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 篇1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买了一册《三字经》。那时,我喜欢看漫画,这样的书我一拿起就头疼。在大人面前,我迫不得已的打开书,哎……还挺有趣的: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爱看《三字经》,只不过觉得很有趣,但爸爸一次次抱着我念《三字经》,老板着个面孔,表情很冷酷。其实,爸爸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一味地让我读。果不出所料,当我念的三字经出口成章时,爸爸便开始诱导地给我讲解每一句的`含义“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命刚开始时,天性原本是善良的,性格脾气也很接近……。在这些经中原来也有趣的人物和各种生动的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当我真对《三字经》产生浓厚兴趣时,爸爸又用实验和实践让我知道它的含义;一步一步地深入了解。
好书不厌百回读。我开始背《三字经》了,一边背一边想它的含义,这样既牢记了《三字经》的词句,又能知道《三字经》在生活中对我成长的意义。《三字经》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
《三字经》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国学丛书之一的《三字经》,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历史人物生活和学习的典故,这些故事都用三字诗歌编成,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
书中介绍有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四面楚歌等故事,我最为感动的几句是:”批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它讲的是西汉路温舒刻苦学习的故事。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常常借别人的书来读,一天,路温舒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蒲草的叶子很宽大,就想到要用蒲草的叶子来编成席子,在上面抄书、写字,于是他就趁放羊的时候到处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读了很多的.书,成为一名大文学家。
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有启发,首先就是做事情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获得成功。其次,做事情要突破现有条件的束缚,自己去创造机会。最后,和路温舒当时相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真是好太多了,我们更要珍惜当下,好好学习。
《三字经》读后感 篇3
《三字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文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學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學,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學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學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學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经》里还有很多哲學故事,给我们树立了许多榜样,告诉我们很多深刻道理,让我们受益无穷。
《三字经》读后感 篇4
《三字经》是一本很接近生活的书,里面的正文只有1128个字,但内容却非常丰富,我从中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书中有几句话让我十分爱读,那是孝顺父母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在黄香9岁的时候就已经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在冬天天气寒冷她自己先上床把被褥温热,让自己的父亲睡时感到十分温暖。
我想一个九岁的孩子就如此的孝顺自己的父母,而现在的.我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父母侍候自己都还要厌烦,真觉难堪。自己连一个九岁的小孩子都不如。
其实孝顺父母的事随处可做,只是你不用心去了解,所以我们要抓住每一件事,使自己变成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看着父母欣喜的笑容,我真感谢《三字经》,是它让我长见识,明礼仪,伴我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