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 篇1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孩子们把老师比喻成蜡烛、园丁等,而面对这一届又一届的孩子的时候,老师们,你们想过把他们也比作是什么呢?
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把学生比喻成一本书,这本好书,教师不仅能清楚得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还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的灵魂!是的,每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
庄华涛老师在一开始便明确了自己对于好老师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便是由一肚子的学生故事。是呀,就算我们公开课上的很精彩又或者是论文每每都能获得一等奖,如果我们仅仅好于表面,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就像对待客人一样来对待孩子们,那么这样的老师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
于是,带着认同、好奇、学习的心态我打开了这样的一本书,在看的同时也不断的反思自己。彦美与天婷的矛盾,让我想起了班级里的孩子们,当我们在不断鼓励他们上台表演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他们的胆怯,当表演的小朋友出错时,下面小朋友的笑声我们应该如何来调节,孩子们的内心是柔软与脆弱的,可能他们不像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一样会通过打架来发泄,但是他们的内心肯定也会有一定的疙瘩。“好学生”思怡拔气门芯的举动,让我想起了班级里优秀的孩子也会调皮,我们是否一味地制止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表扬他们的优秀,但我们可能常因为“没有时间”、“班级里孩子太多”等理由会常常忽略他们调皮捣蛋甚至是“做坏事”背后的缘由,久而久之我们不断地提高嗓门来粗鲁地解决这些事情。当看到庄老师的做法后,我发现了走进学生内心的重要性,你要看懂他你才能得到解决方法,就像我们上学时做题目一样,你都不理解,你只能傻傻地盯着它而已。
在庄老师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中,我发现他几乎对于学生的了解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他不仅关注学生之间的小事,也关注他们的情感方面,而且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也在不断反思总结,就像他说的,读懂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改变点滴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而且他还注重家园的沟通,对于时下最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在他手里似乎又是另外一个样了,从学生到家长,再到自己,这样的老师怎么能不让人又敬又爱呢?
学生是一本书,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交流,去教育,自然也会收获他们的一颗真心!
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 篇2
庄老师说学生是一本书,那么我想班级就是书架,学校就是图书馆,而老师就是管理各类书籍的管理员。书的种类繁多,有励志的、有言情的、古今中外、包罗万象。作为“管理员”的我们,应该如何管理这些书籍?让它们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把它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发挥出最夺目的光芒?通过阅读《学生是一本书》,我找到了最美丽的答案。
有的学生是一本言情小说。小学六年级,12岁的年龄,在他们的内心已经有的喜欢和讨厌的概念,对于异性亦如此。有的学生会突然问我我的老公是不是我的同学,会问我我第一次谈恋爱是多少岁,对于六年级“早恋”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处理?我的科学课应该怎样分小组?一个小组是全部男生、全部女生还是男女搭配?这本书告诉我们早恋即早练,练着怎么表达自己的好感,练着怎么与异性交流。所谓小学生早恋,顶多就是感觉哪个女生好一些,和自己更能玩到一起来。如果没有过分的举动,我们可以不必太过担心。庄老师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了明实的性格,及时给她调换座位,让他和更多的女孩同位,和更多的同学打交道,就不会造成和一个女孩了解太深。所以我觉得小学生对于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老师可以不用强烈的制止,往好的方向引导采取适当的措施尤其重要。
有的学生是一本武侠小说。每个班级都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有时候两个学生上课就会吵起来,甚至打架。上学期,有的学生因打闹,不小心把另一个学生的门牙磕断,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也会争吵。遇到学生和任课老师出现矛盾,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先缓和气氛、找到突破点、留点反思时间。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先不要完全否定学生,在两个人失去理智时,最先做的是缓和气氛,先把两个人分开,找到事情真相,冷静下来再调节。学生的情绪后面都有一定的原因,而当学生情绪不稳定时,教师一定要找到原因,挽着他的手,陪着他一路走向那更加理性的平和。
有的学生还是一本科幻书,想象力特别丰富,比如在我的科学课上,有的同学会因为一个图片提出很多问题甚至是不且实际的;有的学生是一本漫画书,他的内心充满活力,他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大部分的学生是一本专业书,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每天早早的来到学校、安安静静读书学习、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热爱集体尊敬老师、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特长,每天学习每天进步。
“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的确,每一本书都需要“管理员”,也就是我们老师细心观察、耐心呵护,把每一本书放在它应在位置,大放光彩。做一名快乐的管理员,爱护好我们的每一本书!
