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课间活动实施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优良校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对课间操的组织管理,打造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特色,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特点,特制定本办法。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二、课间操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课间操督查小组
组长: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文体部)
组员:学生会体育部成员
三、检查内容:
1、集合站队——要求听到下课铃声后,迅速以班为单位在教室楼道站两列纵队集合。
2、操场集合——要求成两列纵队慢跑到操场集合,动作快,迅速站好队伍,站立姿态正确,安静、整齐。
3、参加人数——要求全体同学必须参加。
4、校服穿着情况——要求全体学生着校服,运动鞋。
5、课间操——要求跑操队列整齐、口号响亮、节奏感强,做操认真,动作整齐、准确、有力,坚持做完整套操。
6、课间操结束后,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四、实施步骤:
1、学生会体育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对各班进行检查评比。
2、检查结果报教育处,作为评比依据每月评出4个优秀班级。
五、检查评比细则:
课间操检查得分权重12分。其中:
(1)集合站队(1分)集合迅速、队形整齐
(2)参加人数(2分)每缺1人扣0.5分,2分扣完为止
(3)服装(2分)每少穿1人扣0.1分,2分扣完为止
(4)课间操(3分)队列整齐(1分)口号响亮(1分)步伐整齐(1分)
(5)课间操结束(2分)听从指挥,有序退场
(6)班主任参与(2分)
(一)学生出勤
1、每迟到一人扣0.1。(以进行曲结束,10:20未到者为准未进入操场)
2、每缺一人扣0.1。
(二)学生着装要求
1、未穿校服、运动鞋者一人扣0.1。
2、虽穿校服但服装未统一者每两人扣0.1。
3、穿高跟鞋做操每人扣0.1。
(三)做操质量及纪律
1、站队不整齐扣0.2。
2、做操时讲话者每人扣0.1。
3、不做操者每人扣0.5。
4、做操动作不到位者每人扣0.2。
5、做操整体效果差的班级扣0.1。
(四)跑步质量及纪律
1、跑步过程中队伍不整齐的班级扣0.5。
2、跑步过程中讲话、追打戏闹者每人扣0.2。
(五)领操员
1、无领操员或领操员不做操者扣0.1。
2、领操员做操不认真者扣0.5。
六、班主任出勤
1、班主任应到教室要求所有学生出来做操后,于10:15之前到操场,迟到扣班级课间操分数0.1。
2、班主任10:15未到操场算缺勤扣班级课间操分数0.5分。
七、请假:
1、班主任由于病、事、公假不能到操场,须提前提交书面假条由年级主任签字后交到教育处,不扣分,否则按缺勤扣分。
2、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上操的,需提前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签字后交教育处,不扣分,否则按缺勤扣分。
八、管理人员要求
教育处老师:负责检查课间操情况。
年级主任:负责对本年级的课间操进行管理,检查班主任到位情况。
班主任:各班班主任是本班课间操的第一责任人,跟班课间操活动,组织好本班学生出操、做操,对学生加强教育,加强管理。
体育教师:各年级课间操的第一责任人,对各年级课间操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做操质量差的'班级利用体育课时间进行重点培训。
学生会体育部:负责各自检查的区域。清点各班人数,检查做操质量,对各班课间操的评比,填好检查表按时上交教育处。
九、奖惩制度:
1、依据检查评比结果,定期进行评比。课间操活动评比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作为评选优秀班集体依据。
2、体育教师将学生课间操活动情况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内容之一。
3、对违反课间操规定,没有特殊原因不出操或违反纪律的个别同学给予严厉批评,并在学生个人体育课成绩中扣分。
4、对整体效果不佳的班级,进行重点整顿,直至完全符合要求为止。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意见的精神,本学期我校根据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系统地设计了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系,促使开展大课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并以大课间体育为辐射点,推动学校体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断深化。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的特点,大课间活动增创了团体操(校操)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内容,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组织机构
组长:高惠娟副组长:滕金花
检查协调组:李芳、张建良、陈艳芳
体育指导:柏秋香、金艳东、宋菊英、吴蕴雯
成员:全体任课教师
四、活动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30分钟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采用“先集中——后按项目以班为单位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旨在全员参与,体现快乐学习,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五、实施方法
(一)上午大课间体育活动结构模式及各环节的要求
(二)室外大课间体育活动结构模式与各环节要求晴天见表一,雨天见表二。
六、管理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大课间活动对学生教育意义和健体的作用,使师生达到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的其他工作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使大课间活动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高质量的进行,我校除了在时间和课程计划给予保障以外,还要在制度上为大课间活动给予保障。
七、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活动。
2、各项目活动限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
3、负责值日的行政要认真做好当天记录。
4、因学校资金有限,体育器材各班让学生自己配备些。
5、雨天各班自己安排室内活动。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为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确保学生每日在校的一小时活动时间,我校在本学期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原来的只做操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其目的在于改变单调的“每日一操”的格局,让学生得到各种形式的锻炼;并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一、活动目的
