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音乐欣赏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篇1
音乐欣赏是低年级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低年级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使他们初步发展起感知、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呢?
1、多媒体技术与欣赏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学丰富而生动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它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一种联想。由于低年级学习的生活、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经常令老师尽管费尽口舌,小朋友听起来也如坠入云雾之中。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便可将欣赏时所需要的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特定画面的引导下来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2、将“道具”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受音乐意境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一样物品在大人手中也许不觉得有趣,但到了孩子们手中,便如同一件宝贝,能生出不少的玩法。采用合适的`“道具”帮助孩子们感受音乐,也不失为一种化抽象为直观的好办法。这样的话孩子们就能沉醉在音乐中,体会到音乐中延绵不断的、轻柔的美。引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无限的遐想,开启孩子们想象的闸门。
3、将游戏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音乐结构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欣赏活动,能使低年级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自然地掌握音乐知识。音乐伴随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虽反复聆听,仍乐此不疲。随着游戏次数的不断累积,孩子们对音乐知识也就了如指掌。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的音乐知识,不再是机械的、被动的、认知记忆,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中获得提高。
4、将色彩与欣赏教学有效结合,帮助低年级学生感知音乐情绪
音乐与色彩在人的感觉上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与颜色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曲调、和声、节奏、调性、音区等。它们都能使人与各种色彩联系起来。在历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风格的作曲家的作品与色彩联系起来,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瓦格纳的音乐则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在欣赏活动中,通过将色彩与音乐对应,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颜色的暗示使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乐曲的两种不同的情绪。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手段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乐学习为低年级学生所喜欢,教师应把握好这种优势条件,除知识技能的教学之外,还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篇2
作为一个“必修”的校选修课,这个学期我上的是xx老师的音乐知识欣赏选修课。十几周的学习下来,虽然未必获得什么所谓的人生感悟,又或者所谓个人修养的提高,再或者其他的一大类所谓的大道理。这些东西对于年轻叛逆的青年们来说其实是最为讨厌的,而且,由于阅历的问题,我们也真的听不入耳,记不上心。但是,xx老师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课程和贴近我们年纪的讲解让我至少也获益匪浅。
一个学期下来。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音乐宣泄出心中情绪、压力和感动就是我们对音乐最好的解释,能够从音乐中收获人生一二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一开始上课,xx老师就给我们说到:“本学期的音乐欣赏不需要你们获得什么好深入的研究之类的,这些东西一个学期也学不了。同学们只要能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就可以啦!可以出去生活的压力,缓解现代生活的浮躁虚华的心情,又或者能获得一些体会是最好的事情了。”的确,正如老师所说,音乐艺术只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东西,赋予太多就成了累赘,欣赏就更是无从谈起。
尔后,老师给我们听和讲解拉各种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并教会我们该如何去欣赏他们,那些曲调中又有何种意义。不同于越来越浮躁的现代音乐,无论是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音乐,如信天游、走西口、各种民族的特色音乐等;又或者是西方的许多传统音乐,如脍炙人口的贝多芬等人的音乐,都是贴近我们的生活,蕴涵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寄托。通过xx老师的讲解,我们可以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精神,而不是以前的似懂非懂,甚至把这些音乐当成噪音。如此,我们了解了许多,而音乐欣赏的趣味,也由其获得。
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对音乐的学习欣赏,同时也对各种乐器也认识啦一下,中国的传统乐器:最早的吹奏乐器有骨笛、骨哨等,埙,以及管、萧、笙等,让古典音乐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此外还有击奏乐器也极为常见,如罄、鼓。又或者如西方的竖琴、钢琴、提琴、萨克斯、号、吉他等等,总之,时代的发展,乐器也是一个最好的见证者。
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陪的。当然有些乐器本来就能演奏出最打动人心的音乐。古筝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钢琴的《命运交响曲》。乐器欣赏本身就是一门音乐欣赏,如果用乐器来代表音乐这是不为过的。在不同的乐器奏乐中我们在寻找着属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谛。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就在对不同乐器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的诠释有这深刻的体会。
这学期的音乐欣赏课一眨眼就即将结束了而我与音乐之间联系是那样的没完没了、永远都不会完结。这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使我对音乐有了另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我的音乐之旅才刚刚开始。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篇3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
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要知道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还是一个教会我们感受高品质生活的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教会了我们面对高品质、有意义的东西是要慢慢的静下心来去理解、品味、感受。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 篇4
什么是音乐欣赏呢?有人认为,一个人带上耳机,聆听录音机里的音乐或者是放着音乐,手里拿着小说,嘴里嚼着口香糖,躺在沙发上,似听非听地让音乐流过就是音乐欣赏。其实,所谓的“音乐欣赏”应该是学习理解的音乐享受。
有的学生告诉我:“我很喜欢音乐,但是我分不出好坏来。”有的学生会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所以不会欣赏音乐。”有的干脆说:“我是音盲音痴,所以不懂音乐。”学生的这些话,让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究竟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呢?
