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2025/06/2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克苏鲁神话》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篇1

在《黑暗中的低语》开篇,主角写到“直到最后,我也没有看到任何可见的恐怖”,这也可以概括克苏鲁小说的一些特点。我并没有了解过克苏鲁体系,所以在看小说之前,还特意找了些关于这个体系的介绍视频来看,对于看惯了恐怖小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似乎没什么特别精妙的设定,甚至作者在表现恐怖的语言上,都显得用词单一,人在对抗神秘事件时的渺小和无力,应该会让很多看惯了反抗题材的人很不爽的。

在《克苏鲁神话》中,人类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我们对知识的渴求,都会变成危及自己安全的冒险。“我们生活在一个名为无知的平静小岛上,被无穷无尽的黑色海洋包围,而我们本就不该扬帆远航”(克苏鲁的召唤),这句话基本就概括克苏鲁神话的特点:知道越多,恐惧越多。

但也许是由于作者大多使用了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书中对于未知的恐怖心理描述还是比较到位的。读者可以跟随书中人物,从一无所知,到隐晦的知道些什么,再到最后完全被恐惧所覆盖,心理描写真实而完整。所以书中的恐怖氛围,几乎都是由人内心的恐惧构建,而非详细的叙述可怖场景本身。

《大衮》中对于异物的描写,也就仅仅停留在“它硕大无朋,犹如神话中的独眼巨人,样子可憎到了极点……在碑石周围挥动它覆盖鳞片的庞大臂膀,同时垂下恐怖的头颅,发出某种有节奏的声音……”

不过这种氛围强但形象描写模糊的方式,倒的确非常适合改编成游戏或者是电影。实际上它也的确成为了很多恐怖小说、游戏、影视剧的灵感来源。特别是游戏,因为我看的几个关于克苏鲁的讲解视频,几乎都是游戏up主做的。

在克苏鲁体系衍生的游戏中,有一种值叫SAN值,也就是“理智值”。这个理智值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精神力。一旦理智值归零,就算生命值还没有用尽,人也会陷入疯狂。这个“理智值”的变化,在小说中的描写还是非常完整的。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克苏鲁神话》的大部分我是在地铁里看的,相对嘈杂的阅读环境,再加上单一的叙述模式,会让代入感大打折扣。

当然,虽然我们现在把克苏鲁神话放在一起看,但这个体系并不是洛夫克拉夫特有意创建的,而是由德雷斯整理完善的,所以我们在小说中能看到作者提到“旧日支配者”,但看不到作者说“外神”。而小说本身不会具体详细的介绍异物及其体系,也不会将这些异物完整的结合起来,看上去碎片感很强。

所有收录的作品中,逻辑最完整的是《敦威治恐怖事件》,有完整的时间线、调查探索的线索、诡异神秘的背景和阴谋,不愧是名篇。更多的故事,都是突然发生突然结束,没有通俗意义上说的结尾,有些像古代的志怪小说。

当然还有个小问题,就是这书里面的主角都很“蠢”。有些刚愎自用,在作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有些想法单一,很显然有阴谋的事情,主角还是会自己送上门。不过考虑到小说成文较早,这点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篇2

即使是神明创造了我们,也不能推论出神明一定会同情我们。

克苏鲁神话的本质:人类不被在乎的神话体系。

这也是克苏鲁神话异色另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显著区别于其他的神话体系,不论是历史上自然生成而受人崇拜的神话,还是被后来创造出来作为艺术作品的神话。这些神话中人都占有非常主体的地位,虽然表面上神明支配着人,但神明对人有目的(不论是善是恶),甚至可以说:神明有求于人。

前者比如希腊罗马神话、中国神话、印度教神话等:

(1)神明往往是类人的,表现在外貌、神明之间的关系,实际是人的翻版和延伸,甚至人或某些人是神的后裔;

(2)神话中神明积极地与人产生互动,有时仅是卷入,有时有些人或人间事甚至是神明行动的目的。

区别于上述的原始宗教,由于经过抽象化,较为特殊。若说其有神话的话,也是甚至更加是以人为中心的。主要依照圣经旧约:故事上耶和华与信仰时常动摇、倒霉的犹太人的互动,内核上是耶和华信仰针对于人,在人间扩张的诉求(当然其是美名为拯救,连儿子耶稣都赔进去了)。其上升后的人文主义哲学更不待言。

