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对儿子的失败,并没有责骂,也没有训斥,而是祝贺儿子又有了一点失败的经验,再教儿子如何面对失败,战胜失败。这种循循善诱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出来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事后能否爬起来,这样,便有了一次失败的经验,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每个人的成功都伴随着痛苦,战胜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对儿子说话,一会儿像一位语重心长的长辈,教育孩子如何做这做那,这个放心不下,那个放心不下;一会儿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难时给孩子打气、谈心、给予安慰,解决烦恼。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讲方法,大道理谁都懂,孩子需要的仅是一点安慰,因为这安慰可以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行为更加独立。
一般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把自己说的无比伟大。但这也是不好的,因为一旦让孩子发现父母在说谎,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长管教。傅雷将自己儿时的不用功毫无保留地告诉儿子,只是为了鼓励儿子,不要为俄语成绩太低烦恼。傅雷并不希望儿子以他为榜样,他对儿子就像对待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没有秘密。傅雷这种对待儿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间也很难做到。
虽然傅雷对待儿子像朋友一样,但在儿子犯有原则性错误时,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细节,也要立刻纠正。人的仪表仪容十分重要,人们之间的第一印象就是靠仪表仪容得出的'。行为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为会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习俗的行为会让他人恼怒,尤其是对师长和老人,只有行为规范,他们才愿意为你讲授知识。好的行为规范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傅雷对儿子的成功没有大加赞许,而是语重心长地给儿子讲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提前防范一些不好的习惯。对于儿子已经懂了的道理,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句“你是对的。”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人不懂得节约,尤其是一些暴发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较难处理的事,对生活有预见的人,知道防患于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质。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家书》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声)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这些信件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长们阅读和学习。书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妇的教育理念,例如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任何事情都让儿子自己决定。傅聪准备去苏联留学的时候,傅雷先生夫妇只是帮儿子理清了他的处境,去苏联的影响,但在关键问题上还是等他决定,并不过度表态。傅聪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这种家庭教育。
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信除了互通消息,维系亲情意外,傅雷先生说过他写这些信主要有4个目的: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件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给孩子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他们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所以上述四个目的中,第一个是体现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聪留洋期间的信中有大量体现。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问题也在信中大量讨论。信中也有对诗词的讨论,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对《人间词话》的讨论。
第二个也处处有体现,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这样写道:一个成了名的艺术家,处处要当心,无意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句话写于傅聪在1957年9月赴京参与文化部的反右活动,并做了调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这句话对傅聪有多大的帮助,但对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这句话在任何年代都适合,提醒我们不要因为有点成就就忘乎所以,以为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错了事情。
我最喜欢和佩服的还是傅雷先生愿意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通过这个镜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当父母注意并改正,孩子们自然也能意识到问题并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或许正是这本书被誉为家庭教育景点著作的原因。对于年轻的我们而言,阅读此书在体会一对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不小的启发,指点我们走好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就像我们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们做人,告诉了我们处事的道理。
父母的爱,往往是严厉而又具权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发现父母的爱,居然还能是谈天论地,包罗万象的。
这本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傅雷在傅聪出国参加肖邦国际比赛前后书写的家信。这些信体现了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还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老师对学生殷殷教诲。我感到十分震惊。
小时候,如同父母对我们一样,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爱导致父子俩关系相处不融洽。长大后,傅雷与傅聪的关系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爱变得更深沉。因为,傅雷年轻时曾经出过国,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儿地传给傅聪。我特别喜欢傅雷说的一些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又彰显深明大义。
这本书中,令我感动的人还有马先生。诚然,他不是傅聪的父亲,但是他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傅聪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马先生把傅聪照顾得很好,简直就是傅聪的经纪人。另外,我比较喜欢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弥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样依赖丈夫,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关心他。身为儿媳妇,她懂得傅雷夫妇的难处,并且表示理解,她是一个识大体的妻子。
这本书语言精炼,道理众多,有些朴实,有些伟大,让人体会深刻。其中,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以前的我,在为人处世上总是显得不够真诚,不懂的事情会装懂,不肯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说得好听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说得不好听是死要面子。现在,我要放下伪装,做真诚的人,做真实的自己。
《傅雷家书》就像我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做人,告诉了我处事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假期里,看了《傅雷家书》一书,起初的时候只是草草的翻阅,但是到后来又忍不住回头重新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看完之后,我想到了自己和父亲这些年来的沟通和交流,也建议我爸爸好好的看一看。
这本书其实就是傅雷给儿子的书信,从书信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深深的父爱。他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既是严师又是慈父更是益友。他要求儿子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学习,克服困难;他在儿子事业和感情受挫时,鼓励和安慰他,以一位慈父的爱去教育儿子;在平时,他和孩子是一种益友关系,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
从这里面,我学到了教育孩子,首先,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式,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要耐心教导。我们可以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错误,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涌跃参加各种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现在的.我们,正处在青春叛逆阶段,父母也因为忙于工作,对孩子没有足够的了解,不知道我们的想法,也不支持我们的行为方式,却又不能顺利的说服我们。这个时候,很多家庭往往就是使用暴力,俗话说“不打不成气候”,可这样下去就只会助长孩子的叛逆和怨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亲是威严的代表,他们永远是正确的,在意见不合时他们能置之不理已是极限,书中提到,有一次傅雷和傅聪争吵过后,傅雷作为父亲却主动的道歉,放下父亲的尊严对自己的孩子低头,甚至于忏悔。我想,这样的情况出现在每一位孩子面前,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能读懂那父母亲背后深沉的爱。这样的教育效果与粗鲁的打骂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吧。
此外,看了此书后,我想今后我一定会和爸妈多多沟通交流,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了解爸妈的想法。其实全天下得父母,哪个不是和傅雷夫妇一样,都想为孩子的前途着想,为孩子的幸福奔波,为了孩子费尽心血,亲情都是伟大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其实,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并不是每个父亲在疼爱的同时,却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
而傅雷先生就是一位这般伟大的父亲,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而所谓“人”对傅雷先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愿望。它大到人类对世界的.贡献,小到对事业的严谨,甚至于对儿子的言行举止的教育也离不开“人”一字。它不仅在信中如此写,在生活中他也实际做到了,并且把这思想、理念传给下一代。
对他儿子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幸福对他来说莫过于此,与儿子成为知己、朋友。父子之间没有隔阂,没有沟壑。因为他从不以一个高高在上的父亲或教育家出现在儿子面前,而是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对他说出自己的建议和他商议。他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就怎么写,正因为这样,《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暇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
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相处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他真诚深情地对儿子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傅雷先生也像我们的父亲,他的话也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如何做人,如何交友,如何学习。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每一位父亲、母亲也是这样深爱着我们,教导着我们。听见他们的唠叨,其实是我们的福气呀!”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教会了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