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名著读书心得
老地方整理的阅读名著读书心得(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名著读书心得 篇1
这是一篇很令人感动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米小妮从最开始的羞涩到后来的大方优雅,这么惊人的变化是谁帮助了她呢?是她的同学们。当时,是班长为米小妮的家境贫困而把演唱比赛的'服装换成了校服。从此以后,受到同学们帮助的她像变了个人似的,活泼、大方的她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像米小妮那样家境贫困的同学,这时候,他们就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友谊,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最亲爱的同学遇到了困难,我们怎么能不帮助他们呢?他们通常是很羞涩的,就像当初的米小妮一样,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受到我们的关心、帮助后,也会和我们一样大方开朗,也会抹去自己心灵深处的那团污渍,不会像从前一样胆小,不起眼的。
友谊虽小,但它是强大的;关爱虽小,但它的力量是无限的。
阅读名著读书心得 篇2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列宁也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么说,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书对人类真是太重要了。沉沦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仇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无比关心他人,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无比宽广。作为我们小学生,更应多读些有益的书籍,这样不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对,书籍是知识的源头,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籍,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读书,能使人愉快,使人聪明,鼓舞人的思想感情去爱人类,爱和平。书是有价的,但又是无价的。世上的书那么多,价钱从几元到几千元,各不相同,可它们内存的知识是无价的天价难及的。书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为了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人们渴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努力读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好读书的人们,让我们一起读好书吧!
“习惯铸造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我愿意将我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喜欢读书获得的快乐。因为读好书就像与名人圣贤促膝谈心,聆听教诲,何不充实?读书如与知音闲聊神侃,心不设防,口无遮拦,何不舒畅?与作者思想碰撞,偶有灵感之花,茅塞顿开,何不惊喜?俗话说得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博览群书如得知音无数,有知音的理解与共鸣,何不满足?读书者足不出户,天下大事无一不晓,如何不聪?如何读书才能乐?必须是不为功名利禄而读,若你是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定是无乐可言。
快乐的读书应是“乘其兴之所适”。古人云:“读书太乐则散漫,太苦则枯燥乏味。”这两者都可能导致精神偏枯如痴,失去读书的真乐。
读书不能尽信书,也不能沉迷于书中不能自拔。书,各有其趣,各有不足。作者的认识,情绪各有偏颇。如有的愤世妒俗、慷慨激昂,有的高谈阔论、天马行空。
如果长期沉迷于某一类书可能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书能移性情,故君子应博览群书、相互参照,以免偏听不明。情志误谴。读书若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有乐必有苦,正所谓好书难觅、知音难求。这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读书之所以苦,是因为你急切想了解作者思想却往往晦涩难解、意深难测;又因为外界精彩的世界太喧哗吵闹,读书的冷板凳难坐;还因为与遥远的知音无缘对话或相见恨晚,书友天南海北难相聚。读书成了一种孤独。读书使我结实了许多知音,从书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阅读名著读书心得 篇3
矿区里发生了水灾,狭小的空间让我们浑身难受,老夫子建议我们扩充平台,好有一个舒展身体的空间,现在,大家都关心着什么时候才被救出来。一天、两天、三天……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可救援行动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洞里氧气越来越稀薄,老夫子、白贡胡、巴热开始胡言乱语,就当他们准备写遗书的时候,“我”发现水下去了一些,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逮住几只耗子,可它们跑得太快了。终于,在第十四天的时候,洞上的工程师用抽水机把水抽干了,工程师与当地的.群众们将六个人救了出来。
这篇文章给人的感受十分惊险,当他们有些人都开始说胡话的时候,主人公雷米与大家靠着永不被摧垮的意志力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要知道,他们可谓是弹尽粮绝呀,那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在生活中,有些人稍微累了或者哪儿碰了,就喊:“我要死了,累死了。”这是多么没有毅力的行为啊!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事一定要有意志力与恒心,不要因为哪儿受了一丁点挫折就垂头丧气。矿工们,好样的!
阅读名著读书心得 篇4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历经19年才编写成,是一部长达400万字的史书,共294卷,记载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得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共计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我阅读的这本少年版《资治通鉴》,浓缩成了400页左右,让我读出了古人所具有的品质: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守义、执着等,这种种品质,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
《资治通鉴》通过讲述一些明君贤臣或狡诈小人,揭示了一个个人生道理。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有: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一战成名。但他太过自负,鸿门宴没能刺杀刘邦,铸成大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的乌江自刎,令人惋惜。
个性刚烈的商鞅为达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尤其是贯彻新法不遗余力,得罪了很多个人利益受到新法损害的人,最后以谋反这宗罪在车裂酷刑中结束了他波澜起伏、轰轰烈烈的一生。
还有满腔热血的.豫让,他为了给自己亲如手足的智伯报仇,竟乔装成服苦役的囚徒混进宫内,潜伏在厕所中刺杀赵襄子,被发现后,他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却被赵襄子欣赏放了他。第一次失败后,他仍不改决心,用生漆涂满全身,使浑身皮肤肿烂,毛发脱落,以改变自己容貌,又吞下烧红的木炭,使声音变哑,其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日,他在街市乞讨,连妻子都没认出,还给他些许钱物。终于有一天,他打听到了赵襄子的行踪,便埋伏在赵襄子所要途经的桥下。谁知他的马匹刚到桥边就惊跳嘶叫,又被发现,便请求赵襄子把他的衣物脱下,让豫让刺几下。豫让面对他的衣袍,怒目圆瞪,视如仇敌,吼叫着,猛刺三下,便挥剑自刎,血洒桥头了。
《资治通鉴》这本史书,读完后令我感触颇深,回味无穷。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