们既不鼓动,也不煽情,却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生活,我们几乎已经忘却,或者从未知道过怎么样去爱,怎样去恨,怎样去触动每一根未曾退化的感性神经。正如曹文轩说的那样,能感动今天孩子们的东西无非还是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与殷勤情爱而让我们感动的早已不是抒情的浪漫主义或写实的现实主义,因为这些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显得太过空乏和苍白了,我们需要的应该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使古典回归自然,带着一点点历史的旧色的谈谈的乡土气息,既然道义、情感、智慧和美都是永恒的,那么今天的孩子便依旧会为自己父辈的故事所动容。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空间中,历史的庄严感动与沉重感早已荡然无存,但它的睿智与古典美并没有随风而逝,反而以一中更加轻松的方式走进今天孩子们掩上的心扉。
做个孩子,那也是很快乐的。
读《草房子》有感 篇3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草房子,里面装着我们最美好最纯真的童年时光,它像一条小船,行驶在奔流不息的一条叫做岁月的河流中。
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伯伯写的《草房子》——一本震撼人心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记录了桑桑和他的小伙伴们六年来刻骨铭心的小学生活,生动地讲述了在油麻地里一群可爱的同学们之间的友情。由此,我联想到我自己:开学我即将步入五年级,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我将离开写满我童年足迹的母校,将与我的同学们各奔东西。都说童年时代是一生中不可复制的美好,几年携手同行的小学时光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们曾经一起欢庆六一,共同开展过多姿多彩的班队活动,或许我们拌过嘴,但转眼又重归于好……
太多太多的记忆如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出来,一件事不经意间又浮上心头。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同学们都不想出去接受大雨的“洗礼”,只好留在教室里玩耍,顿时全班嘈杂得仿佛炸开了锅。调皮的我突发灵感,忍不住在教室里秀我的绝技——爬桌子,我把四张桌子拼在一起,自己像一只壁虎一样四肢紧贴在桌面上,有几个同学不合时宜地为我敲响了警钟:“周欣怡,你快下来吧!万一摔下来可就麻烦了。”“是呀,要是被老师看见了,肯定要批评你的,太危险了。”我心想:同样是女生,你们怎么那么胆小呢?于是,我对这些温馨提醒充耳不闻,时而朝他们做鬼脸,时而手臂和双腿划来划去,就像在游泳。突然,不知是围观的同学碰翻了桌子,还是我自己不小心,我摔了下来,下过雨的地面比往日湿滑,我使劲地支撑自己的身体,还是受伤了——我的耳朵磕到了尖尖的桌角,一阵钻心的痛袭来,我的心碎了。我呆呆地坐在地上,陷入了尴尬之中:为什么我不听同学的劝告?耳朵这么痛不会受了内伤吧!要是损伤听力可就惨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不然我肯定一口吞下去了。“周欣怡,你的耳朵流血了!”苏思怡一声尖叫。我摸了摸耳朵,呀!血!我大哭起来,此时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同学们都停止了玩耍,涌到我的座位前,有的同学安慰我:“别担心,我们去找陈老师。”有的轻轻地拍拍我的背,有的递来餐巾纸让我擦掉血迹,一股暖流冲上心头。车知鑫飞快地跑向办公室,有几个女生扶着我走出了班级。陈老师没有急着批评我,而是先给我爸爸打了电话,接着温柔地给我粘上了创可贴,然后才告诉我不能做危险活动。窗外还有同学在张望着,那焦急的神情写在脸上。爸爸匆匆带我去医院,缝了两针,忍着伤痛我又来学校读书了。同学们又一窝蜂地拥上来,“刚才数学课上,我们做了课堂作业,带星号的题目有点难,你要是不会做可以问我哦。”“周欣怡,现在好些了吗?”我连连点头,我尝到了友情的滋味。直到现在,当我触碰到耳后的这道疤,我就会想起那些关切的眼神。
合上书本,一幕幕重演的,有桑桑那珍贵的童年故事,也有我们自己的童年时光。这个暑假,《草房子》让我读懂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这本纯美的小说讲述的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珍藏在我的心中,同时珍藏的还有我正拥有的童年,和我那来自班集体的温暖。
读《草房子》有感 篇4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写了桑桑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笼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随着一个一个的人物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个一个的故事依次展开,各自发展又最终交叠在一起,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被慢慢铺开的卷轴画。这实在是一幅美丽得令人屏吸的人生画卷!
桑桑是一个小男孩,他喜欢做出一些夸张的事.而六年的小学生活却让他没齿难忘.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这些男女无瑕的真情,同学间天真的友情……他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里埋下了爱的种子。
陆鹤是个长着光光脑袋的孩子,因此,大家都叫他“秃鹤”,他充满无助与孤单。被叫“秃鹤”的他常常在小镇码头最低的石阶上,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发呆、流泪。但是,他却凭着自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谁说没头发就丑,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尊严的执著坚守上的。可见,孤单、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解 药”。
纸月是个内向、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心灵如同皑皑白雪般纯洁。她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又当爹,又当妈的慈祥的奶奶。为了不让奶奶为自己担心,当板仓小学的男生欺负她时,她没有告诉奶奶,只是自己默默流泪。直到桑桑帮助她把板仓小学的男生打跑后,默默无闻的她才露出一丝微笑。善解人意的她话不多,却总能帮助别人。不要认为内向是一个缺点,有时,默默无闻却是最可爱的。
初次看到细马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只马的名字,但后来才知道他是岳二爷与岳二妈从岳大爷家带来的岳大爷最小的儿子。他长的很精神,喜欢笑,十分爱说话。在油麻地小学,他变了,变的孤单,无助,没有人听的懂他满口的江南口音,他感到一个哑巴才有的压抑。这使他不想再上学,他去放羊,以此来填空他最脆弱的地方.几次交谈,使桑桑和他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那顽强的品质十分另人敬佩。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