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 篇3
一个懵懂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你去书写,从一本薄薄的册子到一本厚厚的书,时间让你去品读。这美妙的世界,需要我们发自肺腑的欣赏和鼓励。
庄老师说过“学生是我们教育生命的‘贵人’,需要我们以感恩之心去将他们永远牢记心头。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潜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好这本书,教师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形象背后的灵魂。”或许我无法翻阅每一本书,但至少我会把手里的这本书读完。
还记得开学那天见到我的这帮孩子们,那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一个个既可爱又可恨,哭闹整整持续了1个多月,我把他们当作是工作,是一项人生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最终收获的是疲惫。渐渐地,哭闹声少了,听到最多的便是“老师,老师…”,看到他们朝你扬起天真无邪的笑脸,用稚嫩的声音与你同朋友一样谈话,我也不禁会露出笑容,那种感觉真的非常地好,或许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了。时间让我跟孩子们逐渐了解彼此,每个孩子们都具有未完成性,他们正在书写着自己的点点滴滴,而我就是这点点滴滴的其中一个读者。
书都是有内容的,每一本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内容是需要人去读,但是真正去读孩子这本书的人恐怕不多。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成长;教师因为孩子多的问题,全面关注每个孩子肯定是纸上谈兵,只能做到尽力而为。所有的读“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原意坚持,那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世界是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书也一样。有的可能每一篇、每一章都精彩,使你愿意读下去;有的可能开头平淡无奇,但精彩却在后面;还有的可能在中间会有大的转折,原来平淡无奇的也许会突然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这些书都需要人去读,学生这本书是活的书、生动的书,真正以平等的心与孩子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天真可爱。
读《学生是一本书》有感 篇4
近期,我有幸拜读了庄华涛老师的著作《学生是一本书》,思绪万千,获益良多。该书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教育故事汇编而成,书中包含了许多特殊的有个性的学生的事情。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一个学生就是一本意义隽永的书。当你细细品味时,就会发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与独特之处,而我们老师所要做的正是学会挖掘和欣赏他们身上的“光芒”。
庄老师以其20多年的深厚教育积淀,做过家访、开过班会、进行过个别交流。他通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入微的观察、移情的理解品味着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个性特征,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带给他们更多的阳光雨露和温暖。正如其书中所讲:“虽然这种琐碎教育缺少了系统性和普适性,但也是有一定价值与意义,因为这些故事中蕴含了我对教育最基本的认识。”
事实上,只要老师们愿意去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了解,就能发现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而关键是,你有没有、能不能挖掘出他的这种潜能,并加以发展。庄老师说,对学生而言,除了自己的父母、亲戚和朋友,老师在其生命中不可或缺,扮演着“重要他人”的角色;而在某种程度上,对老师而言,学生也是其生命中的“贵人”。在这里,我个人更愿意把这种命定的“贵人”理解为“有缘人”。佛语曾云: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见,老师与每一个学生的相遇是多么的不易,而每一份师生之间的情谊又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它将会是老师心中永远的“甜蜜”。书都是有内容的,每一本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内容是需要人去读,但是真正去读孩子这本书的人恐怕不多。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忽略孩子们的成长;教师因为孩子多的问题,全面关注每个孩子肯定是纸上谈兵,只能做到尽力而为。所有的读“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原意坚持,那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世界是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书也一样。有的可能每一篇、每一章都精彩,使你愿意读下去;有的可能开头平淡无奇,但精彩却在后面;还有的可能在中间会有大的转折,原来平淡无奇的也许会突然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这些书都需要人去读,学生这本书是活的书、生动的书,真正以平等的心与孩子交流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天真可爱。
拜读完庄老师的书,我明白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其实是相互磨砺、相互作用且共同成长的一种融洽而愉快的关系。在读懂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时,老师也在教育的道路上一点一点地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在收获自我成长的快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需要老师静下心来细细阅读和体味。一旦这本书读好了,都读细了,老师就能看清楚每个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触摸到其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同时,也能看清楚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的灵魂。我开始觉得学生的确是一本书,但每本书的风格与基调又不尽相同。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书每一章节都很精彩,会让人饶有兴趣地不停读下去;有的书开始读时平淡无奇,但中间会突然精彩纷呈,令人又惊又喜;还有的书等你读完大半时,会在最后的几章给人意想不到的欣喜与快乐。但无论是什么样的书,它都是一本“活”的书,都需要老师用心地读,充满希望地读,因为精彩可能随时都会出现。因此,真正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每一个孩子都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教师用心阅读的一本书。读好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的灵魂。”读完这本书,我思考着,记录着,感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