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前几天,我校全体教师深入开展了师德学习,通过学习,我受益不浅,感触颇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爱学生,就要对学生负责,就要严格要求学生。有一次,有个平时比较好的学生,上课趁老师不注意时,偷喝水,我发现后,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用眼神制止,他也很知趣。下课后,我单独找他谈话,他很后悔。我跟他说,这件事,你要在班级做好引导,否则,其他学生不知咱俩已经谈了,还以为我不管呢,以后这样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他知道老师给他留面子,他从那以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在他的带动下,班风有了很大好转。
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要求学生保持校园卫生,见到垃圾主动捡起,老师就一定要率先垂范,尤其是在学生面前不仅要不扔垃圾,还要有垃圾就要捡起。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3
通过最近几天的学习,了解了关于师德建设的最新动向。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文件中提到的长效机制包括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保障七大机制。每一个机制都是对现有师德建设的补充和完善。
敬岗爱业,要热爱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待孩子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绝不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孩子,特别对那些有差异的孩子,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孩子要有耐心,对孩子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幼儿时期孩子的健康人格,从小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孩子。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源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的理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心服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在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的体会如下:
一、要了解学生
不了解学生,不熟悉自己教育的对象,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因此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世界、爱好和才能、欢乐和忧愁。不仅要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而且要窥探孩子心灵的奥秘。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班有个学生,常常上课铃响了还不回教室、听课走神,作业不想做,甚至要逃学。
开始,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怕困难,不想做作业,喜欢玩游戏。我就用第二课堂的时间跟他玩游戏,结果他很有兴趣,回家也玩这个游戏,这样一来他的口算能力进步很大,也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向他提出要求:上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完成,他诚恳地接受了。只要该学生稍微有进步,我就肯定表扬他,课堂上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适当多提问,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一段时间下来,该学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再也不想逃学了。
三、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学会了自尊,学会了做人。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怀疑、讽刺、挖苦,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心灵,挫伤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四、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