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悲惨世界》读书心得(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篇1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盘。读一本好书就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师。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的确,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一本好书,可以照亮我们前进的路程;一本好书,可以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悲惨世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终于获得了自由,由于他犯有前科,尽管他有着强健的身体,仍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就连他的好意有时也往往会遭到人们的误解。他收养了一个女孩并把她抚养成人,他还在枪林弹雨中战斗、救助别人。我很佩服冉阿让,他是一个英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市长,化名马德兰,有一个罪犯被认定是冉阿让,准备被处死时,马德兰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救下那个罪犯,当我看到这一部分时,我十分感动,我对他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冉阿让是一个正直、勇敢、善良的人,他为他人做出了许多贡献,却不求回报。他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帮助别人找回珂赛特,他这种为他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悲惨世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篇2
看完《悲惨世界》一书,我的眼前始终浮现着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他乐于助人淳朴善良品格高尚,虽然由于生活所迫曾犯过一些错,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人格,因为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在艰辛和逆境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因偷了一块面包被抓住,关进监狱出狱后一心想报复的`他受教主的感化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并立志从善,他来到蒙特亿改名马德兰开办工厂成了富翁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当上了市长。然而为人正直的他由于不想让别人替他顶罪又被抓进监狱……
多么善良的冉阿让以德报怨乐于助人抚养孤女不求回报。为了让珂赛特获得幸福勇于坦言自己的真实身份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崧的爱心啊!虽然一再地受人们的误解和歧视但冉阿让始终默默地遵守对主教的诺言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我为冉阿让而感动,如果我们都能像冉阿让那样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尽自己所能去改正,以一颗博爱的心去看世界,那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我为冉阿让而难过如果人人都像主教那样有一颗宽容热情的心,那我们的世界将充满温暖。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篇3
我手捧着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津津有味地看着:失业工人冉阿让因为生活贫因,偷了一块面包,被抓住监狱,他因多次逃狱,延长刑期。出狱后,冉阿让受教主的感化立志从善,他对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毫无所求,对犯了错误的人宽宏大量。终于他当上了事长。然而,历尽种。种曲折又被抓进监狱……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读不下去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时我想起了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冉阿让也不例外,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样有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的过去呢?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生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将目光局限于犯错误的人身上,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把心放宽一点。
这时,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记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电视机上摆放着两只闪着银光的水晶天鹅摆设,觉得非常有趣,便伸手从电视机上取下来。“嘭……”水晶摆设竟然让我打碎了,当时因为没人在家,我以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可是,这件事却被妈妈知道了,他拉着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妈妈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让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小姨:“我…我…,小姨,对不起!”我低着头,不敢望小姨。“怎么啦?”小姨摸了摸我的头问,这时,我已经落泪了,眼泪不由地流下来。小姨知道了这件事后,并没有骂我,还表扬了我勇于承认错误是个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泪了,我被小姨的那颗宽容的心所感动了。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心灵深处涌起并波动全身每一条神经的震颤,是心弦在真善美的弹拨下奏出的美妙音乐,是平静的情感之湖投进一粒石子泛起的阵阵涟漪,是心与心的感应,是绚丽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让,米里哀教主、小姨这些人物所感动吗?
“在种。种艰辛和逆境中,他不断地完善自己,为贫穷和值得同情的人们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悲惨世界》的结尾,冉阿让和
这个悲惨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别了。但是,本性并不坏的冉阿让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篇4
在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深入细致地了解了本书的作者,法国著名作家,世界级文学巨匠——雨果。在阅读之前,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发自内心的认为,这必是一本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感悟这本小说之前,深入细致地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悲惨世界》是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在法国小说乃至世界小说创作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而且可以说是更加巍然耸立的丰碑。雨果作为世界杰出小说家的声誉从此稳固确立了。说它较之《巴黎圣母院》更为重要,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巴黎圣母院》以中世纪末期为故事背景,通过曲折的手法反映当时的法国社会,而《悲惨世界》则直接描绘了十九世纪初期,即复辟王朝时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国社会,因此更具有现实感。《悲惨世界》写作时间很长,毕竟是雨果呕心沥血之作!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雨果便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他为死刑所困扰,参观了一些监狱和苦役场:一八二七年参观了比塞特尔的监狱,一八三四年参观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监,一八三九年参观了土伦的趸船。而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直接动机来自于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比埃尔·莫得穷苦农民,因饥饿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找活干又处处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着手收集有关米奥里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这样,他就掌握了这部小说的原始素材,开始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圣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然而,作者还迟迟未动,继续收集素材,在此基础上还发表了几部小说,目睹了大量的社会现实。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才开始创作,直到1862年,这部巨著终于问世。而从小说的构思到出版,期间延宕三十余年。在这三十年间,物是人非,发生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他从一位文坛领袖、一名政坛显赫变成了一名一文不名的流亡者,生活与社会地位的巨变使这位文学巨匠以一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审视这个社会,洗礼自己的思想与灵魂。
正是经过了如此多的艰苦与磨难的洗礼,收集了大量的社会现实资料以后,雨果才写出了《悲惨世界》这部人类历史上永恒的瑰宝,而这写作的过程与经历本身就是一部悲惨史,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取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讨论了令人感动的写作经历与背景之后,让我们领略一下这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感悟与思考吧。
《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用其卓越的艺术手法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由于被逼无奈为其外甥偷了一块面包,残酷的社会与法律判处他苦役十九年。出狱后,他处处碰壁,没有一个人感收留他,哪怕是个吃饭的地反也没有,他已经彻底地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当他如此无助的时候,一个主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放弃了邪恶的念头,树立起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他的仁慈与善良,又成为马德兰市的市长。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恶浊的社会玷污后,受到了众人的嘲弄,她的女儿珂赛特也被别人当作奴隶,遭受百般折磨。最后还是被越狱的冉阿让所救……
作者以冉阿让坎坷不凡的一生作为线索,为读者揭露了当时社会大量的现实,我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感悟一:
当时的冉阿让,这么一位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既然会为了给自己的外甥填饱肚子而去偷窃一块面包,难道社会连一个小孩也养不活吗?难道这么一位年轻人连养活自己和一个小孩的机会都没有吗?难道这就是当时所有穷人要面对的现实吗?可想而知,当时的法国社会穷苦潦倒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再者当冉阿让被捕后,居然被判了19年的苦役,这样的量刑不是太重了吗?而且他的.动机是情有可源,难道不该从轻发落吗?这个社会的同情心在哪里?它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在哪里?这难道不是对当时社会最强有力的控诉吗?
