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1
今天上午在我校阶梯教室聆听七位优秀教师的师德报告,通过自身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小故事,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这些优秀的教师都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把毕生的精神都投入到教学当中,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使入会每一位教师受到心灵的震撼、灵魂的洗礼。我深受启发,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学校有众多的制度措施。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其次,要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次报告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丁冬梅老师的事迹,她为了学生放弃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留在农村。她说在任何一个岗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价值,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因为内心充满对孩子们的`爱,才会让她对工作有那么大热情,对学校有那么深的眷恋。
再者,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们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由此看来,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依靠自己的师德标准去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从而在教书育人中感觉一份愉悦,一份成功。我要向师德标兵金校长学习,在我的教学中用我的优良的师德去爱护我的学生,体现我的自身价值,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2
9月14日,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郑州市组织的师德巡回报告会。报告会上共有五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五位优秀教师用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人民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用自己的教学实际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爱生如子。
首先是来自教工幼儿园的门少娟老师,十九岁登上讲台,又教了十九年,她给她的班级取名为“葵园”,她用爱和坚持守护者孩子。曾经,她遇到了一个爱哭爱闹的孩子,中午不喜欢睡觉,孩子的眼睛里充满着冷漠与怀疑。门老师耐心地守护者孩子,用了一个又一个方法来安抚孩子的情绪,刚开始她让孩子在教室里玩耍,接着又让孩子带着耳机听故事,最后门老师在中午守在孩子床边,唱着摇篮曲拉着孩子的手,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安抚孩子哭闹的习惯,孩子慢慢地就能睡一个很美好的午觉。从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她超乎寻常的耐心,她用耐心创造者属于她的教育故事。门老师对孩子有着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这种爱心彻底地化解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她将自己所有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仝允波教师寒来暑往,东去春来,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仝老师称孩子们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面对离家千里的藏族孩子,他深深地知道孩子们想念家乡,所以仝老师就把他们全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每天教他们洗碗洗衣铺床叠被,常常与孩子们促膝长谈,他常说:“孩子们远离父母,老师就是孩子的父母。”对于中秋和春节不能够回家的藏族孩子,仝老师都会陪着他们一起过节。仝老师把时间给了学生们,却总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曾经说过:“爸爸,我想和你吃一次年夜饭。”儿子和爸爸在过节的时候吃一顿饭都变成了奢侈,可见仝老师平时陪儿子的时间很少。仝老师差不多每次晚上回家都最早也是十点多,和儿子说话的机会极少。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执着令我感动。仝老师的付出学生们都知道,那天当老师送他们离开的时候,学生们喊了一声:“爸爸,再见!”多么真诚的呼喊,这就是老师最欣慰的事。看着学生们从懵懵懂懂到学有所成,仝爸爸的心里是幸福的。无论自己的学生走得有多远,学生都是老师心中永远的牵挂。
他们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简朴中见真情,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负责,都体现了他们高尚的道德。作为千百万教师中的一员,我深深地知道,在我们的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今天的我,虽然已不能像门老师、仝老师那样。但我有着一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能像门老师热爱教育、用耐心对待学生;能像仝老师那样关爱学生,在三尺讲台,求实创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他们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投入,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学习!用我们博大的胸襟去关爱、理解、欣赏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事业与爱同行!相信我们会是最幸福的人!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3
xxxx年xx月xx日下午,我参加了加信中学组织的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刘忠波、张淑霞、李相甫、董淑玉四位师德标兵用自己精彩的报告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自身切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中的感人小故事,现身说法,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节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他们的身上得到诠释。四位师德标兵典型的故事,平凡中见伟大,简朴中见真情,体现了他们对教育、对生活、对学生的挚爱,折射出他们高尚的师德。听了师德标兵们精彩的报告,感动之余,感触颇多。通过学习,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一、加强学习,充实与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一位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
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原来的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三、关爱每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有爱心,不关爱学生的教师,决不是好教师,学生们也决不会喜欢的。关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
毁坏一个学生。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教育而伤透脑筋。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我要用行动诠释师德的真正内涵。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实际行动向优秀教师学习,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做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师德报告会心得体会 篇4
最近听了十二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深受感动,深深地体会到师德标兵的平凡和伟大,明白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光荣之处,他们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进一步发扬。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本。新时期的教育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教师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得师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人教师的光辉榜样。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而这些正是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有待学习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多发挥这些精神,提高自己。
这些优秀教师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教育事业,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他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心——爱心。这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他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学生的学习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他们还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奉献、甘于钻研和敢作人梯,是在用生命的全部激情认真对待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
他们的经验是教学的缩影,让我更深层次认识教育,了解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在他们的经验中处处体现了宽容与交流。我们的教育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堂之外的时间。陆燕老师是先进的师德典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像妈妈一样,在履行人民教师职责的同时,把爱从校园向家庭、社会延伸,用心书写教师的真爱与大爱,将教师完美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为一体,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人生观、幸福观。何孙秦老师把爱和智慧转化为“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的教育理念,唤醒每一个层次学生内心的发展需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而带来的成功喜悦。多年来,她特别注重研究学生的内心,有针对性地把“后劲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作为班风学风建设的重点,坚持以“心”育人,以德服人,用无限的人格魅力追求教育效益的最大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育”风格。李六九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严”“细”“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窦平校长用心耕耘,真情投入,精益求精,深情寻觅教育的美丽风景,他告诉我们“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见微知著;只有用心,才能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只有用心才会使你与众不同;只有用心才会使你脱颖而出。”全梅老师“让每个孩子抬起头来”的教育追求。沈小萍老师是“给小天使插上爱心翅膀的人”。她的'爱在平凡中闪光,她付出满腔的热情和一颗执着的心,把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放心留给家长。
教师工作是教师的基本职能。身边的优秀教师给我们树立了楷模,他们的事迹看似平凡、普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感人至深,令人尊敬,同时也催人奋进。我们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向他们学习,向他们那样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高贵品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不光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发生影响,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特有情感,学生是教师的生命,失去了学生我们教师就变成了一眼枯泉,因为这种对学生的爱可以让迷途的羔羊知返。我们就要用这种特有的情感去鼓舞、感化、教育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从一棵稚嫩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在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弘扬正气,激发热情,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涵,把践行新规范内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为,不断强化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这些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充满爱心、乐于奉献、为人表率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