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2025/08/1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部首查字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

2.扩大阅读积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

教具准备:

词语卡、图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字该如何确定部首。2.体会AABB式词语在情感、语气等表达方面的特色。教学过程:

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1.读课文内容。

(1)如果一个字的两个部分都是部首,怎样提取部首?

(2)如果有的字不好确定它的部首,怎么办呢?(大多指独体字)2.归纳查字法的顺序。(1)确定要查的部首。

(2)在“部首目录”里找到部首和页码。(3)在“检字表”中找到部首和要查的字。(4)按页码在文中找要查的字。3.完成练习。

要求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字典哪一页读音组词击凹视岩柔闻软

二、读词语1.自由读。

2.从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AABB)

3.理解词语。

4.你还知道多少这样的词语?请说一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观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1.自由读短文

2.为什么说“我看见它了”?

3.作者看到的音乐喷泉是什么样的?(小水珠,忽而……忽而……忽而)

4.“音乐喷泉”为什么能喷出水和美妙的音乐?

二、说话写话:出示教学挂图:要下雨了1.导入:

要下雨了,各种动物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表现呢?请看图。2.观察第一幅图。

(1)图上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2)还观察到什么?(燕子飞得很低)

(3)说说要下雨了,燕子怎么样?(要下雨了燕子得很低)3.观察二、三幅图。

(1)认真观察,给每幅图说一句话。

说说要下雨了,小鱼、蚂蚁会怎么样?

三、选择一幅图,编一个故事,写下来1.由学生自由说,选哪一幅图。

2.将自己选中的图,编一个故事说给同学们听。3.将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并有条理地、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2.观察欣赏别人的作品、倾听别人的介绍,发现别人制作和表达中的优缺点,并及时予以恰当的点评应对。

3.用简洁明了的几句话,写下自己认为最好的小制作的真实感受。

教学流程

一、示范引导

1.以班级举行的“人人都有一双巧手”的小制作大赛为背景,在全员动员的基础上,本节课展示其中的一份优秀作品,导入新课。

2.师随机挑选一份小制作,原作者简要介绍,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向原作者提问。(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就交往的态度、礼貌用语、倾听评价以及语言的流畅性、正确性予以指导点拨。)

3.小结:

从刚才的对话交流中,我们知道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可以说什么?在双方交流时,也要注意什么呢?(语言、说话态度方面)

二、小组为单位,逐一展示介绍

学生们可以在小组中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说的同学讲清楚,其余的同学认真听,可以在互动中提出建议和问题,学习交往、应对。最后推选出一名代表参加班级决赛。组长抓紧时间并做好组织工作。

三、答记者问

1.认真倾听四个人员代表对自己优秀作品的介绍。

2.全班同学当评委,欣赏、评价作品的闪光点,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作品自由提问,对疑问之处提出问题和看法,进而交流分享。

四、填选票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选票,在今天的小制作中(可以是四份优秀作品,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选出你最满意的小制作,写写你的想法,并填选票。

五、投选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将选票投到投票箱中)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4个生字。

方法与过程: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课文重点:

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板书课题: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忠、导、盏、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四、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展示成果

1、读生字

2、读课文

3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

4、默读

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如果一次没读懂,可再次默读思考。同时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迅速地帮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

5、交流

(1)、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五、作业:默读课文。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水流衣湿——{充气、缝、(动脑)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图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科学,学科学,树立长大为人类做贡献的理想。

3、学会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教具准备:

电脑、CAI课件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幅图)同学们,请你们一起告诉老师,图上画的是什么吗?对。这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时经常用到的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2、(简介听诊器)听诊器也叫听筒,用它可以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比如:呼吸声、心跳声。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0课听诊器的由来。(板书20的由来)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4、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不少,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了一下,有这样三个问题:(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想到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

2、老师决定把这些问题交给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大家有信心吗?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电脑演示)自学要求:

(1)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1)第一个发明听诊器的人是谁?(2)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3)听诊器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并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2)完成练习1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三、检查交流上述三个问题。

1、谁来汇报第一题?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请告诉大家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你能读读吗?请同学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创造了第一个听诊器)

2、雷奈克为什么想要发明听诊器呢?你又是从哪个自然段的哪句话得到答案的呢?老师导读,然后男生读看到的那句话,女生读想

到的那句话。(板书:难过)

课文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雷奈克是法国的一位医生。老师通过上网了解到:1816年,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由于听诊器的发明,使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称为胸腔医学之父。

3、(电脑演示书上插图)大家看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图上的内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读读这几个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的意思?好,同学们先自己说,然后同座的同学互相讲讲。指名说。说的时候,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晰。(板书:吸引试了试)

4、一块木板真的能传递声音吗?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脚轻轻地敲一敲桌脚,听到什么了吗?太有意思了。

四、指导朗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你喜欢或是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子读一读,并且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找了出来,看一看:

(电脑演示)

1、只见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着。原来,通过木板能清楚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

老师读,你们仔细看看老师划了横线的这几个词,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试读。

2、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找了一跟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这里为什么要用!号呢?

五、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一心为病人着想的雷奈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所以才有了发明听诊器的创举。雷奈克身上所有的这种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齐读课文。

六、指导课外阅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那些科学家发明了什么。大家找到了吗?好!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如果大家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科学家发明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看《科学家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之类的书,下星期五的阅读课上,我们交流评比,比比谁收集的科学家的哪些发明最多,可以吗。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勤观察,多思考,争做小小发明家。

15.听诊器的由来

雷奈克

(难过吸引试了试)

创造了听诊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牛奶图画画图蜜蜂蜂蜜牙刷刷牙水池池水山上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自由读两组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姓、警”的正确读法;任意抽卡片认读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三)是“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是什么样的人?(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