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名人传》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名人传》读后感“自由和进步是艺术的目标,正如它们是我们整个人生的目标一样”,这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这本名著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的罗曼·罗兰,此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组成。这三篇传记,每篇都让我有所启发。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贝多芬传》。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音乐上,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体弱多病。到30岁,听力逐渐衰退,作为音乐家,这是致命的打击,性格坚毅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继续在音乐道路上前进着。中年的他,听力已完全衰退,只能用笔来与人交流,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停下创作的脚步,而是抛开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怀抱,继续谱写着不朽的音乐篇章。《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所有作品中我最熟悉也最喜爱的作品。贝多芬眼中的英雄是那么的勇敢、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就像贝多芬本人一样用痛苦谱写与命运抗争的音乐。每当我闭上眼睛,用心倾听这首曲子时,脑海就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位勇敢的骑士,手拿利剑,困难、挫折和痛苦就像敌人,骑士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遇到敌人,骑士没有闪躲,而是一路砍杀,越挫越勇,最后凯旋归来。每当曲终时,我慢慢睁开眼睛,我发现自己渐渐有了勇气,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战胜自己的勇气。
从这以后,每当我气馁时,就在心里默默哼唱《命运交响曲》,鼓励自己要像贝多芬那样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沉沦,要做扼住命运喉咙的强者!“人啊,你应当自强不息!”这是贝多芬告诫人们的一句话。是的,人不能依附于草木,用坚韧果敢的心创造生活,创造艺术!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阴沉一片,下了几天的雨仍旧不肯停。
一个人静静地趴在窗边,耳边想着一首首动听的乐曲,“给我翅膀,让我可以翱翔,给我力量,是你让我变坚强……“望着窗外的毛毛细雨与那挺拔的竹,不禁让我想起了《名人传》中的主角。
曾经的我多次抱怨,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平?可现在想想,老天是无法让每个人都公平的,如同《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一样。贝多芬是读完《名人传》后一位让我从心底肃然起敬的人物。他有着一颗执着的心,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震撼人心的交响乐。从小学到初中,我虽然了解到贝多芬追梦之路的执著,但我却从不知面对双耳失聪的现实打击,贝多芬是如何坚持的`,也许现在我才渐渐地懂了:他有着一颗从未放弃过理想的心。贝多芬经历磨难,所以取得成功。但我呢?面对每次考试的失利,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懂得去努力。
“考这么差呀,怎么会这样呢?”“我也不知道,我努力了。”这是最常见的对话,也是我最不喜欢听到的对话,虽然读书很重要,但是没有目标的读书还是如平常一样。读书有目标,且要努力去完成。
贝多芬的不懈追求,最终取得了成功,因为他说过:“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成功了。
谁也无法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坎坷与磨难,现在我要把磨难当成最好的礼物,磨难也许会让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越战越勇。
贝多芬的人生告诉我,没有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理想离我并不远,只要努力,成功近在眼前。
《名人传》读后感 篇3
罗曼·罗兰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她的《名人传》最为著名。近期,我阅读了这部经典的名著。
罗曼·罗兰作为一名法国人道主义作家,以感人至深的笔墨,道出了这三位巨人不屈的精神和桀骜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贝多芬。这三人经历并不相同,又似乎相同,那就是他们内在的精神。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精神,面对挫折和困境,他们坚韧不拔,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寻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们命运坎坷,但又一次次爬起,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坚持着,直至他们归去自己心中的净土。
整本书中,《贝多芬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贝多芬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古典音乐家,可有谁能想到这竟会是一个聋子?音乐存在于他的脑海中,内心的音乐,特别清晰、悦耳。他的心聆听到了一种天籁之音,所以,他才能不断创作出优秀的曲目,为后人所敬仰。我深深折服于他,命运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可他终究还是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当那《命运交响曲》又一次再现,我的`心已被震撼。
父亲告诉我,读人物传记不仅仅要了解人物的生平,更要发掘他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并为己所用。我对父亲的话深有感触。在今天这个人气躁动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透彻的了解一个人?这个时代需要的不是灯红酒绿,不是歌舞升平,而应该认识伟人,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丝略显消极的话语,可我们毕竟要认识到,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一个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抛弃浮华,留下沉稳,在这个大的时代浪潮中,掀起狂澜,让后人也为我们惊叹,让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伟人如良师,伟人如益友,伟人如好书,伟人就像一个个里程碑,给我们留下前进的标记。伟人的光芒璀璨,伟人的光芒无限。
就让这光芒照亮我们的生命,照进一片春天!
