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2025/07/1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游褒禅山记》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为志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此为志也;游山览水尚需有志,人又岂能无志也?

读罢了《游褒禅山记》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头泛起一圈圈的涟漪。作者独具慧眼,阐明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个道理。想一想,在古今中外的名人哪一个不是有“志”才成功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玛丽。居里为了提炼“镭”,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取得了成功;童弟周为了努力学习,在路灯下刻苦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试了1000多种不合适的材料,当时有人取笑他,但他全不顾及这些,努力地坚持,才选用了钨丝;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自己试偿草药,花了27年才著成了这本书……

然而想一想自己,做了一个又一个计划,却没有一个能够坚持下来的。就拿前几天的事情来说吧。我原本制定好了早上七点起来背单词,但因前一天多看了几眼电视,而一觉睡到天亮,妈妈叫我起床,我回了声“烦死了”便倒头就睡,这还不算什么,早上吃完饭,本应写作业,却看起了漫画书;下午补习后回家,本应该上网学习,却打起了游戏;晚上也应作题,可我却看了电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就这样被我的懒惰给“泡汤”了,比起那些名人,我真实无地自容啊。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知无志者的后果,所以我要改正这些毛病,有志者事竟成。我会成功的。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2

平时经常会听父母诉说“不辛苦就没有世间财”,还小时可能不太懂事,总不明白什么叫作辛苦,后来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多也稍有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至学习《游褒禅山记》这篇游记后更明白到凡事开头难,要坚持不懈、经历辛苦,才有实现理想与梦想的机会。

山河虽壮美,但其有巍然且令人感到心寒的地方,而只有好游者才有意志、毅力去闯荡,令旁人羡慕不已。但这些旁人又是否有过去闯荡的那种意志与毅力呢?

王安石本可众览褒禅山之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而且他也有闯荡的意志与毅力,但他为什么会后悔呢?他为什么并不能尽情地享受游洞之乐呢?正是因为他盲从别人,对游洞有所怠慢,以至令自己后悔不已。

看!那只是一次平常的游山却包含了不少哲理,这就正如我们的学习,什么时候都要有决心不能轻易受到诱惑。

学习就正如游山的一条路,也是一条长远不息的路。有志者能以读书、活学、利用为己任树立好明确的目的,然后经历种种的挫折、辛酸,加上不懈的意志与毅力,明白“读书不容易,要读好书更加不容易”,因此不要轻易受到不良诱惑而产生无心向学的心态。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在生活中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偶然也会有波涛的起伏。在遇到困难时,并不能灰心丧气,记住把希望寄在明天,把失落弃于过去,要享受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就要放眼未来,面对困难,要抱有理想去生活。要拥有意志与毅力去迎接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河溪中的石头,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与摩擦才会变得圆滑。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要有这种坚持不懈的意志与毅力,正因为这样别人才会欣赏你。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3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家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身边有很多例子都是如此,但这个规律真的就一成不变?近墨者就真的只能变黑吗?我认为,近墨者有时会更赤。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想必大家都读过,有同学认为从王安石游历山洞不得,可以看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其实如果抓住进洞、出洞这也许可证实此观点,但从全文看,其实不然。

我认为此篇折射出另一道理,近墨者更赤。王安石去游览华山洞,不料有人半路就坚持不住,要返回,王安石一行随之而出,出去之后,大家很是扫兴,有人责怪之,王安石更后悔之。于是,王安石就有了很深的感慨,得到“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深思而慎取”这样的心得。难道这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王安石为何出洞?因为同伴害怕找借口要出,既然一起来了,就相互帮助。于是,出洞。但是出洞之后,非常懊悔所以才会有之后的感慨。经过这次游历,一番思考,王安石如饮醍醐,才会有这般深邃的思想。如果没有这意志不坚定的同伴,王安石会有如此彻悟吗?

近墨者更赤,我想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就像王安石,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有一番事业,失败之后定会汲取教训,使自己更优秀。然而对于常人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首先要烂熟于心的。所以做人首先要择善从之,见贤思齐焉,练就一番真本事,才会近墨者更赤。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篇4

读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以后,我忽然间想到了许多。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游记,所写的虽然是一次不能尽兴的游玩,但王安石却能从这次游玩当中悟出人生的哲理,写下这样的名篇。这不由使我想到,对于身边的小事,我还是缺乏关注。其实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蕴藏着它的奥妙,只有多加关注,善于观察,才能发现它的奥妙所在,或是哲理,或是乐趣这就是我读这篇文章的第一点收获。

在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而这两句话却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句为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一件事所应持有的态度,这就是要尽吾志。一个人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取得成功,但是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我们都可以高声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可以无悔了!在这里,我想顺着王安石的观点,作一些补充。尽吾志,可以无悔,并不是说可以满足。成事者,固可喜,但应该想方设法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下一个成功做好铺垫。而败事者,更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争取把这件事做好。另一句话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句话说出了做学问的态度是深思而慎取。这是告诫我们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而是应该有怀疑的精神和考证的毅力,否则就是盲从。在生活中,对一些报道、甚至一些被认为是权威的事实要敢于怀疑,然后考证其正误,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清清楚楚,不为虚假所迷惑。

真的'要感谢王安石,感谢他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流传后世,让千年以后的人读了仍然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