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心、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可选择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是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每日在校的一小时活动时间。同时使这一小时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成为吸引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个亮点。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使全体师生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中蓬勃向上,积极进取。
其次是全面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促使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二、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短课时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4、自主性原则。除大课间活动中广播操以外的所有活动环节,均由全校师生共同组织完成。
三、校长挂帅明确职责
成立课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校长统帅,中层领导分年级管理,体育、音乐和具有特长的教师分项目指导,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和体育骨干辅助,学生人人参与,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领导小组成员:陈乐云杨晓红蔡卓成吴卫兵屠斌组长:陈乐云副组长:蔡卓成屠斌
成员:体育老师及各班主任老师
四、总体要求: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积极营造大课间活动浓厚氛围,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五、大课间活动时间及活动器材和顺序
活动时间:体育大课间活动上午活动,上午8:509:20。先做《希望风帆》广播操,做完操后由各负责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指定活动面目。活动所需器材由学校统一安排。
雨天安排:如碰到雨天,各班级在教室内活动,开展各种棋类及室内游戏项目。
六、活动注意事项
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或早退。室外活动时间负责教师必须管理到位。
活动前和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
广播操结束,室外活动由负责教师直接带至活动场地进行活动。结束时,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能乱跑。
体育教师进行巡视与指导,活动项目由体育组负责解释说明。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体育大课间安排
活动时间:
星期二: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星期三: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星期四::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星期五: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
活动内容:
一年级:跳短绳,游戏二年级:跳短绳,游戏三年级:跳长绳(星期二),接力跑(星期四)四年级:跳长绳(星期三),接力跑(星期五)五年级:跳长绳(星期四),750米(3圈)(星期二)六年级:750米(星期三),跳长绳(星期五)
活动场地:
一,二年级在南面花坛水泥地
三,四,五,六年级跳长绳的在篮球场及周围,接力跑和750米长跑在跑道。
注:体育大课间活动严禁学生在足球场地(人工草坪)跳绳或者接力跑。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活动目标
1、开展大课间活动,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在实处。
3、在大课间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口号:
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2、“身体好、心情好、学习好”
3、“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四、活动内容:
高一、高二年级:
1、跑步
2、体操
3、自选项目
高三年级:
1、跑步
2、自选项目
五、活动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后,时量30分钟
六、活动地点:
高一、高二年级: 塑胶田径运动场 高三年级: 人工湖外围道路
七、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班主任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
八、组织形式:
1、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体育教师、班主任、班干部组织,在指定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跑步、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2、政教处组织保卫人员清场,活动期间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活动场所;组织政教员清查班主任、学生到位情况。
3、教务处组织体育教师进行场地划分、技术指导。
4、班主任职责见第十条。
九、组织要求: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或校服,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3、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4、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争执。
5、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
十、班主任职责:
1、做好学生考勤登记,动员本班学生积极参加。
2、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3、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4、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学校伤害突发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执行泰顺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意见的精神,本学期我校根据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系统地设计了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系,促使开展大课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并以大课间体育为辐射点,推动学校体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断深化。
二、工作要点
