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2025/05/1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篇1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它是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继承这一精神财富,并力争使之发扬光大。

打开《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我的心情时常变化万千。我有时被古人的机智勇敢所征服,有时被古人的勤劳所吸引,有时被古人的重孝所感动……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故事是《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七岁的一个下午,和小伙伴一起去公园捉迷藏,其中,一个小朋友不知水缸里水深,救过掉下水缸。小伙伴们有的大哭大叫,有的往外跑叫大人帮忙。司马光沉重地拿起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水缸扔去,司马光以他的聪明才智救出了朋友,得到了别人的称赞。

在生活中,我们在面对危机时就像书中的其他小朋友一样慌张,我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爸爸妈妈一般是不会让我们独自出门,遇到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解决,连看到一条狗都害怕,躲到爸爸妈妈身后哭,就更不用提像司马光一样想出好办法,摆脱危机。如果我们遇事沉着冷静,我相信,我们一定也会想出和司马光想出一样面的办法。

书中,还有很多美德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如:《屈原投江》告诉我们要爱国;《公而忘私》告诉我们办事要公正,不要有私心;《凿壁借光》告诉我们要勤学好问……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继承并传承中华美德,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用古人的美好品质激励自己,不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中华美德伴我们成长。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篇2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淮安市人民小学 四(6)班 李巳贤《中华美德故事》是我最喜欢看的课外书之一,里面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机智,有的好学,有的勇敢,有的正直……每每读起这本书,我总能感受到人性中的真善美,我总是告诉自己要向书中的人学习,做一个具有美德的小学生。

在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里,我最喜欢《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了。在战国时期,赵国有位大将军名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赵国立下不小的功劳。当时,还有一名文官,叫蔺相如,他足智多谋,因为“完毕归赵”、“渑池之会”事件后,他格外受赵王的赏识,地位很高。这让廉颇觉着很不舒服,他处处为难蔺相如,而蔺相如顾全大局,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得知真相的廉颇很是惭愧,便背着荆条去蔺相如的府上请罪。

蔺相如很是感动,与廉颇和好如初。读完这个故事,廉颇知错就改的品德给我很深刻地教育。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经常会做一些错事,可面对自己的错误,我们往往没有勇气去面对,即使知道错了,有时也不去改正。记得有一次,我最喜欢的玩具小公仔不见了,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把它放在书桌上的,当我怎么也找不着的时候,我很伤心,心想:弟弟昨天来家里玩了,他当时对这个小公仔爱不释手,肯定是他拿走了。

于是我不分青红皂白地向他索要,即使他说没拿,我还是不相信,和弟弟吵了一架,弟弟还哭了。后来,在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在床底发现了心爱的小公仔。当时,我知道自己错怪了弟弟,我错了,可我就是没勇气向弟弟道歉。与廉颇相比,我是多么渺小啊!廉颇堂堂大将军,知道自己错了,能负荆请罪,很诚恳地向蔺相如道歉,赔罪,他这样的举动是多么了不起啊!我也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我想廉颇身上的这种美德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的。其实,《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里还有很多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故事,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要向书中的人物学习,学做具有美德的人,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篇3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可以告诉了我们许多的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古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一天,李白乘老师不在屋,自己悄悄地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似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粗大,怎么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成越来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学习。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篇4

这几天,我读了一套好书,书名是《中华美德故事》。这套书讲了许多古代杰出人物的美德故事。如温席侍母、陆绩怀橘、曹操自勉、苗岭女杰等,还有许多名人,有刘恒、于谦、司马迁等。这本书里的人物个个都很有美德:骞的后母很坏,冬天不让他穿暖,还经常打骂他。这事被他父亲知道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走,骞还为她求情;王祥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却不记恨后母,还非常孝敬她。有一次,后母生病了,想吃鲜鱼,但那时候是冬天,已经没有鲜鱼卖了,于是,王祥就到了河边,脱掉衣服,用自己的体温使冰融化,终于捉到了两条鲤鱼。

读了这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在学校里,我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斤斤计较,过意不去,甚至闹别扭、吵嘴;在家里,我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不愉快。和书里的人物相比较,我想,我真是心胸太狭窄了!

记得有一句话这样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退让一下,我和同学、好朋友之间就不会发生那些不愉快了。的确,待人要宽容,同学能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是一种缘分,人与人能成为好朋友,更是一种缘分。

和善待人、宽容待人,是我们从小就要学会的。这是做人的根本。

近日,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部好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

书中《勤奋好学》篇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勤学苦练、刻苦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这些故事我很喜欢,也从中知道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历史上那些很有学问、事业辉煌的人,都具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德。他们在生活很困难、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能够咬紧了牙关,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读书,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传统美德吗?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读好书,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