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狼图腾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狼图腾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狼图腾有感 篇1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狼是黑暗、贪婪、阴毒的代名词,但它却是游牧民族的图腾。
不同于游牧民族,我们华夏民族是崇拜“龙图腾”的。我不禁产生疑惑——对“龙图腾”与“狼图腾”的崇拜有什么不同?
在广袤的草原上,游牧民族与狼群斗智斗勇,对它们有恨也有爱。是狼,锻炼了游牧民族的毅力;是狼,传授给游牧民族诡异的战术;是狼,赋予了游牧民族胆魄。在古代,突厥骑兵举着一面镶有金狼头的军旗、带着从草原狼那里学来的勇猛、凶悍和智慧横扫了欧亚大陆,从而开辟出了现在我国的辽阔疆域。
反过来看看我们华夏民族。我们的图腾——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它集所有美好品质于一身,是华夏民族崇拜的对象。但是我们对龙的感情只是崇拜和敬畏,只是将它当做一种高不可攀的存在,而龙也并未能像狼一样教给人们什么。于是我们缺乏了一种胆气,成了像“羊”一样的民族。现在有一个成语是“狼烟四起”。狼烟的解释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但当有人真的烧狼粪时,却发现那真实的“狼烟”还不如烧饭的炊烟。那这里的“狼烟”是指什么?也许是指奉行“狼图腾”的民族进攻华夏的象征吧。我们华夏民族也许就是因为恐惧才创造出了“狼烟四起”这个成语的。由此可见我们“龙的传人”的确有着先进的技术,但我们却缺少信奉“狼图腾”的民族的那份凶悍和智慧。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代人应学习狼的品格,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
读狼图腾有感 篇2
我一直很喜欢读小说。每次捧读一部从未读过的小说,就好像结交了一位新知,而且通过读书,也不断地培养了我文雅和仁爱的品质,以及对事物更深层面的更深入的思考。
暑假里,我又重读了一遍《狼图腾》。虽说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读过一遍,但再次重读,还是觉得犹如与老友重逢,熟悉温暖、感触良多……
《狼图腾》是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小说情节紧张、激烈、新奇、神秘。书中每一篇章,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能深深地吸引我,令我欲罢不能。小说中如精灵般的蒙古草原狼,聪明、坚韧、呼之欲出。它们具有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它们会对气象、地形加以巧妙利用;它们在战斗中拥有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狼族内部又弥漫着暖暖的友爱亲情;那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又坚强地成长……无不使我对它们充满了钦佩,它们不再是凶残、恶毒、恐怖的象征,我们人类真的对它们有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这些可敬勇敢的草原狼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我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在战斗中团结合作,协同作战,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如果是人类,我们有这样的气魄和牺牲精神吗?
小说的结尾交待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内蒙古草场沙化严重,狼群正渐渐成为历史,草原也会成为回忆,游牧文明彻底终结。读到这里,我的内心不免升起了阵阵感伤,多么希望这些都不是真的,多么希望世间万物还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又融洽地生活着、繁衍着、安乐祥和、生生不息……
读狼图腾有感 篇3
看了《狼图腾》这本书后,感想颇多。除了对草原狼有了更深的了解外,对于蒙古游牧民族卓越的军事技能的来源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草原民族与草原狼群长期、残酷和从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从而也联想到现在在家里受到百般呵护的孩子,的确在现实社会环境下出生的这一代孩子们,衣食无忧,个个好像温室里的花朵,既没有受过风吹也没有受到过雨打。平时即使遇到了小问题小挫折,也不愿意主动应对解决,而是习惯性的寄希望于老师和家长的帮忙。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很乐于主动帮忙。长此以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学习中,生活中将会有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他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要他们独立面对问题和困难时,那该怎么处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确实给身为家长的'我以很好的启示。孩子早晚是要长大的,要学会放手。暂时的小困难小挫折是不会让孩子重重摔倒的,只会使他学会在失败中吸取成功的经验,越挫越勇,使他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
读狼图腾有感 篇4
熊可牵,虎可牵,狮可牵,大象可牵。蒙古草原狼不可牵。在蒙古大草原,狼群像幽灵鬼火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常闻其声,常见其害,却难见其容,使人们心目中的狼越发诡秘,越发神奇。蒙古族的人把勇猛智慧的狼当作狼图腾,草原魂,草原的自由刚毅之魂。作家姜戎以《狼图腾》一书,唱响了一部对狼的灵魂赞歌。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陈阵怀揣着憧憬和迷惘和大批同龄大学生走进了蒙古额仑大草原。在战天斗地建设祖国的号角下成了一名羊倌。陈阵放羊两年,羊群多次遭到狼的伏击,他听了许多狼的故事,尤其是那个飞狼传说,让他对狼群默契配合的大智大勇感到深深的震撼与着迷,蒙古老人毕利格曾对他说过,你们要懂得草原,先要懂得狼。陈阵的心里闪过了一个火热的念头:弄条狼来养。
陈阵抓来一只狼后,改变了对狼那些肤浅的印象。一只刚生还不到两个月的小狼便让他学会了智慧、尊严、独立、坚忍、强悍才能成为草原的最强者。草原的残酷环境早就把所有的孬种彻底淘汰了。个个顽强、不屈不挠的本性在狼的世界里是无法改变的。
陈阵给尚未睁眼的小狼崽挖了一个地洞,把小狼放在里面养,可小狼早就嗅出这不是他的家,便一次又一次的往上爬,拼死奋斗,他那时走路都不会走,爬上地面他竟然知道家的方向,它虽然逃不回家,但它仍在努力,这小狼的坚韧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充满羊性的华夏民族就没有这种坚强毅力,只是退让求和。
南宋便是一个积弱难返的朝代,统治者们充满着羊性,没有一点刚强毅力,到处让人各地赔款,所以只存在了短短一百五十年。而接下来的元代却狼性太多没有一点羊性,哪怕铁蹄踏到了多瑙河下游,也很快灭亡了。而初唐是我国最繁荣的时代,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统治者既有狼的勇猛,又有羊的温顺,开拓疆土,治国安民,很有一番作为。
再回头看,这本书的男主人公陈阵,他便是狼羊性两者兼而有之。当所有人都反对他养狼时,他的同党杨克便动摇了,而他却坚持养狼,他的狼性让所有人都从了他。当有两个人拿着鞭子去抽打着小羊时,陈阵什么也不顾只是保护小狼与另两个人争斗。陈阵性格当中也有善良的狼性,对自己的朋友和宠物都是非常温和友好,充满爱心。
人的智慧还远远比不过狼。在日下的小狼被晒得半熟,陈真确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办,而小狼努力伸长脖子到狼圈外趴着,这是陈阵万万没想到的,狼圈外面比狼圈里面凉快的多。可是小狼只有一半身子露在外面,怎么办呢?陈阵又开始苦恼了,陈阵看着小狼惊呆了。小狼竟然开始自己挖洞乘凉,而且角度刚好,位置刚好,简直就是一个最最好的避暑洞,它越挖越兴奋。突然,它被铁链勒的疼痛,它竟然放弃了深度,来扩大面积。这只尚未妈妈一眼的小狼竟自己会挖洞,谁都没有教过它怎样挖洞。
近狼者狼,小狼使陈阵变得自由、独立、竞争、顽强、团队、勇敢、不屈不挠。成了一只勇敢的羊,温柔的狼。
自己孤独过着日子的小狼虽然没有母亲教,但它能想出让自己乘凉的办法,一只刚出身的小狼,就能超过人,这真是令陈阵惊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