1、齐抓共管,形成共识。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和品位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校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健身氛围。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要通过晨帆广播站、黑板报、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与内涵。通过开辟游戏长廊,开展民间体育活动,开放诚信体育器材等。初步形成一个“让墙壁说话,花木传情”的体育文化氛围,让孩子在浓郁的健身氛围中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3、不断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体系
本学期将继续对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开展后续研究。重点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开展研究工作。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带入新课改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主渠道”的.作用。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引导、培养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5、成立体育社团组织,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
本学期学校将以“运动俱乐部“、“健身协会”“校运动队”的形式。成立篮球、高跷、乒乓球、阳光伙伴、踢毽子、田径、秧歌操、竹竿舞、轮滑10个学生社团。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对每个社团每周进行一次的辅导,让社团成员成为体育技能的示范者。
6、规范管理、活动有序。
建立健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制度和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方法。做到人员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使学生活动有序、规范、安全。
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让学生有选择的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励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进行锻炼。
3、提高学生的同伴交际、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传统项目跳绳和踢毽运动的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5、充分利用课间操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练习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争取优异成绩。
(二)原则
1.改进学校课间操活动,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学校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三、实施措施
1、校长室统筹管理,体育组具体组织实施,、各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作好相关安全、监护工作,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2、体育教师负责师生体育项目培训和指导,体育组做好课间操场地指挥。
四、活动形式
(一)时间: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9:45—10:05)
(二)活动形式:
1、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特长为根本,活动内容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
2、以班级为单位,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力求各种活动在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完成。
3、安排活泼多样的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等内容,体现快乐校园,快乐体育,快乐成长的新理念。
(三)活动项目:
1、天气不好不宜室外:(班主任自行组织)
1~3年级室内活动:扳手腕、击鼓传花、抢座位、纸球入篓;
4~5年级室内活动:棋类游戏、游戏棒、叫号起立;
2、室外练习项目:(班主任可根据班级情况适当安排内容,每天项目不一)
一年级:
(1)游戏:丢手绢、贴树皮、老鹰抓小鸡、剪子包袱锤看谁跳得远等趣味性游戏——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2)跳短绳——(以小组的形式练习)目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
(3)踢毽子(左脚踢、右脚踢、左右交叉踢——练习目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手脚的配合能力)
二年级:
(1)跳短绳——(以小组的形式练习)目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
(2)毽子——以小组或双人等形式,踢毽子、扔抛毽子游戏。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手脚的配合能力。
(3)游戏:网鱼、三国征兵、10米*8往返跑接力等游戏,培养提高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
三年级:
(1)跆拳道的'品势练习→集体或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2)跆拳道的脚靶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起到巩固动作规范性的目的。
(3)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4)游戏:20米*4往返跑、三人单腿跳、迎面接力、贴树皮、看谁跳得远(跳远)
等趣味游戏,在游戏中既锻炼了上肢力量,也锻炼了下肢力量,同时加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了体质。
(5)柔韧练习:(可集体或小组的形式)——为坐位体前屈打基础
1).肩关节(压肩、拉肩、转肩)
2).肘关节(压肘、旋内、旋外、绕环)
3).膝、髋关节(压腿、踢腿、摆腿、劈腿)
4).踝关节(屈伸练习、提踵、绕环)
5).脊柱(头前后屈、头左右侧屈、头左右转动及绕环、下腰、甩腰、体前屈)
四年级:
(1)50米跑:
1)以小组形式,练习起跑、摆臂动作、冲刺撞线动作;
2)分男女组进行途中加速跑。
3)分男女共四组混合比赛50米
(2)游戏:50米*8往返跑、五人单腿跳、迎面接力、看谁跳得远(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做等趣味游戏,在游戏中既锻炼了上肢力量,也锻炼了下肢力量,同时加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了体质。
(3)柔韧练习:(可集体或小组的形式,以八八拍的节奏练习)——为坐位体前屈打基础
1).肩关节(压肩、拉肩、转肩)
2).肘关节(压肘、旋内、旋外、绕环)
3).膝、髋关节(压腿、踢腿、摆腿、劈腿)
4).踝关节(屈伸练习、提踵、绕环)
5).脊柱(头前后屈、头左右侧屈、头左右转动及绕环、下腰、甩腰、体前屈)
五年级:
(1)跳皮筋——女生分两组,练习身体协调性及下肢力量,培养团队精神。
跳方格——男生分两组,练习身体协调性及下肢力量
(2)毽子——沙包玩花、单脚脚踢毽子
(3)游戏:角力、同舟共济、推小车、迎面接力、贴树皮、蛙跳比赛等游戏,在游戏中既锻炼了上肢力量,也锻炼了下肢力量,同时加强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