《名人传》读后感 篇4
近日在翻书柜时,无意间发现了一本厚厚的《名人传》,安静地藏在书柜的角落,名人传读后感400字。粗糙的书皮看起来十分古老,应当是父亲少年时代读的,出于好奇心,我泡上了一杯香郁的奶茶,坐在家中老藤椅上,开始了阅读。打开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了眼帘,音乐巨人——贝多芬……
不到三天的功夫,我读完了这本叙述了三位不同领域天才生平的书。也许是对贝多芬十分熟悉,也许是对贝多芬的生活感到十分的同情,读完《贝多芬传》,我的感触颇深。
罗曼罗兰运用简洁、直接的语言大致描写了贝多芬的生平经历。降世波恩,悲惨童年,闯荡维也纳,人生巅峰——《第九交响曲》以及巨星陨落——1827。
贝多芬从小便热爱音乐,22岁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几年过去,他仍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1806年,他坠入了爱情的海洋,创作了纯洁如花的《第四交响曲》,大受大众欢迎,1824年,他到达了音乐的巅峰,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并在1827年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这也许便是贝多芬音乐天赋的来源。但家庭对贝多芬的音乐历程并没有起到过多的促进作用。贝多芬的家境贫困,很小时就要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他的父亲还逼着贝多芬练琴,指望着今后靠他养老。家庭的困窘,父亲的逼迫,并没有让童年的贝多芬对音乐失去兴趣。他在22岁的那年离开了美丽的家乡。对于家乡人来说,这也许是很难理解的,留在波恩,娶个妻子,时不时到美丽的莱茵河边踏青,坐在草地上遥望头顶淡淡的浮云,过一生安静、平淡、祥和的生活不是挺好?其实不然,有的人的梦想是带着妻儿过着闲适的生活,而有的人梦想成为世界顶级的音乐家,为人类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天才的使命就是让世界科技、文化有更快的发展,音乐巨人贝多芬将一生都献给了音乐,终生没有妻室。
《名人传》读后感 篇5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说在《名人传》中,贝多芬是我最羡慕的,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音乐培养;米开朗琪罗是我最同情的,他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托尔斯泰是我最欣赏的,他以笔代嘴高声批判者贵族人群和上流社会道德的败坏。他们都年纪轻轻却承受着亲人离去的苦痛;他们都初出茅庐,但各自才华横溢;他们都是凡夫俗子,却有着一般人少有的努力、耐心和顽强。他们的一切品质印证着这本书的又一个名字“巨人三传”!
相比贝多芬,我是怯懦的。如果我耳朵聋了,我肯定会大哭大闹,终日抱怨上天的不公,从此一蹶不振,丝毫不会考虑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缺陷,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而贝多芬不同,他能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能与人交谈,就把自己的意愿写在纸上;不能谱曲,就用牙齿抵住一根固定在钢琴上的木棒铅笔来感受早已烂熟于心的琴声的震动,从此完成了轰动世界的诸多交响曲。不得不说,此刻我对贝多芬的一生不仅是羡慕,更多的是佩服,
米开朗琪罗,我心中的天才,居然能使自己的老师嫉妒自己的作品,可见其功夫了得。而他却被征服,被囚禁在广阔而寂寞的'皇宫之中,浓缩了自己的一生,单调且痛苦不堪、终日按主人的命令制作各种艺术品,不愿反抗。也许在他看来,放弃成功、坚持隐忍是精神升华的前提。
而托尔斯泰,就如同我景仰的鲁迅,都生存于复杂阴暗的社会,目睹着同为犯人的人们被现实残酷的分成三六九等,心中郁闷,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领导反抗,只能用文字,这杀人不见血的刀一样的文字刺向贵族的要害,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懑,向人间传播光明的种子。由此,我自己给托尔斯泰起了一个别号“笔锋刀手”。
《名人传》是一本意义深远的教育书,它使我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亦成为我更加热爱生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