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老地方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篇1
因为罗老先生在写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时候偏向于蜀国,导致在很多观众眼里蜀国的将臣更令人感动。其实各为其主,魏国和吴国也有很多忠肝义胆之人啊,典型的就是吴国的周瑜黄盖。但总体来说,还是蜀国的忠诚之人多些。
诸葛亮人称千古一相,助刘备打下蜀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刘备托孤之后,因念统一大业太重,也可以说是做事心切,过于强调伐魏,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乃至他和姜维死后,蜀国竟无一人能担当对抗魏国之任,实在令人惋惜啊。不过话又说回来,摊上刘禅这样的昏君,十个诸葛亮在世也保不了蜀国江山稳固。
罗老先生跟吴国魏国的人有仇么,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最终因此丧命。可是记在周瑜并非如此,为何要如此诋毁周瑜呢?草船借箭明明是鲁肃之策,为何说是孔明之功?再比如曹操在这里面是个奸诈多疑之人,然后史书上的记载也并非如此。哎,毕竟是小说,大家看看就好。
最后说一个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比之高希希导演的《三国》哪个更好的争论问题。我发现无论是在哪个视频网站,或者是关于《三国演义》的社区论坛,这个话题被争论的很多,但是基本上同认同了央视版更好,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老版采用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更贴近当时的社会环境,新三国满口白话文听得是一点时代韵味都没有。当然新三国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至少可以让很多语文水平欠佳的观众看得懂。比如我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是看不懂的,就喜欢看里面的战斗场面而已。
2、《三国演义》的主题是战争,儿女私情部分很少讲述,然而在新三国,爱情主题似乎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请问是看三国演义,还是看三角恋。
3、老版《三国演义》在角色的挑选以及演员的演技都比新三国要好,尽管新三国中服饰更加艳丽,打斗场面被处理的更加“现代化”,然而演员的演技却是不能超越的。纵观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几个主角,鲍国安,唐国强、孙彦军、陆树铭、李靖飞等人演技超群,特别是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得神似,如见本人。
4、从观众的感受上看老版《三国演义》也可以说更好,我本人在2012年的时候看过新三国,这部95集的新三国,我最终以快进方式坚持到了39集变放弃了,老版《三国演义》是84集,没有一次快进一集一集看完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的作品永远是好作品。
5、当然公平点说,老版《三国演义》也占了点时间上的便宜,大凡新出来的经典都是翻拍者无法超越的,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什么《红楼梦》、《西游记》等等,翻拍者无一能超越央视经典。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各位看官,请轻拍。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以匡扶天下为己任,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讨伐黄巾贼,在广宗大破贼首张角,但是却没有得到什么奖赏,他们不以为意。徐州陶谦有难,刘备立即去救援,不过因此卷入了徐州纷争。掏谦三让徐州,他都没有接受,我看到了他的睿智,毕竟徐州是一个四战之地:也看到了他的仁义,不愿意徐州百姓饱受战争之苦。后来吕布被曹操打败,没有安身之地,他好心好意让吕布驻扎在小沛,但是呢吕布却恩将仇报夺取了徐州,后来在白门楼,也“报复”了一次吕布,然后吕布就死掉了。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确实是看的人酣畅淋漓,一个来说就是“爽”,问天下谁是英雄,唯使君与我我耳!我看到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刘备的隐忍,确实都是英雄。刘备之后杀了车胄,又夺回了徐州,不过被曹操打败,兄弟三人都被打散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报答曹操,斩颜良诛文丑,一听到大哥刘备在河北袁绍那里,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前往大哥刘备那里,这份情义着实让人佩服。兄弟三人聚在一起之后又去了荆州刘表那里,刘表让他驻扎在新野。终于刘备开始翻身了,徐庶的投靠让刘备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比较高端的智谋型人才,虽然之后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但是徐庶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关于诸葛亮,这个人确实神机妙算,隆中对策让人佩服,在一屋之内算进天下大势。
自从有了诸葛亮,刘备确实如鱼得水,特别是赤壁之战,曹操在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幼麟周瑜的联合算计之下,失败了,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刘备征讨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桂阳,零陵,武陵之后,势力逐渐壮大。后来图谋西川,张松献上地形图,曹操和孙权都嫌弃他丑,只有刘备不嫌弃,这也是刘备的优点之一,不以貌取人,后来的庞统的投效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所以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过庞统在落凤坡被张任射成了刺猬,刘备不得不调任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来帮助他攻打西川,让关羽留守荆州。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
