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青春在》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梦在青春在》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在青春在》读后感 篇1
这本书收录了他近年来的随笔、演讲实录及媒体报道等。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在追梦的路途中一路向前,绝不向现实低头、妥协,并最终成就梦想中的人生。商场如战场,他笑谈“浑水攻击新东方”阻击战;人生如戏,他调侃热映的《中国合伙人》,说饰演自己的黄晓明不及自己帅,因为经历的风霜都刻在50岁男人的每一条皱纹里。除了对个人奋斗经历的深情回顾,他还用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新东方成立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及变革之路。面对时代的剧烈变革,他说新东方和自己“宁可死在改革的路上,也不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他在书中激扬文字,热情鼓励学生、创业者和同行,全书充满了理想主义和励志色彩。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他教导我们,你的成功跟你所上的大学没有必然的联系,跟你内心的冲动有关系,跟你内心的渴望有关系。他常常说,一个人可以过贫困的生活,一个人可以过孤独的生活,但是一个人不能过没有火焰的生活,一个人不能过内心没有渴望和向往的生活。书中所说的渴望不是指你每天渴望吃一顿饭,不是说你每天渴望喝两瓶啤酒,不是说你每天渴望交几个男朋友或女朋友,尽管你可以有这些渴望,但是一个人应该有更大的`渴望。这份渴望就是渴望自己能够变得伟大,渴望自己能够成功,渴望自己能够有影响力,渴望自己能够养活自己、养活家庭,渴望自己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种渴望就是你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一个人就像一颗植物,如果内心没有长大的种子,就永远长不大。如果你内心只是草的种子,你就是草;如果你内心是树的种子,你必然会长成树。在人的心里,树的种子和草的种子是可以变换的,不像自然界,让松树的种子长成杨树是不太容易的,让草的种子长成松树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是可变得,人的改变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只要你的内心想要把自己变得更崇高、变得伟大,你就能改变。所以,我们都要做到一点,就是要有一颗渴望自己成长的种子。
不管今天你的环境如何,不管今天你身处何地,只要你心中有生命的热情,只要你相信你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你相信努力和奋斗的力量,你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梦在青春在》读后感 篇2
——题记
今年暑假,我的一位朋友推荐我去读王锋的《愿你道路漫长》,名字倒是挺文艺的。问及原因,朋友说:“只是我最近在读罢了,而且我认为你会和我一样喜欢上这本书。”带着一种莫名的笃定。
大概是我与朋友的品味相似,又或者是他对我的了解,反正现在的我正坐在我的书桌上写着我对读完这本书的感想,成为了下一个推荐这本书的人。
书的作者是王锋,不熟悉国内时尚圈的我起初并不知道这位自2008年至今的gq总监在我国时尚圈的地位,大概只能从陈坤、冯唐为其作序推荐以及书中对奢侈品牌、世界各国的那些偏僻小镇的描写中窥之一二。这本书与其他书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只是将《智族gq》七年间的卷首语做了个汇总,然后装订成册,再请一些老朋友作个序,添个文艺的书名罢了。只是这些精致而饱满的文字,被称为中国杂志最好的主编卷首语之一。
人们常说,读书,是心灵间的沟通。诚然,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我所记住的不是书中那些跨越古今中外的故事或秀场,而是在这些故事背后的那个超脱冷静的作者。
我一向认为,外表谦逊温和的人,内心大多坚定有力。内心境界在山上的人,不会认为自己在山上,更不会用所谓的高姿态去俯视众生,他们会更谦卑,更懂得低入尘埃,更有温度,更富有关怀与理性,这是作者的文字给我的触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向我推荐这本书的那位朋友与作者倒有着不少的相同点。大多数人都好像一片落叶,在空气中飘舞、翻卷,摇摇摆摆地落到地面上。可也有一些人,为数不多的一些人,像沿着一条固定轨道运行的星星,没有风能吹到它们,它们有着自身的规律的'轨道。
在书的后记里,作者坦言自己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窘况——纸媒体的命运像夏天的黄昏,黑夜正在慢慢降临。行业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冲出重围,慨然创业。他将自己形容成“一个打扫战场的老兵,”在遍布四周的凉雾里,目送队伍远去。他说:“我七年前杂志创刊时绝没有想到这样的境况。”
你或许想问,那作者该怎么办呢?
