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篇1
读了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在深深地感动之余,感觉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地责任。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孩子是上帝赐给她的最心爱的礼物。而要她把自己最心爱、最珍贵的礼物交出去,交到那些陌生人的'手里,如何能让她不焦虑、惦念?对于母亲来说,她们希望能陪孩子走过一生,但是她们也深知,雄鹰总有要搏击长空的那一天,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的洗礼!她们只能狠心把自己最心爱的礼物交出去,这才是母爱的伟大!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读到这里,从心底生起一份惶恐之情:作为一个母亲,当她们将孩子交出去的时候,就等于是一场赌博,因为她们知道孩子是输不起的。于是我一遍遍的反问自己:我能保证给每一个孩子饮之以琼浆吗?我能让每一个母亲脸上绽放灿烂的笑容吗?我能胜任如此承载历史的使命吗?我能担当起如此影响民族兴衰的重担吗?
学高方为师,身正始为范!正是因为“学高”、“身正”,老师才被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听到这些赞誉之词,我们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们准备好了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人,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道德领路人,老师,您准备好了吗?
作为老师,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看着父母对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心里装着父母的殷殷叮嘱,我们身上的责任平凡而伟大!
作为老师,每天面对一张张稚嫩而又写满求知的小脸,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对他们的父母说:“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吧!”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篇2
在一次班主任高级研修培训课上,我有幸听到了一位名师讲过的一个故事,后来经过搜索得知故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张晓风,选自其散文集,《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在网上搜罗起来,买好书,静待书到。拿到书的那一刻,饭都顾不上吃,狠狠地读了两遍,读完后,思考了很久。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二天,决定让孩子一个人去上学。因为她认为孩子的一生是属于他的,是父母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她看着孩子走出长巷,首先把“安全”交给马路,她祈求过往的车辆、行人能小心一点,善待她的孩子;孩子上的是本区的公立学校,母亲努力去信任自己国家的教育当局,是用孩子的一生来做赌注的`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我交给你一个欢实而颖悟的孩子,许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母亲的叩问深深地扎痛了我的心。是啊,我们的的教育,到底是教知识还是教做人?是教能力还是教方法?是跟风还是自主创新?我们都高喊着改革的口号,办学的理念要别具一格,可有多少学校是真正在做呢?“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老百姓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写材料时经常用的话。这几年我关注小学教育比较多,许多家长说:幼儿园时我的孩子能说会跳,能写会画,上了小学不知怎的,能说不会跳了,会写不会画了。我深思: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理念落后了,可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文凭啊,不但学历高,知识渊博,而且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也还好,为何会将孩子培养成了这样呢?在学校,我们用许多 “不准”限制了孩子的玩性,用许多“不好”否定了他们的天真,孩子没有了玩性和天真,跟木偶有什么区别,除了学习、作业、补课,他们再也没有时间玩了,家长的要求越高,教师的压力就越大,最终我们都把这些归给了社会的需求,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哪里会懂得这些呢?
当一个孩子开始读书、识字、看报、听音乐、看电视,试问: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知识的传道者啊,孩子因你们学到什么呢?学校教育将给他带来什么呢?是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这个孩子会因此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狡猾奸诈?一个家庭将一个孩子交出来,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交给教育当局,交给世界,当他向这个世界求知若渴,而我们将会给他什么呢?
我们能给的是爱,是做人的道理,规范和原则,是知识的洗礼,人情的感化。母亲啊,请你放心交出你的孩子吧!因为前进的国家,发展的教育,信任诚实的母亲,必定不会教出另类的孩子。今天,你向我们交出可爱的小男孩,请相信明天会有一个诚实上进的优秀青年出现在您的面前,您放心吧!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篇3
最近读了教育微信公众号推荐的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颇有感触。我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呢?
