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小学生读后感

2025/07/1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生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读后感 篇1

我读过最有意义的一本书就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她不向悲惨的命运低头,她居然能在又盲又聋的情况下顽强生存。并且可以毕业于平常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海伦凯勒的小女孩,她因为头部受伤,导致盲、聋。虽然刚开始她很内向,但是自从她的老师苏利文来到她家的那一刻,她的性格逐渐开朗,她还考上了哈佛大学。

海伦凯勒天生就不会数学,但她从不放弃,每天总是坚持不懈的计算。她开始用凹凸的数字计算,最后终于成功了。我们都知道在正常人的学习速度来算,学习数学也是很困难的,何况一个又聋又盲的人呢!我们要向海伦凯勒学习战胜困难的精神。

海伦凯勒是一个又盲又聋的人,她遇到那么大的挫折都能坚持不懈,在联想到自己,有的时候,有一道题不会了就想要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害怕。难道我们不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吗?要学习她那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

小学生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铁杵磨针》这个成语故事,读完以后我明白了好多的道理。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李白又没去上学,他跑到外面去玩耍、路边的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这么美的景色,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来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说:“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说道。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虽然不长,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在学习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小学生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一本书叫《神笔马良》。

书中讲了一个小朋友叫马良,她的家里很贫穷,但是马良很喜欢画画,可是马良家里没有画笔,他只能拿着木棍在地上画,他不管再苦再累都坚持画着。

马良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一位老爷爷,有一次,马良做梦,梦到了一位老爷爷送给他了一支画笔。马良醒来一看,旁边果然有一支笔。马良高兴极了,他画了一只鸡,结果那只鸡变成了真的,马良明白了这是一支神笔啊!马良得到神笔以后,他利用神笔帮助许多穷人,并且去和惩治坏人。

小学生读后感 篇4

《家》这部小说是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中说起的,讲述了那一代人对自由,对爱情,对创新中国的'梦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们三兄弟做出的不同决定,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爱还是恨,是走还是留以及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同后果,越是读到后面,情节越是起伏不定,内心越是激动不已。《家》中塑造了一个封建压制极其严重的大户人家,在这个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觉新无疑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种悲剧,曾经深爱着梅,但让他的父亲用占阖的方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娶了瑞珏。他爱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听从别人的鬼话,将待产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难产而死。

他含泪忍受一切不义行为,不敢吭一声,他活着,只为敷衍,豪无主见,这也正是旧中国的悲哀。然而丫头鸣凤对觉慧的不渝也是一个悲哀,这个悲哀是这个社会造成的,但麻木的人们不以为然,在他们心中丫头拥有的权利不同于他们,他们是物品,可以当作人情相送。而觉民则不同,当他得知与冯家小姐定亲时,为了自己的梦想毅然选择离家,最终他在这个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胜利的人。

读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为了觉民,觉慧的胜利而欢;还是为了琴,鸣凤的大胆而喜;或者是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爷的专制受到了打击而歌……总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难以用言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