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qc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qc心得体会 篇1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20xx年3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昌供电公司QC小组培训班,省质量协会秘书长姜晓菲为我们授课,在这一天的学习中,经过学习,我对QC 活动有深刻的体会:
QC小组活动是一种让员工吸收新知识、灵活运用老知识、发挥创造力和潜能的`活动。QC小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生产和服务现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专业技术,即要解决的问题所属行业范围、专业领域所用的技术;另一方面需要管理方法,即改进过程中所运用的程序、工具等。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
QC知识、方法。(1)重点讲解了直方图、过程能力、控制图、排列图、PDPC法等QC活动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特别是过程能力、控制图、正交试验,我们在QC活动中困难较多,使用还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2)姜老师用大量生动的事例,各个步骤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重点针对指令性课题的目标设定、可行性论证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讲解。然后,教师根据多年指导、评审QC成果的经验,特别分析了诸如“要因确认”的方法等QC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在座的同学茅塞顿开,更上一层楼。(3)针对创新型课题存在的不足,专门分析了创新型QC类型的历史、由来,今年的发展进步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申了创新型QC活动的规范步骤和要求,并参照历年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进行讲解,并开展了一些讨论,加深了大家对创新型课题的掌握和了解。
我们小组对QC的认识以及方法运用有着很大差距,在今后的活动中必须围绕科技生产中的难点,选择课题开展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像我们单位来说,这样做更是必需的。实际生产中的难题相对比较多。针对这些特点,就应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把QC小组课题与生产中的难题相结合,组织攻关活动。这样就可以把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到技术攻关中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qc心得体会 篇2
9月9日至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技巧检测中间举办的20年第一期QC小组骨干培训班。此次进修让我劳绩颇丰,感想熏染颇多。
一是有惊无险。这次培训的第一天要求8点30分正式上课。因为路途较远,为了不延误上课,我们一路参加培训的三论理学员约好坐凌晨7点的依维柯。启程时气象尚晴,还能见到阳光。为了叮咛途中的光阴,我带了一本《读者》杂志,在车上专注地看着。忽然,我认为车体激烈地阁下摇摆起来,瞬间狠狠地撞击到高速路两边的护栏和隔离墩上。在几声“哐、哐……”的伟大年夜撞击声后,汽车戛然而止。我的头重重地撞在了前排的椅背上,好在没有受伤。真是天故不测风云,我意识到出车祸了。我昂首一看,外貌不知什么时刻已是飞雪漫天,大年夜地一片茫茫白色。原本是因为下雪路面滑,车速快而导致了这举变乱。车的前头已整个撞烂,严重变形。荣耀的是游客虽然受到惊吓,但都安然无事。售票员分两批疏散了游客。这样一来,我们三位学员9点多才赶到进修地点。此次坐车还真够危险的,看来坐公交车也不能确保万无一掉,今后开车可得审慎驾驶啊!
二是受益匪浅。培训课上,我首先聆听了山东大年夜学硕士钻研生导师张守真教授的讲座。他开场的几句话对我很有启迪。他说:“一个专业技巧职员终极应该考试测验向治理层过渡,这样才能发挥更大年夜的感化,治理成绩生活,让人不会犯初级差错。”接下来,他带领我们系统地进修了统计措施的基础常识。如什么是正常颠簸和非常颠簸,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总体与样本,匀称值与标准差,亲和图与排列图等等。经由过程他杰出的.讲述,我进一步懂得了这些统计常识。他那诙谐风趣的授课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两天由陈丽君师长教师主持授课。经由过程进修让我知道了QC小组是1962年日本首创的,于1978年才引入我国。我还明白了QC小组的课题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治理型、办事型、立异型五种,问题办理型QC成果有10个步骤而立异型只有8个步骤;还有QC小构成果编写的留意事变等等。信托此次培训对我将来开展和介入QC小组活动定会大年夜有赞助。4天的进修促而过,让我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到。
三是结下友情。这个培训班有100余人,时代非凡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和履历富厚的治理者。办留宿时,我碰到来自绿化公司的田霞、肖健两位学员。她俩见我无伴就热心地约我与她们同住一室,我欣然批准。在宿舍里我们一路轻松地交谈,彼此加深懂得,互相照应,异常开心。课间时,坐在我前排的一位大年夜眼睛、面目面貌友善、举止庄重的女士微笑着向我打呼唤。交谈中我得知原本她是中间病院妇产科的护士长,元旦前刚刚调到病院机关质量节制办公室。她说面对新事情确凿对自己是一种寻衅,应该调剂自己尽快适应。我的近况和她有点相似,以是颇有同感,谈得很谋利。谢谢此次培训,让我坦荡了眼界,更新了常识,还结下了友情。
qc心得体会 篇3
一、 检查表
在现场收集数据,使用简单明了的标准化表格并填入规定的图形记号,再加以统计汇总,以提供进一步分析或对比检查的表格或图表,是其它六大手法的起点。 通常分为防止不小心的失误、或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反映不良的状况; )。
注意事项:
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 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
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
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
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
6)可配合帕累托图、直方图使用;
7)检查项目可考虑由鱼刺图推断出得特性要因; 8)5W1H(Why,What,Who,Where,When,How)的分析方法; 9)数据收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分析,保证时效性。
二、 层别法
将得到的数据资料按需要而分成数个类别,便于以后的分析。
分层方法:
1) 人机料法环;
例如: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 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 品:不同的产品别;
其 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
2) 时间;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3) 作业区域;不同班组、不同车间、过程区域层别; 4) 不良项目等。
注意事项:
1) 实施前,首先要确定分层的目的(不合格率分析?效率提高?作业条件影响?); 2) 检查表的设计应针对怀疑的对象设计; 3) 数据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记载;
4) 依各类可能原因加以分层,找出真正原因; 5) 分层所得的结果应与对策相联接,并实施行动。
层别法的应用方法:
5. 特性要因图
三、 柏拉图(排列图)——二八原则
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总会发现产生问题的要因很多,不知从何着手,因此最好找
出其影响度最大的几个要因,再按优先顺序,一一谋求改善对策,才能以有限的人具。
? 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 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 ? 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
注意事项:
1)横轴是按项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下來,[其他]项排在最未。
2)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有時,改变层别和分类的方法,也可使项目減少。 3)纵轴的左侧尽量以金额表示,如此就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企业而言,更具意义。通常用于表示发生不良的次数、缺点数、发生次数不良率、单位缺点数等。 4)柏拉图的柱形图横轴距离相同。 5)改善前后进行比较:
