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2025/07/2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1

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通过这几年的探讨学习,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二、变“权威教”’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三、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2

三天深圳听课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在此期间,真是让人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原来可以这样教,原来课改就是这样一回事,其实课改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需要更多的是思想的解放,措施的实践。

虽然这些名师们面对的是全国排名16的优秀小学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还是会遇到困难,但是都被大师们的灵活处理,顺利而精彩地完成了教学过程。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学习程度的学生在面对相对自己而言新的知识时,都是需要有着适当、正确的引导,才能使自己走到学会新知识的彼岸。在这些老师们的身上,我们学到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引导。只有心中有着光明的曙光,才能让你朝着光的希望更好地前进。尽管我们的学生可能并没有他们这样名校学生那么的优秀,基础这么的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学生同样也需要得到这样正确的引导,由学生发展的本质规律要求,他们也渴望着得到这样符合他们成长规律教学。所谓课改,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控制学生,满堂灌,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真正采用教师为主导,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倡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的方式去体验和获得知识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既然要课改,那就肯定离不开创新,在研讨会上,看到课程与课堂教学创新的成果,虽然课堂创新教学,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书本上看了不知多少遍了,但这一次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要创新有了一定的思考。在陈洪杰老师微报告上,他说,“教学创新”是个什么玩意儿?我喜欢“玩意儿”这个词,这句话告诉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你可以采取任何你认为可以帮助你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这里他还提到一个词叫“把玩”,把教学当做“玩意儿”来把玩,自然而然地,你就能创造出各种各样适合不同教学对象的课堂教学,这也是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确是要具有创造性的。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我的课堂上,我是给学生创造很多说话的机会,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但是自己也不想,不愿意剥夺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我认为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分数很重要,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仍旧觉得自己更需要做的是充分的备课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属于学生的时间,还是要还给学生,这也是名教育家们常常所说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袁晓萍老师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的声音很美,她讲话的速度和音调很好,她给我的感觉和魅力让我仍旧记得。她对学生很亲切,但又不失师者风范。袁老师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是给学生充分地创造了说话的机会,并且通过精巧的引导,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老师想要的答案,总结推理出结论,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袁老师的《学会向学生借智慧》的微报告中,她提到了三个词,倾听,悦纳,桥接,并且每一种声音都值得你去倾听,悦纳。因为学生所表达的不一定就是你听到的,所以听完之后,一定要再询问孩子表达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先听孩子说话,还要听懂孩子说话,最后要用科学的标准的数学语言系统和小孩的语言系统桥接起来,真正做到把他们的语言为我们所用。要对学生学习程度,思维内容,学习状态“敬畏”。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向孩子借智慧。此外,袁老师的报告中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值得我们去借鉴。她说,优质的数学教育从来不只迎合儿童当下的兴趣,要从适宜的高度引导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向学生借智慧,但不意味着可以任由学生的发展和要求,毕竟孩子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还有孩子爱玩的天性所在,使得孩子建构知识的系统方式可能还不够系统,没有达到适当的高度,这也再次说明了教师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最后我想说一说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这一课,真是太精彩了,这一节课里,我看到了张老师的幽默和智慧,他在教学上的游刃有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最后让我恍然一悟的是,整节课下来,张老师是完全没有用到课件进行教学,他的教学资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张老师风趣幽默的恰到好处的精彩引导。在当下教学科技的发展下,老师和学生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学生,接受的外界信息和高科技产品都非常的多,甚至很多人都已经离不开这些高科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方便,为了求得学生的吸引,很多老师也都充分地采用各种高科技进行教学。但是张老师就呈现了一节如此精彩的纯板书的,而且还是整堂课基本只有学生板书的课堂教学。从这节课中,我是真正地体会到了多媒体教学原来真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将抽象的内隐的教学资源,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课件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是不够深刻的,也不易于学生记忆,过分的多媒体教学甚至还会给学生带来疲惫感。因此适当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和教材已有的教学素材,加上老师的适时适当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

在这短短的三天里,老师们给我们呈现了很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老师们的微报告,更是精彩绝伦。希望能够将老师们的课改精神和理念以及教学手段,细细品味,为我所用。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3

我们学校的“五小”教学模式,在摸索中逐渐成熟,成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校情的教学思路。以下是我在教学改革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双基”到“四基”的转变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教和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在课改实施中,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课程改革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我们数学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我们从普通的教书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我们的课堂,力争让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奔头。小自习,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小交流,培养了孩子与人合作、沟通、交往的能力。小展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敢于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建立。小练习,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总结,引导孩子发现规律,学会分析梳理,学会欣赏同伴。课改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

新的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有了新的要求,我们会与时俱进,不断进取,跟上时代的脚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篇4

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三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改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课堂上需要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有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解题的方法,同时有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总之,数学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