被创造的神话例如老滚神话其内核则很清楚:Nirn是众神们的arena,其斗士就是人。其实是对其他神话的模仿,大杂烩。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篇3

我认为,人的思维缺乏将已知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类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无知的小岛上,这海洋浩淼无垠、蕴藏无穷秘密,但我们并不应该航行过远,探究太深。”

——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的呼唤》

《克苏鲁神话》是以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世界为基础,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整理完善、诸多作者共同创造的架空传说体系,这些作品彼此独立又在相同的世界观下,克苏鲁神话讲述的是在人类诞生前世界由邪神统治,而不知为何他们消失,而主角在机缘巧合的调查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邪神的真相。所有故事中和克苏鲁神话搭上关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许多故事的主角都尝试探寻这些神秘的神祗,而结局往往非死即疯。

而克苏鲁神话的核心内容是讲述人类的求知与真相,几乎所有的主角都选择了隐瞒邪神存在的真相并企图否认他们的存在。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这就是克苏鲁神话的奥义。

而在当今社会新闻真实性无疑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在学习中无疑需要注重探索新闻真相与报道新闻真相。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还要处理好正面宣传与揭露阴暗面的关系。我想,从克苏鲁神话体系的故事内容里能学到不少新闻真实性相关的心得。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篇4

克苏鲁神话里大部分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主人翁大多都会用遮遮掩掩的口气来说故事。导致看的时候有人会有种烦躁感。或许在很多人看这本书之前,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看过很多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有可能有些就是受到克苏鲁神话影响的作品。所以当你回来看这个克苏鲁神话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看,因为你可能会觉得里面有些桥段很熟悉,或者觉得没什么所谓。比如跟外来物种接触的时候,为什么会恐惧?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对于类似的桥段有了上百成千种处理,你可能已经见过其中一种了。我个人感受就是这样…总觉得剧中的人怎么就那么怂呢……但放在当时的话,这种小说营造的浸入感和神秘感是很好的。我在看第二篇的时候,特地选在晚上安静的时候看,来营造一下浸入感……最最后的时候快看到结尾的时候,宿友一个推椅起身…把我吓的把书丢出去了……(幸好丢在床上)。不得不承认,一旦沉浸进去,那种感觉还是很赞的。

于是,总结来说,你看这本书觉得不太好看,可能,我说可能啊,是因为你看了太多太多,这个经验影响了你的感官,让你无法好好浸入其中。

《克苏鲁神话》读后感 篇5

你剥过洋葱吗?把眼镜摘下,一刀分为二,层层,剥开,手碎,眼泪总会应景地流下。拜无数的网文,游戏,电影等克苏鲁风格的艺术作品所赐,好奇心促使我心甘情愿的地花费了一百五十多元,长途跋涉前往西单买下这两本书。

通读一番,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一种无可比拟的疯狂与不解潮水般涌上心头,极大的压抑中,我几乎可以听到无房壁的舒张与收缩,血液在一次次挤压中泵出,在这种癫狂中,我对自已发出了无数的疑问:我被猪油蒙了心?恕我直言这就是一本小儿止啼的童活,而且过分到连童话的道理都一样。我抓了一把头发,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于是我决定,再看一遍……

如上循环个三遍后,我对现代人的文学审美产生了一些偏见,因为这是中国现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如你们所见,当时的我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于是,我放了它一年半。

然后再次拿起它时,上面已落了尘土,轻拍两下,发出木讷而沉闷的响声,轻浮苍白的的月光扫过封皮,褪色的封皮更令人嫌恶,看上去软弱,无力,无精打采,却有着一般难言的傲慢,也罢,当睡前故事看吧。

谁曾想,一看便再无睡意,诡异与惊恐裹挟着阴影般的不安,夜里活跃的想象力组成一个个甚至连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看不出的无名怪物,紫色凝胶状与黑色经络交杂中,几个眼珠快速的腾挪,旋转,却不含一丝的活泼与兴奋;肉身,蝠翼,章鱼头的可憎巨兽从仿佛沸腾一般冰冷湿滑的翻滚的咸腥黑色海水中直立,血红的眼中闪着诡异的光;鲜红的蟹状生物张开一对肉翼,同节肢动物相似的足举起两条,剩下的多于六条的足支撑住身体,不知在哪的发声器官嗡鸣着,发出低频的嘶吼