(1) 改善前后横轴项目別依然按大小順序由高到低排列。 (2) 前后比较基准一致,刻度应相同。 (3) 各项目以色別来区分更易比较。
6)柏拉图中、连接横轴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应为折线而非曲线。
qc心得体会 篇4
我于20xx年10月27-28日两天参加了州公司组织的QC培训。通过短暂的学习对QC基础知识有了一些浅表的了解。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QC小组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有多重的作用:
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性,提高人的素质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尽管出现了如计算机这样的高新科技设备设施,但它毕竟是工具,只有合适的人掌控它才能发挥作用,而人始终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管理上普遍提出“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过去的管理观念这种管理方式已无法面面俱到,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 QC小组活动,就是从尊重人性的观点出发,认为人人都想做好工作,
完成所交付的任务,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QC小组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体细胞,人员自动自发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与组员一起进行研究分
析,解决问题,因而改进工作及周围环境,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满足,有了这样的感受,人就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激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身的潜在智力与能力将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二、不断的改进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个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要求企业必须向顾客长期、稳定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只有持续不断地实施质量改进,才可能实现这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生产、施工、服务等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QC小组活动,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采取的旨在提高过程的效率和效益的各种措施,以纠正偶发性事故和改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另外,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效率,节约点滴物资消耗,提高物资资源的利用率,通过降低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增强职工的效率意识与节约意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三、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
成立QC小组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小组成员自觉参与质量管理,自愿结合在一起,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平等,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的
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己见,通过“头脑风暴法”等方法互相启发,集思广益;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小组成员就不会有“被迫”的感觉,让成员有兴趣去完成该项工资,从而在其以后开展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创造条件自主的开展活动。在小组活动中,产生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塑造良好的团队关系,整合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和作战能力。
四、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QC小组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QC小组活动的骨干,通过活动,及时发现一些质量意识较高,热心于不断改进质量的积极分子,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使他们比别人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既掌握质量管理理论,又会运用QC小组活动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将他们逐步培养成QC小组骨干,通过QC小组活动的开展,掌握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并能加以熟练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QC活动不是靠行政命令开展的,而是靠骨干组员对QC小组活动的高
度热情、积极奉献、言传身教以及模范带头的行动团结全体组员、激励全体组员与自己一起主动地开展活动,最终带动全体组员的共同提高。
五、提高客户满意度
QC小组大都是由企业基层员工组成的,因此他们与客户的'接触最为密切,也往往能发现其中很多问题,因此QC小组活动的很多课
题都是为了解决客户不满意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客户满意度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每个服务性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解决顾客不满意的问题,就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和保证生长经营的正常进行。
对传统QC七大手法的浅表认识:
1、控制图是传统QC7大手法种最重要、最复杂的内容,它可以用来分析和监控过程的变异(或变差)。而一旦发生异常则必须找出引发异常的根本原因;
2、而寻找根因的方法主要通过因果图、散点图和排列图来进行;
3、直方图主要是用来通过有限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分布情况;
4、层别法其实是一种按“类别”细分的方法,有点类似于“市场细分”的概念,如乘用车可细分为轿车、MPV、SUV和交叉型,轿车又可按排量细分为微型、经济型、中级、中高级、高级等,这里所说的分层即分类或细分,这种“分层”的思想可应用到控制图、散点图、排列图、直方图上,因此它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5、检查表(checklist,又叫检查清单)根据它的用途来看有两个作用,一类检查表用于设备的(清)点检(查),通常称为点检表,如设备的点检表、老师上课的点名表等等,另一类用于记录数据,方便后续的统计分析用,这时类似于记录清单。
下面着重对QC七大工具中的关键内容谈谈自己的个人理解,有不对之处请务必指出。
一、控制图(Control Chart)
控制图基于统计学上的三个分布,即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对应于连续变化的计“量”型数据,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对应于计“件”型数据和记“点”型数据(后二者统称为计“数”型数据)。
1、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呢?可以这样理解:
(1)计量型数据是连续的,必须测量才能确定,如一杯水有多少毫升,一个鸡蛋有多重,一生能活多少岁等等;
(2)计件型数据类似于有些工厂的计件工资,是按“件”统计的,这类数据主要用于统计不合格品有多少件,出错多少次等等;
(3)计点型数据是按“点”统计的,如某一个产品出现多少个缺陷(缺点),某人身上有多少个毛病。由于计件和计点都是离散、可数的数据,故统称为“计数型”数据;
2、基于上述原因,计量型数据一般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它的变种,如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极差、单值/移动极差图);计件值数据一般用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率控制图,计点型数据用缺陷数/单位缺陷数控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