刘备和张飞想为关羽报仇,就准备伐吴,可惜在出发之前,张飞要求部下范疆、张达三天之内准备三千白旗白甲,不然就严惩。他俩自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就趁着张飞喝醉了把他杀掉了。刘备大怒,发七十万大军攻打吴国,可是在夷陵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之后白帝城托孤,惨淡收场。
刘备是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他在落魄时懂的如何自处,面对强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审时度势。他还是汉末军阀里面最爱护民众的一个,得民心者的天下另外,他知道该什么时候出手,在得到诸葛亮之后,如鱼得水,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汉,令人佩服。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篇3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非常值得一看。它的精华在于故事里所有人物形象被栩栩如生的(地)刻画出来。它讲述了在东汉末年,皇朝腐败,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南方、北方相继出现了势力,分别是刘备的蜀汉政权、曹操的北魏政权、孙权的东吴政权。在经历近百年的战乱,终于被司马炎统一为晋。全书以战争为主线,把厚黑学表现的(得)淋漓尽致,中间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了荆州,而后攻下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他机谋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在临终前对他儿子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
曹操精通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在著名的《龟虽寿》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同时,曹操也是一位枭雄,他足智多谋,奸诈狡猾,多疑。在战略上兵不厌诈、出奇制胜。
孙权是在孙策遇刺身亡后,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他是一位多忧之人,做事稳重,深思熟虑,最终建立吴。
本书中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饱读兵书。他本来隐居于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辅佐他打下一片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外,还有忠勇正直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英勇善战的赵云、心胸狭窄的周瑜、诡计多端的司马懿等等多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令我最难忘的是赤壁之战,东吴和蜀国联合起来击败了人数占优势的魏国。在此战役中,曹操疏忽大意,低估了对手。而诸葛亮巧妙的运用火攻策略,将二十万曹军击溃于赤壁。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这场战役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对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正确的策略击败对手,百战百胜。当然盟友的支持也是少不了的。
读完这段历史,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金戈铁马,将士们英勇善战,谋士们的运筹帷幄。耳边隐约响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篇4
正所谓“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国演义为我们很好地解释了这个观点。大汉皇亲刘备刘玄德,占据四川汉中之地,称国号“蜀”,后却被司马懿灭国。他想重振大汉的愿望没有实现,很明显,他失败了。但人们却称他为英雄。关羽败走麦城,他也失败了,却被称作武圣,也是个英雄。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曹阿瞒,后世的人也评价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么,三国以何论英雄?为何董卓不是曹操是?为何张角不是刘备是?又何谓之英雄?
三国里虽没有明说英雄的标准,但其实可以看出每个人的不同,以及认为他们是英雄的原因。
大概是以他们自身在当时做的事判定的吧。董卓谋权时,忤逆天子,妄图吞并大汉,是人们眼中真真切切的反贼。而曹操呢?手拿七星剑刺董,加入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是什么?这是爱国啊,虽然后面显出他也是有称帝之心的,但是在他和董卓之间,这就足以显出曹操是英雄而董卓不是了。
也可能是由他们在百姓心中认定的品性而定的。张角的黄巾起义,说来可惜,本来是要推翻汉朝的愚昧统治,无奈时间不对,人民早已是被国家思想控制了,于是国家就以叛军处理了。而刘备,三结义,征义军到处救人,深得民心。他想匡扶汉室,而且又是仁德帝王,虽然说是失败了,但他的仁义打动人心,也被称作英雄了。
所以说,三国里判定一个人是不是英雄:第一,他做的事情是否在当时符合民心;第二,他为人是否得民心;第三,是否有一个反派衬托他。三点全具备的,才会在后人流传中被称作英雄,其余的除了当作反派,也就是个路人罢了。
古代评英雄完全看民众的心理想法,那么在如今的现世里呢?
