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计划大全 > 正文

重要工作计划

2025/07/28计划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重要工作计划(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要工作计划 篇1

一、为什么要写工作计划

1、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工作有两种形式:

一、消极式的工作(救火式的工作:灾难和错误已经发生后再赶快处理)

二、积极式的工作(防火式的工作

:预见灾难和错误,提前计划,消除错误)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

2、计划能力是各级干部管理水平的体现

个人的发展要讲长远的职业规划,对于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人员不断增加的企业和组织来说,计划显得尤为迫切。企业小的时候,还可以不用写计划。因为企业的问题并不多,沟通与协调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少数几个领导人就把发现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企业大了,人员多了,部门多了,问题也多了,沟通也更困难了,领导精力这时也显得有限。计划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记得当时,总经理在中高层干部的例会上问大家:“有谁了解就业部的工作”,现场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几秒钟后,才有位片区负责人举起手来,然后又有一位部门负责人迟疑的举了一下手;总经理接着又问大家:“又有谁了解咨询部的工作”,这一次没有人回答;接连再问了几个部门,还是没有人回答。现场陷入了沉默,大家都在思考:为什么企业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这时,总经理说话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抱怨其他部门,为什么我们对领导有意见???,停顿片刻”,“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无形的,谁都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平级之间不知道,上下级之间也不知道,领导也不知道,这样能把工作做好吗?能没有问题吗?显然不可能。问题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工作?化无形为有形?,如何化,工作计划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参加了这次例会的人,听了这番话没有不深深被触动的。

3、通过工作计划变被动等事做变为自动自发式的做事(个人驱动—系统驱动)

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做到整体的统筹安排,个人的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通过工作计划变个人驱动的为系统驱动的管理模式,这是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怎样写好工作计划

首先要申明一点:工作计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计划的内容远比形式来的重要。我们拒绝华丽的词藻,欢迎实实在在的内容。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计划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做出一分良好的工作呢?总结当时会议上大家的发言和后来的一些说话,主要是要做到写出工作计划的四个要素。

(1)工作内容 (做什么:what)

(2)工作方法 (怎么做:how)

(3)工作分工 (谁来做:who)

(4)工作进度 (什么做完:when)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那么这个工作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不可操作的,不可检查的的。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丧失写计划的目的”。在企业里难免就会

出现“没什么必要写计划的声音”,我们改变自己的努力就可能会走入失败。

三、如何保证工作计划得到执行

工作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可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我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执行是执行人员的事情。出了问题也是执行人员自身的水平问题”。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现实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不仅仅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也是写计划的人的问题。

首先,要调查实际情况,根据本部门结合企业现实情况,做出的计划才会被很好执行。 其次,各部门每月的工作计划应该拿到例会上进行公开讨论。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其二、每个部门的工作难免会涉及到其他部门,通过讨论赢得上级支持和同级其他部门的协作。

另外,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工作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

还有,在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部门主管要经常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发现问题时,就地解决并继续前进。因为中层干部既是管理人员,同时还是一个执行人员。不应该仅仅只是做所谓的方向和原则的管理而不深入问题和现场。

最后,修订后的工作计划应该有企业领导审核与签字,并负责跟踪执行和检查。篇二:浅谈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这一次欢乐渔村公司的发展目标及规划培训,张董谈到了他的五年计划,我充分感受到了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工作计划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从广义上讲,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工作计划,比如学期工作计划、学年工作计划、活动项目计划等等。好的工作计划可以指导我们更高效的去完成工作任务,我在欢乐渔村工作也有一段时间了,接合实际的工作,这里就如何做好工作计划谈几点自己的浅显看法:

1、要清晰的把工作分成几大项,同时要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的时间,分清主次,讲求工作效率。

例如在做工作计划时,我们可以重点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归纳自己的岗位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列出工作项;第二,结合之前的工作,找出每项工作的不足之处;第三,根据经验,研究出本学期本岗位工作的具体做法,主要突出特色创新。

2、找出工作的点,这个点就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其中创新是关键。我在欢乐渔村设计部担任设计师一职,对于要设计的广告或者传单,首先都要了解这些东西要做的主题,要达到怎样的视觉效果,需要哪些相关元素,如何收集元素这些内容,以确保设计出来的东西能符合需要的效果。

3、工作计划要注重细节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战马因为丢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条马腿,由于失去了一条马腿,在战场上摔伤了背上的将军,由于受伤将军的失利,使一次重要的战役失败了,而正是由于这次战役的失败而丢掉了国家的主权。可以看出细节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粗糙的工作计划不是一个完整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即使做了,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做工作计划时要认真思考,好的工作计划应像目录树一样,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用完整的工作计划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会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计划是做好一件事、干好一份工作的重要前提,欢乐渔村的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篇三:计划的重要性

