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2025/07/23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1

这种比较很讽刺。两篇东西仅有的几点相同点就是都是爱情故事,而且主要人物都殉情了。这简直不能够叫做共同点——这种东西太多了,只是这两篇东西被大家都看烂了,而且人往往有“分析欲”,于是大家都来分析一下,分析的结果是这两篇殉情的东西太像了。于是就以讹传讹地传开了——追根究底只不过是大家的阅读量还没有达到读过《特里斯丹和绮瑟》(恶心的人们又写出了类似《特里斯丹和绮瑟与梁祝之比较》之类的文章,可见评论者们的恶心。随便说一句,这个东西被皮尔卡丹做成音乐剧了。——没错,皮尔卡丹,就是那个时尚奢侈品的牌子,那个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和那个贵的只能够“windowshoping”的香水,他们是同一个人。)或者《俄尔普斯与欧律狄刻》(出自希腊神话,题目是作者瞎编的——作者注)。

既然要比较,我着重说不同点。

首先背景就不同,延伸出来的主题思想就不同。这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就不分开说了。当然,都是歌颂爱情。但是自古歌颂爱情都要贬低一些别的。于是《梁祝》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反抗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礼教束缚和禁欲主义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家想想都知道,事实上东方比较纵欲,从三妻四妾这件事情就看得出来。(西方有人认为人类文明应该从一夫一妻制出现开始,可见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进入文明社会。)所以说这是文章的第一个不同,背景不同,主题不同。

第二点不同是《梁祝》是彻底的悲剧,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够算是完全意义的悲剧。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作者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像写什么《俄狄浦斯》啊《爱琴海》啊或者前文提到的《特里斯丹和绮瑟》这样的.极悲的悲剧一样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文章最后说两家人因为这对情侣的死而握手言欢了。换句话说,作者的意思是说,这两个人的浪漫爱情溶化了两家之间的坚冰,象征着化解了笼罩在西方人们心头良久的禁欲思想啊。这怎么能说是一个悲剧呢?

第三点不同是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罗密欧与朱丽叶》全剧有两处地方用的是巧合发展剧情。不要跟我说什么“巧合和命运只有一线之差”之类把自己当作上帝或者绝地武士一样的言论,巧合发展剧情不是不可以,别太多巧合重叠就行了,否则就成了一个叫做《越狱》的比较恶俗的连续剧了。而《梁祝》则没有这样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梁祝》在构思上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要成熟。而且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物形象构思,花费的时间应该要多一些。否则就只能够说莎翁构思人物没有效率了。

好了,个人看法,不足为凭。不加注释刚刚好老师要求的字数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2

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描绘了纯洁爱情,轰动了全世界的经典名著,我虽然早有耳闻,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读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带着一股崇敬的心理,我从头至尾,详详细细,一个字不落地欣赏完毕之后,却有了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理解和感触。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爱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朋友,并以“她已经立誓割舍爱情,我活着也就等于死去一般。”来答复班伏里奥,可见他对罗瑟琳的爱有多么深了。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希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曾经对于罗瑟琳的爱情,“我从前的恋爱是假非真,今晚才遇见绝世的佳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现在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因为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然非常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可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爱情抛洒。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幸福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起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爱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悲剧,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或许这就是戏剧的艺术效果吧,非我这等俗人能够欣赏。

除了他们的感情外,对于剧中的搏杀与死亡,我也认为过于夸张和仓促了,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他们说动手就动手,说死亡就一命呜呼,给人一种草菅人命,人命薄如纸的感觉。或许这又是戏剧的另一个效果,是我班门弄斧,在乱发感悟,但我读完之后,确实是这么一种感觉。作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3

镀金的巴洛克铜镜,照不到我们的过去。停止的蔷薇时钟,遗忘了有谁的曾经,看不见的华丽,你脸上的乖戾,尘封在故事里的故事里。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故事一开始,那段有些生硬或者说毫无吸引力的开场诗,缓慢而清晰地道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感情是不被祝福的。这也预示着最后的结局。第一次相见,她面若桃花,绽放在他的心上;他也被她深埋心底。她暗想:如果他已经结婚,那坟墓便是我的婚床。却不知挡在他们前方的是比婚姻更令人绝望的宿命。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否会少些痴缠。

第一次相见,给他们带来的是无尽的相思。当罗密欧借着夜色,攀上了朱丽叶家的阳台,他们的爱就像潮水决堤,似一道闪电,还没抓住便要离别。他们的海誓山盟写在月光里,倘若连月亮也不记得,该怎么办?

