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带班》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一线带班》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线带班》读后感 篇1
每天课堂在变化着,学生状态在变化着,教学事务在变化着,家校关系在变化着。但是不论周围如何变化,我们都将用平和、智慧的心,用持之以恒的态度把它们做好、做实。
琐碎&繁忙——“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和家长一起配合引导。所以在每天繁忙琐碎中,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很重要,家长站在学校和教育角度,就能有效引导孩子改正目前存在的“放飞自我”习惯。
生活&行为——“每个孩子的心底里都有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表扬和激励是管理中少不了的润滑剂。“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不喜欢那些不断减少这些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读后感·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当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就会陡然增大。有时候与其正面呵斥指责孩子的不对行为,不如先贬后褒,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新鲜&精彩一线教师带班,定然有与自己班级长相厮守的奉献精神。教育贵于熏习,用自身正感染着学生,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相信我们在平凡的教学中充盈着平和,运用着智慧,教育定十里芳菲。
《一线带班》读后感 篇2
暑假期间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带班》,留有1/3未读完,今晚批改完孩子的作业后,一口气读完了余下部分。
前两年去郑州听名师课时,观摩过管老师的一节课。简单平常的穿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却挡不住他眼神中透露出的睿智和沉稳。他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整堂课有趣、有实,学生笑着乐着,就“参悟”了写作方法。
管建刚老师一直提倡的“后作文”教学方法,也是我一直想学习和在学习的方向。但我始终明白,作文教学,必得下大功夫。管老师一周一版的作文周报,在日常工作已如此繁忙的今天,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坚持下来的,他用心坚持了,拿到第一手的资料,才能出版一本又一本作文教学著作,推出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
《一线带班》并不是一本作文教学书籍,顾名思义,是管老师“传授”给一线教师班级管理经验的。第一次看这本书的前几页时,我很快就被吸引住,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把一个个小字融入自己的脑袋里。
我读到一半就感慨,我们总把“名师”虚化了,老觉得他们飘然在上,非凡师所能及。读了文字才知道,原来,管老师这样的名师,竟如此“接地气”啊!
他把日常班级管理琐事分为七个板块,对应“七抓”——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面面俱到,且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教师,一定能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找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的思路与方法,甚至可以拿来就用,必定有效。毕竟,这是管老师实践所出的真知。
不得不说,管老师脑袋中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我在读的时候多次发出这样的疑问:管老师是怎么想出来的?
书中不光有方法,还有“手把手”的实操手册,一步一步来,有了“耐药性”怎么变通,如何调动全班学生最大的能动性,如何培养班干部,小助手怎样选拔……一点点的琐事,孩子们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被管老师敏锐捕捉,作为教材和手段,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如管老师所说,展示课,是谈恋爱,回到家,还是要扎扎实实上好常规课,做好日常饭。年轻时也许意气风发,想要改变很多,但我们永远要记得,顺势而为。
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们改变不了的,就在改变不了的范围中踏实做事,用心教学,做好那一点一点的小事。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一点一滴,都是孕育希望。
《一线带班》读后感 篇3
因为眼疾,好长时间不曾整本书地大块头地阅读了,与书的距离日渐疏远,虽偶然读读微信圈里的“豆腐块”,但读书的习惯已渐行渐远。今年寒假,久不读书的我拿到管老师的这本书,竟突然就有种亲切感,因为它就像一位久别重逢的昔日至交,一言一语表达的正是自己想表达却不曾表达的心声。
本书的第一、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每位老师需要做好的:抓开头和抓家长。
第一章,管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应该怎样抓好开头,需要做好以下六件事情,分别是:向前任老师了解已做的事;向前任老师了解特殊学生;向前任老师了解家长情况;批改前任老师的暑假作业;开学第一天和开学第一课;尽快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向前任老师了解清楚班级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让我们及早了解学生,及早制定可行的学习方案,对症下药。
管老师还提醒我们要做好开学第一天和开学第一课,让我们这学期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头。然后,管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几招记住学生名字的小窍门:给作业本写名字;制定座位表;发作业;请学生帮忙做事情;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活动;每天规定自己必须要认识几个学生。
这六招,能让我们尽快熟悉班级里的所有学生,而熟悉学生最基本的就是要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有一种受到老师重视的感觉,也能够让他们能够更加重视学习、专注学习。
第二章,管老师着重讲述了要怎样抓家长。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自觉性不高,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但是如何处理好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比较头痛的事情,在本书中,管老师给我们罗列了六点:照片“一对一”传家长;手机存座位表和好友表;要感谢后进生的家长;使用好“家长QQ群”;两周后开QQ家长会;尽量争取每一个家长。
第三章,主要是要让我们重视家长,重视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其实作为家长而言,最希望老师做到的就是能够重视、关心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我们老师而言,面对的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班、两个班、甚至三个班的学生,肯定会有遗漏学生的情况发生。这个时候要怎样和学生家长沟通,管老师就教会我们,最好存好所有学生的座位表,让家长觉得老师还是重视自己孩子的,而具体的问题我们可以过后再详细了解清楚,进而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
管老师书中这段文字给我触动很大:“99.99%的家长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哪怕是很糟糕的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亮点,都是希望,都是未来。跟家长交流,给希望和未来就能很好地谈下去,给抱怨和失望,给孩子的这不好、那不好,当然不开心,当然要谈崩。我们可以说自己的孩子长得不漂亮,却不能容忍别人说我的孩子不漂亮。因此,彼此开心、彼此合作才是沟通的根本目的。”
所有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因此我们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孩子,不管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一视同仁,让所有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这一章中我感触还比较大的就是班级“QQ群”的建设。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家校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微信,QQ,校讯通等等,稍有不慎,就容易让家长留下话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安心,让家长放心。
管老师的这本书的确是所有一线教师的指路明灯,可以让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少走很多弯路。
《一线带班》读后感 篇4
本次寒假又一次找到了管老师的书《一线带班》,书中从“7抓”也就是七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做,这七抓是: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抓复习。我们在带班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无巨细,管老师的书中几乎都写到了。
《一线带班》这本书是非常的实用,这里包含着实实在在的有用的方法指导。比如如何和家长搞好关系,这里面告诉我们六招,通过这六招就能跟家长搞好关系。抓时间中告诉我们,从早读前半个小时到下班后一个半小时,如何用好每一时间。作业这一问题是老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书中讲的如何做,让我们能从中有章可循,这七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不易解决的,读了这本书后,再遇到如此也能迎刃而解了。
《一线带班》这本书,一个显眼特点是巧妙。管老师说孩子身上有两个开关,一左一右,督促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手和嘴。照片一对一发家长,这样避免出现误解和问题,让家校互动更加和谐有效,预习朗读发语音作业,迟交卷,拖沓大王比赛等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更是妙不可言。
读了这本书,每一篇章都能引起心灵共鸣,说的很有道理,简直就是我们的心声,边读边实践里面提到的方法,很有效。比如夸后进生家长,就让我尝到了许多甜头,发现原来我他们也可以配合自己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能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更好的教育学生,就像于永正老师所说,一开始你在做样子,喜欢潜在生,在做样子过程中,你就会发现他更多的美好,会变成真正的喜欢。点点滴滴复制粘管老师的小美好,收获越来越多的美好,感谢管老师的引导,我们教学之路,走的更稳,够具有效。
总而言之,管老师这本书让每位老师都能从中收获满满,在教学的道路上更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