计划的重要性

许多管理学家与管理人员十分强调计划的重要性。随着未来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和组织规模的扩大,计划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美国学者r.豪斯和他的同事曾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调查了92家企业,其中17家有正式的长期计划,其余的要么仅有非正式的长期计划,要么没有长期计划。他们给出了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主要指标:销售额、股票价格、每张股票的收益、缴税后的纯报酬等。通过比较发现,有正式的长期计划的公司几乎在每个方面都优于没有长期计划的公司。 计划的重要性渗透于整个组织经营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经营的全过程,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环境的变化具有绝对性,尤其是处在当今社会,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科学技术和人的观念都处于变化之中,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变应变,面对层出不穷的无组织变量。计划工作承担着预测变化并设法消除这种变化对组织产生不良后果的任务。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计划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分析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制定出一旦这种变化发生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减少变化对组织经营的不良影响,阻止组织可能出现的混乱,并充分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当然,有些变化是无法预测的,计划时间越远,不确定性就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所掌握的有关未来的信息有限,另一方面,偶然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是,科学的预测工作可以把未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使整个组织的经营更为有效。计划工作是一项将组织的活动进行系统化的工作,它使整个组织的工作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发挥整体优势。计划工作确定了组织的目标和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的活动有序、和谐,可避免盲动和不协调带来的损失。计划工作还有助于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减少迟滞和等待时间,有助于合理使用与控制资源。

3、引起组织成员对目标的关注(目标管理)。 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内容之一,而一切计划又必须围绕目标来进行。明确的目标是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的基础。一般来说,管理人员习惯专注于当前的问题,计划则可以使他们考虑将来。此外,组织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一个有效的领导往往把制定计划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动员群众的教育过程,通过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鼓励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4、便于管理人员对组织进行控制。 计划工作所确定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是管理人员进行控制的基础。有些管理人员把计划与控制视为一把双刃剑:计划为管理活动提供控制标准,而计划的实现需要控制的保证。

重要工作计划 篇2

计划就是为实现目标而寻找资源的一系列行动。

计划管理的定义可以确定如下:

广义的计划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通常我们这样描述:

计划就是5W1H——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谁去做?怎么做?

目标是不合理的

计划有一些根本的特性需要大家了解,对于这些特性如果不了解就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在计划中,最重要的特性是两个:

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

计划的起点是目标,同样,目标也是计划的重点。因此目标对于计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目标合理,但是目标一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而预测无法合理。

为什么目标要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呢?因为目标是解决未来问题的,而不是现在的问题。设定目标的时候,并不是看企业自身具有什么资源,具有什么能力,这些企业是要考量,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判断发展的趋势以及所面对的竞争。

如果不能基于这些来设定目标,而是基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来设定,也许目标合理,能够实现,但是当目标实现的时候,也许你的企业已经被同行和市场淘汰。

所以在今后的管理中,请不要去探讨目标的合理性,因为它一定是不合理的。对于目标而言,不是探讨合理性,而是探讨必要性,这是计划的第一个特性。

计划的另一个主要的特征是行动,而且必须保证行动是合理的。

计划最真实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确保行动合理,能够找到资源,以实现不合理的目标。计划从本质上讲是寻找资源的计划,不断地寻找资源以实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不要和上司探讨目标的合理性问题,另一个是要与上司探讨资源的问题。

好的管理者,一定是承接目标,但是寻求资源。只有主动承担目标而又不断地寻找资源的人,才能够体现出经理人的本色。

很多管理者因为不了解计划的这两个最重要的特性,在日常管理中,喜欢在目标问题上和上司讨价还价,觉得如果可以让上司调整自己所要承担的目标,就会比较容易实现。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目标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可以讨价还价的是资源。

因此,目标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也就是寻找资源的行动要合理,只有行动合理了之后,目标才会实现。某种意义上讲,计划就是行动的安排。

所以我们要求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行动的计划是无效的,没有计划的行动是致命的。请在实际工作中确保计划是由行动的,而行动是有计划的。

重要工作计划 篇3

当你备好了前六种武器之后,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了,但是即使你已经做到了极致,思想中也不乏独特的闪光点,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想完成最后的突破,还差一种武器,这种武器是必备的,否则,其余六种拿在手里也只当是烧火棍,这就是成就名班主任的第七种武器——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如果出现了重要他人,实在是一件幸事,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可以在他的重要他人帮助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直奔成功,在此过程中会逐渐积累人脉资源,“重要他人”是一名班主任的人脉中最重要的。