时间是一个巨大的滑坡,坠落时每个人的宿命。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我尊重那些身体滑落内心升腾的人。就像作者说他内心一点儿也不忧伤,因为自己的杂志有幸赶上了中国杂志业最蓬勃发展的十年。接受这个行业的衰落,与当年跟随他一起成长一样,都是我们生命中让人怀望的旅程。
与其相对的,我的那位朋友也在用一颗年轻的心去面对着他的窘况。
奇怪的动物会被保护起来,奇怪的人却往往受人排挤。这个时代里,有太多的庸才且固步自封者也不少,他们不仅偏安一隅还要拽住别人的裤脚。我的朋友一直拒绝并奋力挣脱社会的固有教条,像个英勇的开创者和诚恳的实践者。
而如今,他也成功了。
前段时间突然想起来我的那位朋友几年来不曾改变的座右铭——梦想是陪我睡觉的东西,不实现他我会失眠。
“所以说,梦想实现后的你有什么不一样吗?”我问道。
“也没什么不一样吧,”他顿了顿,随即笑道,“然后我发现好像实现了梦想也还是会失眠。”他显得有些无奈。
我们都笑了起来。是的,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梦在青春在》读后感 篇3
我非常有幸地通过学校订购这本青春励志的书籍――《致青春,忆梦锦年》。对于这本书,我和我的妈妈一同阅读此书,让我从这本书中收获青春的正能量,让妈妈怀念她已逝去的青春。
这本书是由上百篇青春的励志故事组成,这里的一则则故事有关青春懵懂的,有关于世间温暖的,也有关于人生之路的……其内容都很充实、多彩。就是这样一篇篇小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让我们深受启示。《致青春,忆梦锦年》中我最喜欢那个叫高闪闪的女孩,她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非常的自卑,经常羡慕她人。就是这样一个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从她自己的'时光中破茧成蝶,摆脱了少年的阴影,有着优秀的业绩,讨人喜爱。从这则故事中,明白了:不要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在奋斗的协助下,再经历岁月的磨练后,每个人都会发出属于她自己的光芒,在自己的时光中破茧而出,飞向遥远的地方。
《梦在青春在》读后感 篇4
最近在读俞敏洪老师的著作《梦在青春在》,整本书已读过半。这要是在早几年,我能耐着性子翻上几页就算不错了。大抵这就是成长吧。
不管成长对我是好处多些还是坏处多些,我们总该要感谢成长的。不过不要误认为人从呱呱坠地到20岁,然后到30岁,再到40岁,再到老态龙钟,才叫成长。年龄只是成长的一个要素。
俞老师在《梦在青春在》中提到的最多的是他的新东方以及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当然也很多次提到电影《中国合伙人》,因为电影整个故事的主线是新东方发展的主线。电影中的成东青也是俞老师的缩影。所以我又从新把《中国合伙人》看了一遍。我想不仅是俞老师和他的朋友们会为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热泪盈眶。我乃至更多的人都会为这个故事热泪盈眶。你若有梦想,不防也来看一遍《中国合伙人》。不管你现在是成功还是失败,总能给你些许激励。
俞老师是农村出身,是农民家的孩子,父母大字不识。后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北大名校。这完全是他自己的努力。很多人取笑他是农村的,取笑他是土鳖。但这都没有影响他的成功。现在他创立的新东方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这成就是很多出身名门出身富贵之家的人所望尘莫及的。正如俞老师说的“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的卑微,只要他在前行的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很远的距离。你会发现他不断地成长,不断的取得你想象不到的成就。”
是的,如七堇年说的“要有为朴实的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我自身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过于自卑的人。但我从来不怨天尤人。我是一个在前行路上的人,我是一个独立、坚强、勇敢、自由、而有梦想的人。
也有人会常常取笑我。但我都会一笑而过。一来他说的确实是事实,二来我没必要反驳,弄得大家脸红脖子粗,伤了和气根本没有必要。反而得不偿失。其实我是一个很贪玩很疯的一个人。若是你见我的时候很文静,多半是身边没有知心的朋友或者场合不允许。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好过。以至于中考、高考落榜,这一点也不意外。
高中的时候我就读于颍上四中,四中前身是师范学校,那时候名声还是比较好的,后来转型为高中,声誉大跌。而我恰恰就去了四中。有次在街上闲逛遇到初中的同班同学,相互寒暄之后问起各自去了哪里。他说他在一中,语气充满傲气。我回答他说我去了四中,他显然十分不屑的说怎么去了四中那么差的学校。我也只好说成绩不好,没办法。他听得哈哈大笑,得意地扬长而去。这同学以前与我同班。我多少从其他同学那里听了些关于他的事情。不知道是他祖上留下来的,还是父母在哪里结识一些颇有能耐的人,发了点横财。所以平日里他总是一身名贵的'衣服,出手阔绰,招摇大摆的行走在校园。所以即便他不参加中考,然后出现在一中的教室,恐怕也不足为奇。
他这样的,有没有梦想,成不成长是都没有多大关系的。即便他不背书,不做题,等他高中毕业,一定会有一所名校等他去读。而我们就不一样,我们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广泛的人脉,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梦想,跌跌撞撞的成长。
俞老师说,他高考考了三次,最后还是考上了北大;他每晚要看三十页的书,不然他睡不着;他和朋友创立了新东方。他说:“我们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是的,他们既然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很小的时候,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要从小就立下志向。所以我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就有愿望,三个愿望:一是让天下的所有人幸福;二是让自己的家庭幸福;三是让自己有所作为。这三个愿望看是很滑稽,直到今天,我还是这么渴望,只是这些不是我一个人就可已完成的。天下幸福,是需要天下的人共同努力。况且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来了。以前这是愿望,愿望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但我都要把它变为祝福。祝福这天下的人都能够幸福。
俞老师说他最喜欢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坏开》。其实我也喜欢:“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俞老师说的对,和海联系最密切的不应该是春暖花开,而应该是惊涛骇浪、狂风暴雨,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事实。
这些年来,我都想认认真真的写些东西。不是为了扬名,也不是为了传世,只是希望等到年迈的时候可以翻来看看。只是很多东西,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很多篇半途而废。比如写到花草,我想不起华丽的辞藻形容它的美丽,我就只好停笔;写到人物我没有词形容她的美貌,也就只好停笔。总是文章写得不能如行云流水一般。无论写了多长,都待被迫放弃。给自己取个徐半篇,也不足为过。
不管如何,写作是一种乐趣。写出好文章也是我的梦想。
“尽管她一次次的拒绝我,但我还是想每天都看到她。因为她是我的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心上。”
所以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为什么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