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高中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读后感 篇1
等过第一个秋,等过第二个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为何爱恋依旧,她等他的承诺,她等他的回头,等到黄叶滑落,等到燕儿飞过,等到了最后,竟忘记了承诺。
翠翠,你是否还站在斑驳的小木船上,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随他徘徊于远端的垂阳,久久不归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静坐在那儿,等,等着生命的流逝却无法挽留。等时过境迁,却不流一滴眼泪。你曾告诉过我,你喜欢等,因为等能让你感觉你正一步步与他相遇。你喜欢等的味道,因为它是时间,记忆沉淀而酝酿的。
你等,你闻着等的味道,时间却在时钟的画面穿梭,指针在你等待逆向转动,你和他的记忆,排山倒海而来……
这湘西边远的.小城原本是静谧的;这破旧的渡口原本是残缺的;这时间流淌的故事,原来是没有的;然而因为渡口承载了他和你的承诺,故事因为有了你的等待,这小城开始布满了馨香。你难以忘记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换了生命的誓约,从此你用等谱写人生的奏鸣曲,你每天闻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个也许明天就会回来的他,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的他!
“我不知道风是向哪一个方向吹,你的温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觉到徐志摩的唏嘘正如你一样呢?谁都不愿看见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从文,我必定不会让你日复一日地等待。因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会在雨中与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从文吗?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犹如一列火车从你身边缓缓驶过,用几滴和着我对你的爱怜,同情的泪珠告诉你:对不起,我无能为力!不过残缺也可以是一种美吧!尽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浓郁的山色锁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爱。你始终会秉持永不灰飞烟灭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坠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静忆风,盖不了水的闲适;时间流淌,带下走你对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现于渡口。等……
高中读后感 篇2
从小到大,我看过的书不计其数,也遗忘了不计其数,但惟独《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这本书名既质朴有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有一种洗尽铅华、尘埃落地的感觉。
邂逅《平凡的世界》,是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迷茫的时期,那时候是我的一位恩师推荐我读这本书的。在这里,我就不想讲述我的那个迷茫的时期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一波三折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一幕幕深情的场景,令我忍不住热泪盈眶,犹如历经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天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大志。他担心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就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从而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
《平凡的世界》以白纸黑字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能热爱生活,只要“不抛弃,不放弃”,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看完《平凡的世界》,我真是大有感触。我懂得了奋斗不仅仅是要吃苦,要受罪,奋斗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不抛弃,不放弃”,一种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和执著。主人公孙少平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鞭笞和激励着奋斗的每一个人,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
高中读后感 篇3
心灵鸡汤这本书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和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当我读完了心灵鸡汤后,其中有一篇文章把我深深的打动了,这篇文章就就是《盲人老人的一面镜子》。
故事发生在某一天的黄昏,故事中的盲人老太太每到这个时候都会独自外出散步,她喜欢呼吸山野里的气息,听树林中小鸟的鸣叫和小路边涓涓的流水声。她对人们说:“你看,我天天这样锻炼身体,多精神!”手杖就是这位盲人老太太的眼睛,每次她都就是用手杖触摸四周的东西,一步步前进。有一天,不知就是谁砍掉了那条小路旁边的小松树,她的手杖便“短路”了,她也迷路了。她来到一条小河边,遇到了绝望得想要跳河自杀的青年,青年被盲人老太太冷静和勇敢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了,青年就像就是应对一面“镜子”,从中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老太太也因青年的帮忙回到了家中。
唐太宗李世民有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明得失。”唐太宗正就是以魏征等人为镜,从而开拓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由此可见,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会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的益处,我们能够从这面“镜子”中审视自我,明白我们自身有哪些地方就是对的,哪些地方就是错的,我们还能从这面“镜子”中得到自我身上没有的优点,也能够因此而改正自我身上的缺点。
文章中的`盲人老太太就像一面光芒四射、激情四射的“镜子”,她向上、自强,她用心、乐观,她热爱生活中的一切,她的种种精神和品质都令不敢应对生活的青年羞愧万分,青年也从这面“镜子”中得到了对生活的勇气,所以最终才会万分地感谢盲人老太太。文章中的这位盲人老太太更就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正如这句话所说的:“君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我们就应找到这样一面“镜子”,不仅仅能够得到很多,更不会像文章中的青年一样对生命感到绝望,而产生自杀等等思想,每一个生命都就是完美的,我们都要珍惜和感谢生命。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中,虽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就是不要埋怨人生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人生中会有太多的曲折,活着――才就是最好的、才就是最有好处的。让我,微笑着,去唱生命的歌谣。
高中读后感 篇4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书中记录了小学生安利柯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让我认识了爱帮助人的卡隆,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希……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安利亚与克罗蒂发生的故事:安利柯和克莱谛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生争吵,安利柯感到羞愧,但没有勇气道歉,是克莱谛主动示好,化解了矛盾。
初读课文时我就有一种熟悉感。这缘于上个学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我和杨华强参加区课本剧比赛的那天,我在休息区百无聊赖地等待彩排,杨华强也在一旁一本正经地观看其他学校的排练。我忍不住想捉弄他,便悄无声息地靠近他,双手猛地一推……只听“砰”的一声,杨华强栽倒在地,手捂着头,眼泪夺眶而出。玩笑开过头了,我傻傻地呆站着,不知所措。不知什么时候老师已经来到我的眼前,我连头也不敢抬,未等老师开口,眼泪就已经落下,仿佛受委屈的是我。“昨天,是不是已经跟你说过危险的玩笑开不得,你自己做错了自己解决。”老师并不严厉的语气,却让我听出了她对我的失望,我哭得更凶了。是的,昨天我排练的时候也曾在表演台上推了杨华强一把,他险些栽倒到台下……我也不知道我怎么老是不长记性,屡次三番犯错。我偷偷地瞄了杨华强一眼,他还在哭,他那么坚强,是不是撞得很疼?他是我的好兄弟,他要是因此不理我怎么办?老师说的解决是让我承认错误?可是我……
比赛还没开始,其他学校还在争分夺秒地排练,休息区一侧的篮球架还有几个人在投篮。要是平时,我早就找杨华强去凑热闹了……“庄丁晔,我们去那边看看吧!”不知什么时候杨华强坐到了我的身旁,眼睛红红的',却兴致勃勃地指着篮球场那边对我说道。糟糕,我又想哭了。
“既然你做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请他原谅……”课文《争吵》中安利科父亲对安利科的教诲让我感同身受。如果时间能倒回到那一天,我一定不会那么别别扭扭,一定会主动和杨华强和好……
《爱的教育》里面的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每一篇小故事都让我觉得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书中待人友好的卡隆,让我懂得了善良;一直瞒着父亲当抄写员的朱里奥,让我懂得了孝顺;看起来呆笨却一直努力的斯达尔迪,让我懂得了坚持……
高中读后感 篇5
这个寒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好读书,读好书,《傅雷家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本充满父子之情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