积累人脉,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从普通老师走向名师的必备条件。这是个现实问题——一个小小班主任,即使做得再好,也需要有人发现、有人赏识,更要有人提供平台供其充分发展,否则你就永远藏在深闺人不知。虽然说做教育必须潜下心来淡泊名利,但现实是以班主任目前近乎卑微的地位而言,如果不能做出业绩,得不到认可,要想坚持到底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重要他人的意义还在于对班主任个人的奋斗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稳定其军心,坚定其信心。

什么人可以成为班主任的重要他人呢?他必须有一定权力、影响力还要懂教育,要有一双识才的慧眼和博大的胸襟,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还要有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的个性甚至缺点的雅量——这样的人是班主任生命中的贵人。他可以是一位德育主任或校长或在教育界有影响力的人,能够帮助一名普通班主任快速成长。当然,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可能不是什么领导,而只是一位前辈、同事或家人。从个人内心的角度考量,这个重要他人也许是一个业外人士,如家人、朋友,但是从班主任的发展角度考量,这些重要他人一定是在专业上能助其腾飞的人物。

重要他人尽管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会起到关键性的发现、推介作用,但很多人会认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是鲜有这样的机缘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即使暂时没有人发现,只要做到足够好,最终价值还是会被认可。(班主任工作 )对于这两种观点我有我个人的看法,我曾经撰写过一篇文章《酒好也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这个问题。除非你没有远大的理想,否则就要尽力去争取。过去我也是苦于没有人发现,没有平台,抱怨得比较多,但是我发现一味地抱怨除了把自己心态搞坏和让周围人对你反感之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于是我做了几件事:

第一,在做了十六年班主任之后再次接手新班,而且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投入到对教育的研究,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事,看了很多书;

第二,比过去更注重记录和积累,写了大量的班级日志和对教育的思考文章;

第三,注重了和外界的交流,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文章传播出去,自我推荐。

终于,在历经磨难之后,开始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公平的平台,你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思想和做法,这其中当然也可能潜藏着你的重要他人。首先注意到我的是我校新调来的德育校长,她看了我的.文章后深受感动,把我推荐给她同样也是搞德育的朋友,通过朋友的举荐,我结识了南师大搞德育研究的专家教授,这样才逐渐打开局面。我在想,如果我不坚持去写,别人怎么可能会知道我呢?所以,有时候重要他人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我也一直希望年轻的班主任不要怕吃苦,要勇挑重担,要学会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更要勇于抓住机会,促成飞跃。有一次一个学校要开一节公开课,领导要来听课,没有老师敢上,都怕上不好在领导面前丢脸,只有一个老师站出来说:你们都不上我来上,我不怕丢人。结果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这位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她就是后来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湖北名班主任桂贤娣老师。所以说挑战中也蕴含着机会,挑战难度越大,机会就越多。如果永远不敢展示自己,也就永远不会有人发现你。

有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伯乐可能比千里马还多,发出这样感慨的人自己本身就不是千里马。只要你日行千里,大家都看得见,其中包括伯乐。所以,我主张先跑起来,让伯乐们看到你奔跑的水平,才能发现你是个千里马,而不是混在马群之中坐等伯乐的慧眼。主动争取和被动等待,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就我个人成长而言,我自认为我可能是千里马,但在我从业到十几年,我坦承我一直没有全力以赴地奔跑,以至于别人只是看到了有成为千里马的潜质,却终究不是千里马。我过去的校长曾经断言我不比李镇西、魏书生老师差,只要好好做、好好总结,再做一定的宣传推荐,就一定能走出去。但我始终未能得到推荐,也未能好好做好好总结,所以,我和名家确实有很大的差距。从我意识到这点开始,就不在期期艾艾中混日子,而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激情认真地研究教育,终于在我平凡的生命中出现了若干重要他人,帮助我一步一步地走向高端。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拯救或扶持,只有自己的努力和积累到位了,重要他人自然会出现。人脉是一种资源,如同滚雪球,会越滚越大,在重要他人的帮助下,事业也会蒸蒸日上。班主任工作在刚起步时就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虚心向前辈请教,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重要他人,这些你生命中的贵人会在关键时刻祝你一臂之力,帮助你实现飞跃。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成功,人脉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愿意踏实地做人做事,想完全依赖人脉关系获得成功,而其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一种情绪,似乎只要有了人脉、搞好公关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不仅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鉴于人脉只能是在个人有了大量积累的前提之下,方能成为一个班主任走向成功的推手,所以我们只把人脉排在七种武器的最后一种。