其实也是差不多的。一个人 只要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一般情况下都是会被称作英雄的,但那些去做一些坏事,动一下坏心思,故意让别人把自己当作英雄的心理问题者也是存在的。
真正的英雄是不会为了当英雄而当英雄,不会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他们在那时的想法只是自己的本能而已。真的对人民好的人才是英雄,为了区区一个虚衔而做好事的人,那不叫英雄,相反,一经发现,之后只能留一个罪人的千古骂名了。
我们也应该去做一个英雄。不必像那些牺牲自我,光荣负伤的英雄。只要能在心里埋下一颗英雄的心,对恶势力敢于说不,对弱势力伸出援手,或者说可以去捡起一个地上的垃圾放进它真正的归宿地,再或者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你就是一个英雄了。就算你不做这些事情,只要不去做出对人民有害的事,安分地过完一生,你也是个英雄啊!
英雄不难,以成败论英雄,显然不对。以人心善恶论英雄,是现在的标准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作文 篇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当看到这首气势磅礴的诗句,诗中的千古风流人物,就会让我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勇有谋的曹操,少年大志的孙权,笼络豪杰,深得人心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们都是何等的英雄豪杰啊!想起这些,我心灵的湖面就水波荡漾,真想坐着时光机回到古
代,去感受着那段令人神往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著作,他不亚于《史记》、《西游记》,因为他是一部详尽而宏大的历史。他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他是罗贯中大胆的艺术创作而完成的一门高深难懂、深奥的文学宝玉,他像古代宝玉玉如意一样美丽,他像东方明珠塔一样闪耀着灿烂的辉煌,像断臂的维纳斯、大卫像一样被人们说崇拜,并为人们所喜爱、传颂。
《三国演义》又是一部小说,一部内容丰富蕴含深刻的小说,作着独具匠心,以妙笔生花的笔迹勾勒出了桃园三结义的豪爽,过五关斩六将的霸气,火烧赤壁,借东风的神奇等一系列的故事,为妇孺皆知。有时候,我看他的时候,被他妙趣横生的笔触所打动了,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的境界,他是我最欣赏的作品之一,有时候我真为罗贯中的神奇的脑袋所为之震惊,他一个人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著作,他记忆力可真好,竟把110多年的历史写得这么详细,真印证了一句话“下笔如有神”啊!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就像中国的四大发明一样,而且它正好配得上这个荣誉。封面就是关羽,他手舞着大刀,像有一对无形的翅膀一样腾空在奔腾的黄河之上。有时我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气所敬佩,又对华容道关羽放曹操而感到愤怒,如果当时关羽一刀杀了曹操,三国早已统一在刘备手中,这样张飞、关羽、诸葛亮、刘备也不会纷纷死去,让这江山落入曹操之手啊!翻第一页,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三个豪杰中,张飞算是一个最勇猛但无智谋的勇汉,说到这里就想到马谡,他表面看来智勇双全,为诸葛亮所重用,但实际上只善于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历,最后还是输了。说说刘备,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在许多时候,他看见百姓没饭吃,饿得不行,他都会帮助他们,我觉得这样仁德的君主才是我敬佩的君主。再来谈谈诸葛亮吧,想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出山,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连3分天下也没有,说到诸葛亮又会想起庞统,有个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刘备得到了两个,却依然败给了曹操,我真为诸葛亮和庞统感谢到可惜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