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1
夜晚寂静如水,我推开窗,晚风吹拂着我的面颊,让我感受到一丝凉意。书桌上的台灯泛着橙黄色的光芒,在灯光的照射下,桌上的那本书显得熠熠生辉,格外耀眼。我的脑海仿佛是一台放映机,闪过一幕幕的故事片段,伴着微风,我开始细细回味。
这是一部充满着童真与忧伤的小说,看完之后使人的内心情感格外细腻。在作者林海音的笔下,《城南旧事》所描写的那些记忆深处的景和人是那么的令人难忘。
文中以小女孩英子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期在城南的童年生活以及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主人公英子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她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在这个小胡同的惠安馆里住着一个“疯女人”秀贞,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我喜欢这个女人,长长的睫毛下面一双大大的眼睛,给我一种很秀气的感觉。当我知道英子的好朋友妞妞就是秀贞的女儿时,在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那时的城南,那时的胡同,看到了那时的秀贞与妞妞,那是怎样的情景啊!她们喜极而泣,她们相拥在一起,她们互相感受彼此的温暖.......然而,这对母女的团聚却是短暂的,现实总是很残酷,这对可怜母女丧命于火车底下。
经历了这件事后,父母为了让英子忘记这件事情,搬到了卷帘子胡同。斜对面的房屋那里荒无人烟,蓬蒿长的比英子还高,在这里,英子遇到了为供弟弟上学而做小偷的哥哥。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英子和弟弟妹妹在宋妈的`照顾下健康长大,但生活的摧残令宋妈心如死灰,在一个清晨,她离开了英子一家。英子爸爸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住院了,之后再也没有起来过。文章中令我最难受的那一幕就是英子看着院子里的夹竹桃,对自己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
“虽然,这些人都随着我长大没了影子了,是跟着我的童年也一块去了吗?”看到这我鼻子一酸,小时候多么新奇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爱抬头看天看太阳,好多懵里懵懂,却从不迷茫。英子一直都用她那幼小而赤诚的心对待周遭的人和事物,这段懵懂而美好的童年生活被林海音奶奶用这种方式记录了下来。
《城南旧事》满怀着怀旧的色彩,似一部纯美精致的散文式电影,拥有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颜、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2
《城南旧事》女性文学开山人——林海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以童年在北京的生活为素材而创作的经典“怀乡”作品,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正如作者曾经说过,“我是以儿童的口吻,写出一个在小学六年间成长时所看见的成人世界”,“我是以愚昧童心的眼光去写些记忆深刻的人与事”。
这本书共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五篇小说。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篇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乱,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英子又搬到了自己的新家——新帘子胡同,在这里她认识了方德成、刘平等几个调皮爱踢球的男孩子,同时,她在替这群男孩子捡球的时候,通过草下隐藏着的东西,认识了一个大哥哥。英子和大哥哥很快成了好朋友,还彼此约定,等长大了,要一起看海去。在英子眼里,这个哥哥慈爱,善良,是敦厚的老实人,也是一个孝子。可惜,英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善良”的大哥哥竟然是人人憎恶的贼!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约定。这反映了20年代的北京,为了生存,穷人甚至被逼走上了偷盗、犯罪的道路。透过朴实的'文字,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担忧、以及对穷人深刻的同情。
最后一篇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时的英子已经十二岁了,童年渐渐离她远去,爸爸被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情气病了。病弱的爸爸要求英子要去历练,让英子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硬着头皮去闯就能闯过去。此时的英子内心非常矛盾:我们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但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但岁月匆匆,英子还是认识到自己长大了,爱花儿、爱生活、爱孩子的爸爸最终走了,往年美丽的夹竹桃散散落落的,可爱的小石榴也掉了下了。英子担负起了生活的责任。整篇文章情感深沉而动人,失去父亲的愁绪与人生的悲欢离合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情调,余音绕梁。
在每一篇小说的最后,只要读者细点心,就会发现,里面的主角都离英子而去,直到连父亲也走了。所以小小的英子在十二岁时就早早的担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负的责任。