当圣洁的阳光透过五色的琉璃窗,当牧师的祝福响彻天际,在基督威严的目光下,他们那场没有旁观者的婚礼,安静得宛如一场葬礼。这段爱情,从此走上死亡,无法挽回。

罗密欧最终为了亡友茂丘西奥,将利剑刺入提伯尔特的.咽喉。朱丽叶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蒙蔽了双眼,而复仇女神,藏在黑雾背后,静观其变。可当朱丽叶听从了牧师的话,喝下了药水,剧情便又陷入沉闷的气氛中。

不知情的罗密欧匆匆赶来时,只看见爱人那厚重的棺木,想必那是最令人心痛的事了。于是,在吻过朱丽叶的唇后,他毅然选择了死亡。而可怜的朱丽叶满怀希望醒来,见到的只是罗密欧尚存余温的尸体。这段错乱的姻缘,终于彻底崩溃,两个家族倒因此冰释前嫌。看到最后,我有点儿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是喜是悲,这对男女无疑是这段故事的牺牲者。

但死亡未必不是好事,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至少死可以将他们永远绑在一起,再没有人能分开,就如生不同衾,只求死同穴了。他们在爱烧干、耗尽前轰轰烈烈一场,奔赴一场巨大的地老天荒。而如果真的在一起,我也不敢想象迟暮后,当爱已失去原先的模样,是怎样的凄凉。况且两家也因此和好如初,也算令人欣慰。

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纯洁的感情,如他们的一般仓促而盛大,哪怕那些海誓山盟只恍若过眼云烟,却能如蛹化蝶,摆脱所有束缚,自由地在一起。

而他们的故事被作者写在发黄的羊皮纸上,永远记录下来,恰似一场纯白理想的祭奠。

佳作点评

扼要而不干瘪,朴实兼具文采,描述与议论、抒情并举,这是我对本文的最深印象。这种写作特长最适合发挥在什么领域呢?书评、影评,等等。强烈建议高梁英同学试着以这种风格涉足以上领域,选择一些自己喜爱的时新作品来点评介绍,假以时日,当可自成一家,写出自己的精彩。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4

之前,我不知道家族的仇恨能牵连着多少人的命运,我也不知道家族间的隔膜竟需要鲜血的喷溅才能打破……

阅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才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而这世间也不是美好筑就的,我们需要透过这份美好看到本质,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切的美丽粉饰了这人间,能让我们不至于悲伤,能让我们扶手赞叹一句:“这天下风情千万般,值得觊觎一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千古传谈,是一段人间佳话,虽然他们是以悲剧收场,但不能抹淡这浓墨一笔,让我们不可置否的是,悲剧往往拥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恐怕这也是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它不像平常故事般俗不可耐,没有狗血剧情,没有爱情一遇见就燎原般一发不可收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仿佛水到渠成,循序渐进,但是却又不得不在这倾诉自己的想法,或许是自己不懂,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后便如漆似胶,甚至罗密欧还派人放绳索溜进朱丽叶的窗,这些种种,也许是自己并不存在这么强烈的感情,所以稍读起来会感到一丝丝的虚假,如镜中花,水中月,仿佛就快镜碎,月隐,一切都只是场梦……

罗密欧·蒙太古是一位多情又专一的男子。说他多情,他可以为了思念一位女士而天天将自己锁在房里,独自待在树林里但又让人忍笑不禁的是,在一次宴会上看到朱丽叶时,他疯了,他突然觉得眼前的女士是多么的优雅可爱啊,之前迷恋的女子也颇觉索然无味了,好吧,他又重新跌入爱河了……

说他专一,他后来唯朱丽叶不可,甚至得知朱丽叶去世(其实是假死,但他不知情)的时候,他发疯似的跑回维罗纳,回到朱丽叶的身边,服下毒药,只愿与朱丽叶合椁同死。但仔细想想,觉得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故事能成为史诗也是情有可原,他们没有“夫妻本是林中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薄情冷淡,有的只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同生共死。

纵观全局,整个故事仿佛在突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对爱情的坚贞,但是看到了结尾你就会突然明白爱情与家族就像树与旁生藤蔓,相互缠绕,互相依存。其实两个家族的历史背景是一条时隐时现的线索,拥有着“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的隐晦,但也带有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它会在某一个时刻跳出来悄咪咪地告诉你,噢!原来是你在阻碍着一切。

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但家族之间的仇恨也成了搅乱汤底的那一抹醋。我常常会想,人与人到底算是什么关系?可能会因为一句违心的称赞而表露好感,也可能会因为一句无意的恶语而相互敌视……敌意来太快,而好感却来之不易。

而彼此的仇恨却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亡也终于消除了家族的敌意……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是突然就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正像初生的蓓蕾,还没有迎风舒展它的嫩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