家长,孩子起跑线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初始素质的塑造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不比学校和老师承担的责任轻。所以,无论是在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方面,还是精神成长、智力启蒙开发、习惯与品德的培养等方面,都是一个耐心细致的过程。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抱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期望值,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和责任都付诸于学校和老师。孩子是一张白纸,到学龄入学时,家长已经在上面打好了线条和底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这幅画的。质量和绘画的难易程度。所以,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我们也要先问问自己:你交给别人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家长交给我们一个孩子,我们应如何去培育他?自己也无数次地思考过,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去对待教育事业和学生?这次读到《责任·爱心·情怀》,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确实有醍醐灌顶之感。
的确,为人师者,首先要负起一份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职业,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岗位,其最本质的存在价值是相应的责任。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责任尤其重要。面对孩子们时,老师首先会自带强烈的责任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责任感自然就会渗入到日常工作中了。
如果说责任是教育的骨架,那么,爱和情怀则是教育的神经和血肉。孩子们不仅仅需要负责任的教学,更需要情感的滋养、灵魂的丰盈,而后两者,必须依赖于施教者的爱心与情怀。如果一所学校整天只抓教学,孩子们过着单调、枯燥的日子,那么,这些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将会是苍白的。这样的学校,显然对孩子们只有责任,没有爱,也没有情怀。这样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负责任地教学,还要从心灵上关爱、温暖孩子们,多进行情感沟通和互动,并且伴以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将来走出校门的一定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热爱生活、关心世界的青年才俊。
学校去年为初二学生举行的“青春仪式”活动,师生和家长代表的发言,家长和孩子的心声与拥抱,让每个人都激情澎湃,家长和孩子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样的仪式,孩子们忽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有责任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也瞬间更懂事了。在孩子们最美好的年华,在奋斗的岁月,应该拥有最美好的回忆。平日一贯的严谨治学,体现的是责任,而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理念,又充分体现了爱和情怀。这样的集责任、爱和情怀于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孩子们、家长们和社会所需要的教育。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与测试,我基于责任,都会坚持全批全改,批改之后都会有统计和分析,以便讲评时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而对不同的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经常会单独在卷面上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对答题中出现的亮点也在卷面上给予赞扬,有时还要辅以面谈,在讲评时,也会把本次高分的学生介绍给大家,让他们在惊羡别人的同时,产生强烈的超越动机。每次测试都必有总结,一方面体现了仪式感,唤醒学生的求胜意识,让考得好的孩子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对暂时没有考好的孩子,不点名地进行分析,帮他们认清原因和问题所在,并且以幽默的语言,问他们是不是在故意隐藏实力?那么,在大家会心一笑之中,开始讲评试题,效果自然会比较理想,就不会出现睡觉和开小差现象了。这批改习题本身之,就是爱和情怀了。
在贯穿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时时处处都想到责任、爱、情怀,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对孩子们达到“尽职尽责地教”和“怡情悦心地育”为最高追求。如果所有教育从业者都能长久地、共同地努力,那么,家长发出的不再是一个问号,而是一个赞许的叹号!
读《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篇4
短文写的是一位母亲在阳台上挥手和上小学的儿子告别,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母亲怅然若失,母亲想到自己交给马路一个孩子,希望匆匆的行人别碰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交给学校一个孩子,多年以后,学校将会还她一个怎样的孩子?自己交给社会一个孩子,这世界又将会还她一个什么样的青年?母亲发出一连串的问题:世界啊,我向你交出一个可爱的小孩,而你们将会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啊?
读完文章,我深深为母亲这种对社会、学校的巨大期望所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学校的、家庭的和社会的)。多少次,新学期开学,不少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亲自送到教室,这既包含了对孩子的爱,更有对学校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孩子就交给你们了,不听话了,做错事了,你们该批评就批评,千万不要惯着他。”这是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可回想自己这七年多的教学生活,每当学生不听话,顶嘴,不遵守纪律,自己就会很生气。抱怨自己怎么摊上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有了这些想法,做老师的快乐自然与自己无缘,烦恼常常伴随着自己。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孩子们并非没有闪光点,只是我只按照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意愿,凭自己的感受去压制他们,目的是希望用自以为正确的方法去改变孩子们,结果双方都不愉快。这真是自寻烦恼,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作为老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学会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试着把每一个孩子当做一本借来的书,时间久了,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而我们也能得到孩子的理解,走进孩子的内心,我想,抱着上文中提到的母亲的想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你会体会到做老师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