《城南旧事》跨越了时空、政治,以委婉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人类的命运内容丰富多样却又互相连贯,所以值得一读!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3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
在我们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就读起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
小英子,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当序幕拉开,可爱的小英子歪着脑袋,眨着漆黑的大眼睛,学骆驼吃草。我们的童年,也是这样。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我学老虎吼叫,学着羊驼把下牙龇出来,学长颈鹿把脖子伸长……我笑了,妈妈也笑了。那时,我真希望可以把妈妈的笑容留下来,让时间定格在这一刻,但它也流逝了,随着时间。多想让它留下来啊,可时间是抓不着的,这些美好的回忆,最终也只被记在了那些泛黄的纸上。
站在门口的疯女人,是这本书中,第一个令英子难忘的人。她天天等着她的女儿——小桂子。在别人眼里,她是个疯子。但英子却能够体会她失去孩子的痛苦,以一颗善良诚挚的心去对待一个这样的人。这也不稀奇,孩子,其实是最有情感的.。不知这是命运有意的安排,还是纯粹的巧合,第二个令英子无法忘怀的女孩妞儿,正是那个疯女人的女儿——小桂子。可就在两人相认后,疯女人却带着小桂子永远的消失在英子的生命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凄美的歌声萦绕在耳畔时,小英子,毕业了。当她高兴地回家时,失望地发现——爸爸的花落了,那些熟悉的身影都悄然离去了,英子也无奈地长大了,下面的路,都要由她独自来走······
我们都是走在时光中的孩子,但时间不会风化记忆,却使记忆开花,面对已逝去的童年,我们无需忘记也无需铭记,因为,它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留不住曾经的时光,那么请珍惜现在的一分一秒。面对成长,不要惆怅失望,因为,曾经的美好已过去,不管是悲是喜,珍惜现在,才能让生命光芒万丈······相比英子有趣、精彩且有些哀伤的童年生活,我们的生活则显得单纯且无忧无虑。她的故事淳朴、真实,更勾起我们对正在溜走的童年生活依依流连······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可是童年却像一股春风,一旦吹过,就再也回不来了,花谢了可以再开,但是童年过了就不会再也回不来了,我要使劲抓住童年的尾巴,尽情飞翔!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4
总觉着自我不是个喜欢回忆往事的人,没有保留记忆的习惯,也没有儿时的老友能够叙旧,况且,有知觉的岁月何其得少,老停留在回忆里,作什么直到与学生一齐看了《城南旧事》。
总觉着混沌中的童年,没有门前澄澈的小溪,没有月夜篱下的蛙声,没有夏日老槐树的荫蔽,甚至没有呼朋引伴采蝶去,应当是忘却了吧!直到看了《城南旧事》。
觉着忘却的东西,觉着忘却的.那些人那些事,却原先一向潜藏在心的某个角落里,此刻竟像潮水一般慢慢涌来。觉着了无印象的童年,觉着早已消褪殆尽的那些童年玩伴的脸,此刻竟又鲜活起来,仿佛就在眼前。其实每个人记性都一样好,只是芸芸如我们,总是不经意间失落了那把钥匙,无从开启罢了。庆幸有《城南旧事》。
一个孩子的眼眸,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给这世界蒙上一层梦幻般的明朗。人世的挣扎与苦痛,在孩子的眼里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生命本来的模样。疯子也好,贼也好,贫穷也好,富庶也好,在孩子的眼里,丝毫不带有任何人间烙印,她的眼里仅有生命本身。孩子的眼神,是非人间的。
不禁觉得好笑,我们苦苦纠结的有关人本的思考,其实早有答案,因为人人生来就有一副纯净的眼眸,只是我们听任它一天天蒙尘而锈蚀了。悲哀么有点,亦不尽然。敏感如孩子,我们又何以沉浮在这世上麻木与世故是成长的代价,少有人能逃离这样的宿命,何况大多数是欣欣然的。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一向在惊异:作者和编者何以能葆有这样清澈的眼眸,让年轻如我亦觉出自我的衰老他们在现实中是否也这般率真,压抑或戴着面具孩子般率真的人,多是不入世而短寿的,尽管其中的一部分发出过耀眼的光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童年的回忆大多是片段,因为不懂人世离合,因为无力探究世事纷扰,只能听任一切随缘而来,又随风而去。仔细想想,又有几个童年玩伴能够交代明了他们的今昔。这样的别离,比起成年之后,犹更痛切,因为多数只能留作一生的回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这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这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这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看《城南旧事》吧,如果你累了,倦了,想念母亲的怀抱了。你想要的,她会给你。如果你愿意,还能够做一个有关童年的玫瑰色的梦。梦犹酣畅,人已远离。
《城南旧事》读后感 篇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让我来介绍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书中配有照片,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可以说,童年时的每秒每刻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秀贞的亲人)。此刻,我不竟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