拿破仑说过:“一曲音乐胜过百回说教”,我们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竟然感动得青衫尽湿,那么音乐到底说了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这一切 !
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有良好的音乐教养。
从开学初,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文化教养的重要表现。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以安定、专注的心情去聆听、欣赏音乐。要告诉他们,烦躁不安或注意力分散,都是不可能从音乐中得到美感的,也不能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在哪里,无论以什么方式聆听音乐,都要全神贯注,养成肃静地听赏音乐的好习惯。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
1 、唱片、录影带的欣赏: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资料将国内或国际著名的演奏家、歌唱家、演奏团体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欣赏的领域。这样的欣赏能获得时间与空间上的便利。
2 、示范欣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唱或范奏表演。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与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如果要进行范唱或范奏,最好在课前稍加练习,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能邀请到著名的歌唱家、演奏家或演奏团体到学校来做演唱演奏,作为欣赏课的辅助,也能获得很好的示范效果。例如 20xx 年 4 月,同安一中在校园艺术节期间邀请了厦门大学的教授、著名古埙演奏家赵良山老师来校进行“中国民族管乐”的讲座,讲座进行得非常成功,赵教授精湛的演奏和曲折的艺术人生经历,震撼了学生们,学生的反响热烈。
3 、学生间彼此的欣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唱奏表演,然后彼此欣赏,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教育,对学生自我完成表现的教育,使他们有勇气表现自己,也能有认真欣赏别人表演的好习惯。
三、有效的音乐欣赏指导法:
1 、注重欣赏气氛:音乐欣赏的气氛非常重要。音乐欣赏最好要在隔音设备极佳的视听教室内实施,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所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应保持认真聆听的态度,可以站在讲台上或干脆与学生坐在一起欣赏音乐,这样学生会觉得十分亲切,教师也能详细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种种反应。
2 、欣赏前的讲解:我们再欣赏作品前总要进行乐曲的`说明,但这些说明不宜过长,否则可能降低欣赏的情绪,因为即使最优秀的音乐教师,无论如何巧妙地说明,也无法充分表现音乐的本身,所以最佳的欣赏途径是音乐直接让欣赏者聆听。
3 、设置欣赏焦点:在课堂欣赏中,不能让学生茫然地听,教学过程中应提示欣赏的焦点,教师研究教材,确定适合学生程度的欣赏焦点,同一首作品,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欣赏焦点,如:
( 1 )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 2 )这段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你能哼出主题吗 ?
( 3 )这段音乐的曲式结构如何?
4 、身体反应: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确实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以下方法来把握节奏:
( 1 )以手拍节奏或用笔指挥节拍的基本动作;
( 2 )演奏打击乐器配合乐曲的节奏等。
5 、描绘乐曲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之后,以说、写、画、演等形式,描绘出乐曲的感受,如欣赏完艺术歌曲《春晓》后,可以让学生用简笔画、写短文、配乐诗朗诵的形式来抒发对春天的热爱。
6 、欣赏乐曲的时间:有的乐曲完整欣赏很长,这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学生的注意力能维持多久,也许高中生注意力能集中久一点,但初中生可能会短一些,所以,不一定所有的乐曲都要完整欣赏,才认为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7 、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机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态度以及聆听音乐会的礼貌和习惯。有的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从未现场欣赏过音乐会,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怎样做一个文明的观众。如在欣赏音乐会时,应注意乐曲进行中不走动,还应关闭一切通讯设备,迟到时要等到乐曲告一段落才能进场,乐章停顿时不能鼓掌,演员谢幕后观众要注意有礼貌退场等细节。
8 、音乐欣赏生活化:除了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外,教师应促使课堂上的音乐欣赏得到延伸,得以生活化。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每天接触更多的还是
港台的通俗歌曲,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适当的将广播电视方面的有教育价值的音乐欣赏节目,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增加一些欣赏的机会,这也能弥补音乐欣赏课上音像资料的不足。如每年的五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都会举行全国的歌手大奖赛或舞蹈大奖赛,春节期间的一系列歌舞晚会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拓展欣赏的好节目。
以上我把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做了一些交流。每个音乐教师对音乐欣赏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但不管怎样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本。我们的欣赏教学应在“普及”上做文章,我们应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普通教育,在我们教育的学生中,将来去从事音乐的人毕竟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成为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应该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教学中,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自己动手去创造音乐,从而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智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