感悟二:
当冉阿让刑满出狱以后,这个社会对他的态度令人不可思议,似乎这样的人就没有生存的这个社会上的权利了,饭馆容不下他,百姓害怕他。这样的待遇使他沮丧痛苦到了极点,他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想要报复这个社会,他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在这样的时刻,我想可能只有上帝能够拯救他了。在与一位唯一可以接纳他的主教接触后,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那个已经被仇恨所包裹的自我,那个当初愿意为一个小生命而去偷窃的自我。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说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这个社会的丑恶现实使我们自己丑化了,我们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感悟三:
冉阿让在受到主教的感化以后,他便隐姓埋名并转型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打算以德报怨,尽量地用自己赚来的钱去帮助那些穷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正是由于这种高尚的德操,他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并极力地推荐他当市长,这样一位勤政爱民的马德兰市长出现了。本来当个小商人也就相安无事了,可偏偏又当上了市长,成为了当地真正的风云人物,这就惹来了很多人的注意。好景不长啊,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发现了他的密码,认出了马德兰市长正是当年的苦役犯冉阿让,于是乎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较量就从此拉开了序幕。一个无怨无悔依旧老老实实地为社会出钱出力,一个死死地认定这样的一个苦役犯不可能痛改前非,他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两个人之间就上演了一出出猫捉老鼠的游戏。沙威警探绝对是一位尽心尽职的好警察,可他受这个丑恶社会的熏陶太久了,变成了这个社会统治阶级的工具,他们养的刽子手,他只对这个社会普遍价值观服务,似乎怎么也容不下一位洗心革面的苦役犯。虽然在后来的较量当中他也看到了冉阿让那令人敬畏的表现,但他始终还是很难相信,因为他见过太多的这种人了,没有一个会真正变成好人的,他似乎就不觉得这里会有一个意外。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沙威警探的错误判断是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社会制度的局限。我们不能过多的要求他,要知道他也是社会的牺牲品啊,从他最后的结局中我们就能看出。
感悟四:
晚年的冉阿让似乎有过那么一段幸福的时光,他与自己收养的小女孩珂赛特度过了一段相依为命的日子。但是老天似乎还是不太眷顾这位“满身是伤”的老人,他还是被认识的人发现了,因此他也差点就葬送了女儿的幸福。在这种抉择的时刻,他再一次选择牺牲自己,在心爱的女儿和女儿的幸福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宁愿一个人孤独终老。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内心还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为自己对社会所奉献的爱无怨无悔……
他这种在爱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真的很令人感动,有人说爱是自私的,而我说爱应该是无私的。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来死去,是人生自然地规律;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样道理。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丑恶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也看到了“爱”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我很幸运能生活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当然我们的社会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公平的问题、贫富差距的问题、道德文化缺失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全社会的成员齐声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发展呐喊助威,并给出自己实际的贡献,那么更美好的共产主义就离我们不远了。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篇5
前几天看完了《悲惨世界》这本书。书中的主角冉阿让,终于变成了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本书让我感到非常震惊。
悲惨世界写道,苦役犯冉阿让被莫里哀神父救下,成了一个非常善良诚实的富翁,当上了市长。他当市长时,为了防止查马迪受委屈,不惜上法庭承认自己是苦役犯冉阿让,再次被关进监狱。然后冉阿让逃走了,他收养了可怜的珂赛特来代替芳汀。后来,他和珂赛特不得不躲在尼姑庵里,以躲避侦探沙威的追捕。珂赛特在尼姑庵里上寄宿学校,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后,冉阿让给了珂赛特60万法郎。这是他以前赚的所有钱,但他只留了500法郎过日子。珂赛特结婚那天,冉阿让告诉珂赛特的男朋友马吕斯,他曾是一个囚犯。马吕斯很吃惊,但不知所措。后来,马吕斯得知冉阿让在战场上救了他,冉阿让的形象突然在马吕斯心中变得崇高起来。于是马吕斯带着珂赛特去找冉阿让住的地方,想带他到自己家里养老。但是这时冉阿让的生命结束了,他在马吕斯和珂赛特面前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看完这本书,觉得冉阿让真的很高尚。虽然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后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的崇高。因为神父救了他,神父曾经对他说:“如果你从那个悲惨的地方出来,憎恨这个世界,那就太可怜了。如果你对别人还有慈善、爱与和平,那么你比我们任何人都高贵。”是的,如果你总是想着自己的不幸,讨厌这个世界,那么你是无法挽回的.。如果你受了委屈,不开心,但仍然有一颗爱与和平的心,帮助和温暖别人,你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你会比任何人都高贵。父亲说得很好!
我们也必须成为像冉阿让和牧师这样的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