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昆虫记》有感

2025/05/1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不久前,我读了《昆虫记》这本著作,仅开篇的几页,就让我感触很深,也激发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法国近代文坛上,有多位擅长以自然界动植物生活为题材的散文作家,影响最广的就是《昆虫记》的作者亨利·法布尔。他的十大卷《昆虫记》,不仅奠基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确立了他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的确,《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昆虫记》法文直译为《昆虫学回忆录》,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法布尔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全书都透露出法布尔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这本书的开篇就让我收获了惊喜——荒石园。

荒石园,在别人眼里是一块“偏僻荒芜的不毛之地,无人问津,又遭日头的暴晒”,可在法布尔眼里,它却是法布尔的“钟情宝地”,因为它是“刺茎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们所喜爱的地方”。

可为什么这么一块“钟情宝地”却无人问津?

因为如今人们都忙于自己工作,为生计操劳,即便有时间去休息,他们也选择了打游戏、刷微博,或是去某个娱乐场所玩一番。他们把这些消遣活动称之为享受生活,可这是享受生活吗?不,这并不是,这些消遣活动反而会让那些工作劳累的人更加疲惫。我曾经在公园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幕:一对夫妇坐在长椅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坐在旁边打游戏,还不时激动地叫着。看到这样的场面让我倍感心酸,公园本是人们享受自然生活、散心的场所,可人们却只一味地沉迷在手机的虚拟世界中。

可他们快乐吗?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手机时代的我们比现在更快乐。的确,没有手机时候的我们是在小溪边抓鱼,溅起一滴滴的水花;我们是在树底下捉虫子,欢快地叫喊;我们是在一起聊天,谈心。如今的孩子们是可怜的,也是不幸的!他们没有感受过无手机的时候的快乐、自由、无虑,他们沉浸在那个虚拟世界里,却忘了抬头看看现实世界!

他们快乐吗?他们以为的快乐是虚无的!是空的!他们幻想着现实生活中能上演虚拟世界里剧情,可他们错了,他们或许能在虚拟世界里称霸,能在虚拟世界里畅聊。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呢?有的人甚至不愿与别人交谈,其实他们是活在那个虚拟世界里了,他们不愿在现实生活中交谈,不愿为现实生活努力奋斗。

如今的许多大人也都只是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枯燥、烦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快乐。可他们忘了,那个世界是虚拟的!他们忘了做家务,忘了照顾孩子,忘了服侍老人……醒醒吧!那不是真的!放下手机,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快乐,享受生活。我想,那一定更快乐。

放下手机,走出虚拟的世界,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法布尔,一个执着于发现的少年,他为世人打开了奇妙的昆虫世界的大门,让小昆虫的大本领走进人们的视线,同时,也让人们知道有一位昆虫学家的名字叫做法布尔。他,是用汗水擦亮了自己的名片。——题记

这个暑假,我沉浸在昆虫世界中。

在法布尔的笔下,小小的昆虫有着大大的智慧。就拿“小人物”蟋蟀来说吧,大家也许只知道蟋蟀是个歌唱家,可法布尔发现蟋蟀还是个建筑家呢!它会将自己的巢建在隐蔽的地方,在门前放一簇草,这样既可以隐蔽洞口,又可以保护巢穴。它的洞穴简朴,干净,卫生。在建造住宅方面,所有的昆虫都比不上蟋蟀。

昆虫世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一页一页地看着,不分白天晚上地看着……我突然有点羡慕书中的小昆虫,因为它们有法布尔这个伯乐,带着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它们。

小昆虫默默无闻了几千年,直到遇见法布尔,才为人们熟悉,让人们欣赏。法布尔,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啊!用痴迷的眼神追随它们?用鼓鼓的衣袋呵护它们?在厚厚的《昆虫记》背后,法布尔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如果记录下法布尔追随昆虫的脚步,想必也是一本厚厚的励志人物传记吧!

法布尔为我们打开昆虫世界大门的同时,成就了小昆虫,更成就了他自己,让人们知道有一位杰出的昆虫学家,名字叫法布尔。他没有遇到伯乐,是用汗水擦亮了自己的名片。

是啊,我们又何必期待伯乐,只要我们实力足够,就能证明自己,成就自己。

这番感悟让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那些灰暗的日子。我羡慕电视上舞蹈演员那轻盈的舞姿,于是,妈妈的朋友介绍了一位优秀的舞蹈教师。可当我站到老师面前时,她那迟疑的态度让我尴尬得羞红了脸,在妈妈婉转的话语中,我得知老师拒绝我的理由是我太瘦了,跳拉丁舞没有力度。

还没迈出第一步,我的梦想就结束了吗?我不甘心,真的,很不甘心。于是,我上网找了拉丁舞的视频,一遍遍看,分解每个动作,模仿、再模仿,老师不愿意教我,我就跟着视频学。整整两个月,我终于能完整地跳一支舞,虽然我还没有舞伴,虽然我的动作还不够标准,衔接还不够连贯,但我仍然欣喜万分。

妈妈说,要不再带你去找找老师,你跳给老师看看吧。于是,我又站到了那位老师面前。当音乐响起,我有些颤抖,但终究自信还是盖过了紧张,一舞跳罢,老师说,明天来上课吧。

灰暗,也许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但只要努力,阳光还是暖暖地洒在了我的身上。现在,我已经是老师众多学员中最为出色的那一个了。在舞台上,我终于可以自信地舞蹈。

朋友们,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法布尔用汗水擦亮了自己的名片,我们同样也可以!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不知为什么,我自打一出生,就害怕昆虫。你要问了,苍蝇、蚊子都怕?太没出息了吧!其实我的胆子也不小,但是……爸爸说:“怕飞蛾?它全身都是软的,没什么可怕的……”还没说完,我就说:“太恶心了,真是的,还软的哩,咦(代表恶心 口头语)。我去东北的时候那里全是黄色的七星瓢虫,真是讨厌,我见一只踩一只,毫不留情(后来想起来觉得的些残忍)。但是,看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我对昆虫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昆虫没有那么可怕,只是它怕人类会伤害它,所以用特殊的方式防身,像在毒液,易容术(就是和周围的事物溶在一起)……当然,这也是它捕食的方法。

很多昆虫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的喜欢群居,有的喜欢独自生活。有的昆虫喜欢吃小虫(如萤火虫),有的则喜欢听懂粪便(如屎壳郎)……上帝对每只昆虫都是一样的。

我最喜欢书中的这段话:蜜蜂这种杰出的昆虫,一旦把蜜罐装满就一命呜呼了。蝴蝶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它不是本领杰出,而是打扮出色,它在合适的地方固定好成团的卵后,也就死去了;披挂着厚厚的护胸甲的步甲把后代的胚胎撒在碎石下以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其它昆虫也是基本如此,除了群居昆虫以外。群居昆虫的母亲要么独自生存下来,要么在仆人的服侍之下延续生命。昆虫从一生下来起,就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是很普通的。但是,因为某种出人意料的变化,这些低下的滚粪球工,尽情地过着日子,最后变成高龄的元老。

我不会再这样对待昆虫了,因为它们也有生命,也有爱。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昆虫记》作者:亨利·法布尔,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昆虫记》是一部较早的全面研究和介绍各种昆虫的专著,中文版的《昆虫记》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曰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昆虫记》10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奇妙美丽的昆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