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桥下一家人》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篇1
在今年寒假,我读了好多书,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桥下一家人》这本书。
大家都知道,流浪人员一般都会放弃,有时不努力工作,从而最后去乞讨。但《桥下一家人》中的主人公,却没有放弃生活。说中讲述一天一个流浪汉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时,发现了2个女孩,一个男孩和一条狗。刚开始他们十分陌生,后来变得熟悉起来,还认识了他们的妈妈。一天,流浪汉为了帮助他们躲避警察,躲到了废墟里,3个孩子叫他爷爷。而他们的妈妈却十分伤心,因为她知道他们不是真正的流浪人员。爷爷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好的环境,便努力找工作。孩子的妈妈也帮助流浪汉洗净衣服。终于流浪汉在一家店了找到了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为了孩子还是最后同意了这样的工作。在他回去的时候,他昂着头,挺起胸,因为他知道他再也不是流浪人员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难免会有坎坷,但只要自己努力,不怕困难,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坎坷,就没有什么过不的!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篇2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以前不明白善良是什么?但是当我读了《桥下一家人》之后,我明白了善良是什么。
《桥下一家人》这本书讲了一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住在大桥洞下,因为他没有家,所以住在大桥洞下,一次他出去找吃的',回来后发现大桥洞下有三个小孩子和一只小狗,他们的妈妈去世了,就来到了老爷爷的家,老爷爷本来想把他们赶出去的,可是却没有忍心,就让他们跟着自己,最后在老爷爷和孩子们的努力下,他们住上了真正的房子。
人之初,性本善。在现实生活中,我也遇到了一位善良的人,一次在大街上,那已经是黄昏后了,一位老爷爷在大街上走着,他举着拐杖,因为天黑的原因,老爷爷看不太清路了,就慢悠悠的走着。
一位年轻人看见了,马上走向前来,扶着老爷爷一步步的走着,送到家之后,老爷爷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年轻人,年轻人直到看见老人进屋后才离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知道了善良的含义,也让我学会了帮助别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篇3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些精彩的好书。其中有一本叫《桥下一家人》的书,令我非常感动。
《桥下一家人》是美国作家纳塔莉·萨维奇·卡尔森的作品。主要內容是讲,在巴黎生活着一个上了年纪的流浪汉,名叫阿曼德,横跨塞纳河的大桥底下便是他的住处。一天傍晚,正当他回到桥下的住处时,发现三个小孩和一只小狗占了他的地盘。他开始是又惊讶又生气,有了要赶走他们的念头。后来,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阿曼德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甚至替孩子们的妈妈在白天照顾孩子们。而这三个孩子早已把阿曼德当成自己的亲爷爷了。阿曼德自从与三个孩子接触之后,知道孩子们最渴望的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为了这三个孩子,阿曼德振作起来,决定不再以流浪.乞讨为生。他以崭新的面貌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给三个孩子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家。阿曼德将和孩子们的妈妈一起支撑起这个温暖的家。
读完了这本书,我想: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三个孩子就是因为有着一颗善良、友好的心,最后才会得到阿曼德的理解与帮助。本来,阿曼德发现他们占了自己的地盘,是非常生气的。但当他准备离开时,其中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抓住他的袖口,恳求道:“请别急着走,我们会把你当做我们的爷爷。”于是,阿曼德虽然嘴上在抱怨,但还是打开了行李。这就说明孩子们对阿曼德是友好真诚的,阿曼德才被深深地打动了,变成了他舍不得离开这三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得想到平时在班里和同学相处的事。在班里我是副班长,也是语文组长和值日生,所以经常要协助老师管理班里的同学。一开始,我认为那些纪律不太好的同学,只是普通学生,而我是班干部,我有权力命令他们遵守纪律,而他们也得服从我的管理。所以,当我发现有同学不遵守纪律时,我就瞪起我本来就大的大眼睛,大声地批评。如果他们还不改正,我便报告给老师,让老师批评他们、惩罚他们。可是,等再次轮到我值日时,那些同学不仅依然不守纪律,还故意更调皮了。我气得连班干部都不想当了。这时,我的脑海里浮出了一个问号:“为什么大家都听班长林俏的话,甚至愿意接受她的批评?”我带着问题回家问妈妈,因为妈妈也在学校里当班主任。妈妈很快就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林俏脸上总挂着笑容,说话轻声细语,友善待人,别人当然愿意听她的啦!”听了妈妈的话,我想:我也该改改我的坏脾气,友善地对待同学们,使他们尊重我。从那以后,如果发现有不守纪律的同学,我就走过去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桌。如果他改正了,我就奖给他一张贴纸。慢慢地,我也成了受同学们欢迎的班干部了。
现在,我读了《桥下一家人》这本书,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原来的错误,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善良、友好的心,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与信任。如果对人粗暴无礼,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与信任,还可能会失去原来的好朋友。
《桥下一家人》这本书给了我启发,让我的人生道路更加宽广。我永远喜爱这本书。
读《桥下一家人》有感 篇4
在炎热的暑假里,我阅读了一本美国作家纳塔莉·萨维奇·卡尔森获纽伯瑞儿童文学银奖的名作《桥下一家人》。读的时候,不禁想到了在街头曾遇到过的一些流浪的孩子,如果他们能读到这样一本书,褴褛衣衫包裹的心中也会生出一些希望吧。
这个故事描述了贫穷和贫穷中的爱与温暖。故事发生在冬日的寒风里。上了年纪的老流浪汉阿曼德以巴黎的一座桥底为家,他有一些同样贫穷的朋友:在商店里扮演圣诞老人的卡米拉以及吉卜赛人米一家等等。据他自己说,他“受不了孩子,”“他们像八哥似的,愚昧无知,叽叽喳喳,令人厌烦。”可一天傍晚他回到桥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住处被几个孩子占据了。
这几个孩子和他们的妈妈组成了凯尔西特一家。妈妈对“一家人”的看重给了贫穷中的孩子们很大的信心。阿曼德没有赶他们走,这倒并不是因为女孩苏西握着拳头的喊话,而是阿曼德的心其实很柔软很善良。就像他的吉卜赛朋友米勒说的那样,机灵的小家伙们很容易偷走他的心。你跟他们共同拥有了桥下的家,开始了共同的生活。白天,苏西的妈妈去上班,阿曼德就带着孩子们去看“圣诞老人”,看街上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橱窗,看浓浓的节日气氛笼罩着整个巴黎:圣诞节快到了!阿曼德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这一家人的一分子。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失去了桥下这个居住地。在找不到其他住处的情况下,他们只有接受米勒邀请,借住在吉卜赛营地。在这里孩子们很快活,他们和吉卜赛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可观念传统的妈妈却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吉卜赛人影响。况且谁都知道,吉卜赛人是流浪者,当他们离开的时候,这桥下的一家人又该何去何从?面对苏西妈妈的担忧、吉卜赛人的离去以及孩子们往后的生活保障,阿曼德终于做出决定:寻找一份工作——这是他以前绝对不会有的想法。阿曼德的心早已被“小八哥儿”们牢牢抓住了!故事的结尾,阿曼德找到了一份提供住所的工作,这一家人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住所。
人与人之间由彼此戒备到了解,再到坦诚相待;相互间的帮助、扶持使得贫穷不再那么可怕,使得希望渐渐清晰。尤其令我欣喜的是,书中的一些描写总是能让人相信诗意、幸福是与贫穷苦难同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