重要工作计划 篇4

跟我们一起生存的宇宙井然有序,思辨时间管理不如计划工作。月亮饶地球一周需时29天12小时44分2.8秒,地球饶太阳一周需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而整个太阳系以每秒19.75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系之一点转动,银河系又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围绕宇宙某点转动。这种秩序以时间分秒不差为基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按照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计算着时间。

人的生命有长短,但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言,时间的速率是公平的,你的一天跟我的一天是完全一样长的,这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对人最公平的一个给予。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感觉时间是一样的平等和够用。但事实是,有的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拼命地“赶”时间、“挤”时间、“抢”时间,方才能完成相关的.工作与任务,而有的人又总是拥有充裕的时间,井井有条,从容应对,这又是为什么呢?有的人愣是要提出一个时髦概念,叫做“时间管理”,其实这是一个谬论性的管理,因为时间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怎么用心也无论你怎么浪费,时间都是按照同样的速度流逝,人就按照这个速度消耗自己的一生。你把一个不由自己主控的东西用主观意志管理起来,无异于搬起石头砸天——根本够不着,等于扯淡!既然如此,与其说去管理时间,还不如切合实际一点,按照时间的规律,把我们自己的事情规划好或者计划好,争取在单位时间里提高产出的效率,这样来得更加实际和客观。时间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但每一个个体的特征与素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对事情的知识、技能、心态、熟悉程度、所处环境等会有差别,所以就会出现完成工作的效率差异,这样才导致有的人时间总是不够用。

时间不够用对很多人都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受,与人的不安分或者超前心理有关。假设凡事都想提前完成,你就总是感觉时间紧张,工作计划《思辨时间管理不如计划工作》。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与人的自由散漫有关。明明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完成的工作,中间自以为是,故意拖延或者浪费时间,到了要交差的时候来不及了,就说时间不够用。看来,要觉得时间够用,惟有正确地规划或者计划好工作,即按照个人的特质与能力,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与条件,把相关工作内容按照一定的时间效率预置进去,就可以了。规划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比较容易,但由于工作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由很多人一起完成,这样规划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综合平衡。所以,在规划一个团队工作进度的时候,要考虑步骤、个体进度,并且按照木桶理论取最慢的为标准,这样,整个工作的进度就在计划之内能够完成,也减少了一些因为考虑不周或者个体冒进带来的不和谐和矛盾摩擦。

有人还不服气,非要说时间是可以像海绵挤水一样“挤”出来的,时间是可以“抢”出来的,时间是需要“追赶”的。如果说这些个说法跟“时间管理”一样成了人们的一种约定俗成,倒也无所谓,但是确实给人以误解,害人不浅,我们不能不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对时间进行思辨的主要原因,就是要以一种负责的态度告诉人们,不要不自量力地试图对时间去做什么举动,而要从自身找原因,顺应时间的规律,从而也能少些烦恼。事实上,你有那功夫琢磨如何去挤时间、抢时间、赶时间,还不如想想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中国的土说法更有效果,这句话恰恰是告诉人们要预先把事情规划好,之后就可以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否则就是欲速则不达,或者越忙越乱,时间越不够用。我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不紧张的时候,比如等候公共汽车或者在塞车,有种时间过得很慢的感觉,反过来,你要去赶飞机、赶火车,就剩差不多的时间了,你无论怎么飞速前进,都觉得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这一方面说明时间跟紧张的感觉有关,一方面说明你越想抢、挤,你越没有时间(也是感觉),但时间依然是按照一定的速度在消逝。因此,我们不妨多说“赶工作”、“抢工作”、“挤工作”,这至少说明一个人总想在有效的时间里尽个人最大努力去完成更多的事情,在自身做文章,如提高技能、调整心态等,这样就能达到“心想事成”,因为你没有花时间在奢望改造客观的时间体系。我老婆说,我发表这篇文章一定会招来一片骂声,理由是,当你要送一个病人去医院的时候,病人都快不行了,你能不“抢”时间吗?难道还要慢悠悠的?难道还要计划好再去吗?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要责问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这里的很多人都可能被约定俗成的说法所错误引导,忽视了时间的客观性,错误地把“快速送人”说成了“抓紧时间”。至于在这种紧急关头,还要不要计划一下呢?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有的人习惯说“举起枪就打鸟,总能打到一只”,我看未必,还是要“瞄准了再打,这样能保证有效果且不浪费子弹”,送病人也要尽快规划好路线与科室,但不要浪费时间。金玉良言:1、合理地利用时间,不要浪费时间,但不要奢望去“管理时间”、“抢”时间、“挤”时间,更不要“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