恐惧,无可言表的狂热与歇斯底里令我近乎叫出声。

原来,应该这样读。

不同于大多文学,这本书不同于常理,它没有一个立新的主题,人物形象有着严重的性格刻画的缺失,永运是一个严谨而有好奇心的知识分子。环境也总是相信科学的真理与诡异排外的落后的偏见村,也许还有无人偏僻的异教古迹与邪教旧址。

细节处也大多以心理描写为线索,景物描写烘托气氛,语言动作肖像等穿插起来埋下一个个伏笔,设悬念。留白部分更多以不可名状等词代替,混杂着侧面描写直接将读者拉入主角正深陷其中的狂热与恐惧的深渊。

但它有着当时年代最为特殊的一点——一个几乎可以称最的世界观,一个有发展延续潜力的简单神话框架,只可惜内容过于超前,不被当时的世人认可。在那时的科技正发展的时代,这种以恐吓科技发展的文章的作者被认为是足以处以火刑的,但,好在科技正发展。感谢科技的突飞猛进让我们有机会品读这样一部作品及其无数的衍生作品。

所以,我们不要去读中心,人物等,单纯为读而读,情节的发展与转折,描写的细致与留白,在你感觉到大开眼界前,它们会将你无意识地代入事件,恐惧不安心悸会首当其冲,其次就是不绝的回味。而我们要理解的,就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文字。

恐惧是最原始的,最古老的,最不可抵抗的情绪之一,没有人能战胜恐惧,只有麻痹自己,克服恐惧。而文字要如何表现恐惧呢?

在《印斯茅斯小镇的阴霾》中,无数线索铺垄与佐证推动情节,侧面的描写一点点代入情节,最后惊天的转折,以及末尾的一小幅恰到好处的图画上狰狞扭曲癫狂的人脸让你同噩梦惊醒一般起一身冷汗,把整个事件抽丝剥茧,如同剥洋葱般带来层层情绪递进,好比长江之上,浪呀嘛浪打浪。

在《疯狂山脉》中,环境与地点的变化佐以书信,文献之类穿插,以大量说明与描写进行极其细致的再现,但通过我至今也没琢磨明白如何使用的留白手法又进一步吸引了读者,不会产生一种对其篇幅的乏味,好比一块磁石死死抓住你的眼珠。读至末尾,文中的凝胶状的怪物修格斯会一点点的在脑海里完善形象,变成一种能够抓住你眼球但似乎用力过猛若不闭眼便会将你的眼球捏爆的吸引,想看,却有不止的心悸阻挠。

《超越时间之影》中,以人物的记忆变化埋下伏笔,以人物心理为线索带动剧情,对比与描写超过全文起码三分之一的篇幅,说明与记叙等混杂而不显凌乱,逻辑严谨,文章框架严丝合缝,虽文章结尾是很简单猜到的,伏笔极其明显,但只要代入剧情一切将大不相同,恐惧与不安会阻止你的大脑的猜测,你会和主角一样,怀疑却根本不敢相信甚至是想象这样的一个结局。

在文章框架上,克苏鲁风格如上所述,但在细致的描写上同样过人,却不可言传,我亲手写了一段,就是文章开头被你们心中诟病的一段无用的描写,篇幅太短且题材也不大合适再加上没有情节所以算不得成功。若你想看些成功之作推荐你亲自品读这本《克苏鲁神话》。

从小说的角度看,克系的文字首先完善的是情节,这是一切的一切的基础,如果情节总是翻来覆去那便算不得成功,然后是人物,性格与形象其实大多时候还可以采用一些前人使用过的,若是要重新架空背景便要重新设计了,环境也是同理。

结构上,一定要设计好伏笔,铺垫,线索等等等等的位置,这是这篇如果有了优秀情节的小说有没有人读的关键所在。

表达上,采用描写中的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居多,其他的可以以自身知识水平辅以说明,根据情况尽量少的采用议论,若文章没有感情线穿插就尽量不要使用抒情。

抽丝剥茧,剥洋葱的恐惧漫上心头,风中传来阴暗幽扬的绵长笛音,带来诡异与恶毒的气味,白色交织红纹的影子穿过已熄的灯火……你以为我说的是修格斯?不,其实是深夜的救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