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问银河》教学反思

2025/08/1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问银河》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问银河》教学反思 篇1

银河并不是河,它是由无数颗恒星组成的,远远看去,星光闪烁,就像波光粼粼的河面,所以人们叫它银河。可孩子们对它的想象远不止此,小作者的.奇思妙想为学生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因此这堂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这种表达方式上的相似,是语言富有韵律,便于朗读和背诵。也便于学生模仿, 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小组交流,按照课文中的样子,也向银河提一些问题,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

有的小朋友说的还真不错:银河呀,在你长长的河岸上有鲜花和小草吗?它们也需要天天浇水、施肥吗?银河呀,在你神秘的水底,有可爱的水母和五彩缤纷的珊瑚吗?有大块头螃蟹吗?

《问银河》教学反思 篇2

《问银河》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课文。其内容主要是抒发看银河的感想,而不是介绍科学知识。因此一开始我并不急于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而是分两步帮学生树立“银河”的概念:第一步,先认识银河: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能看见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发着银光的光带,好像天的一条河流,那就是争河,或叫天河。孩子们有了这些感受,我觉得对理解课文很有利。于是我组织他们美美地朗读课文,让他们感受课文也把彩虹写得很美。通过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至熟练后,进一步指导孩子们怎样读得更好,还让孩子们进行品读,旨在让孩子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而孩子们也读得相当投入,特别是“为什么大家都叫你河”那一节和后面的几个疑问句,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强烈地被勾起了好奇心。

我觉得,要使孩子们全面发展,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仅仅进行朗读→理解→感悟→积累还不够。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培养说话能力,我还创设了以下几个活动:

(一)读儿歌(参考书中配套资料),谈谈银河的认识。

(二)看插图想象交流:图上银河看见了小朋友,他们高兴吗?会说什么?

(三)向银河提问题。

(四)画银河。

其中“向银河提问”和“画银河”的活动受到了学生特别的喜爱。他们几乎是毫不思索地向银河提出了一大堆有趣的问题,而且很多都是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来说的,如:

1、“银河,你有兄弟姐妹吗?”

2、“银河,银河,我可以和你交朋友吗?”

3、“彩虹,彩虹,我可以去找你玩吗?”

4、“银河,你看见我们在看你吗?”

5、“银河,你在天上看见飞机了吗?”

6、“我怎样才能飞到你上面去?”……这些极富个性和想象力的提问,正是学生们创造力展现之处,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想,假如我没创设这个活动,那多可惜呀!在后来学生们画的银河图中,有些孩子把这些提问内容也画进去了,如,画了一条银河,还画几个顽皮的孩子坐着飞船在银河里玩,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上了这一课,我更深地感受到,课堂要充满活力,师生的创造是很重要的。而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正为师生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去运用了。

《问银河》教学反思 篇3

《问银河》。这是一首散文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引发的许多瑰奇想象,提出了一连串富有意趣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课文篇幅较短,课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教学中,我想办法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同时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充分而有效地读书,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过程做到动静有节,疏密有致,训练有序。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多读书,并在每一次读书时都有明确的读书要求。如初读课文,我要求学生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课文读通顺。第二次读课文的`要求是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小朋友问了银河哪些问题。第三次读课文,我的要求是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想想你应该怎样问银河。

而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我对朗读的指导也比较注重。通过点拨学生明白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学生读“问银河”三个字的时候,我提醒到:银河离我们很遥远,你喊的那么轻,银河能听到吗?学生立刻投入地喊起银河来。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画面。如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问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了很多的客轮和货船。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有很多的船吗?学生一下子又心领神会。通过看插图、幻灯,有了切身的感受后,再读课文,学生的朗读又是不一样的。最后,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每段都问了两个问题;每段开头都是“银河呀,在你……”,每个问题几乎都是“有……吗?”表达方式上的相似,也利于朗读和背诵。

从整堂课来看,学生的朗读是比较到位的。

《问银河》教学反思 篇4

“低年级的语文怎么教,教什么?”是我这一学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毕业班轮转到一年级时,刚开始很不习惯,一句话得重复说上三遍,教完学生不记得了,考试听写效果差……因此,我常常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让一年级的孩子所接受,教学内容如何更科学地安排才能让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这学期承担了学校骨干教师风采展示课的任务,本想开其他年级的课,但转念一想,越是困难越应该去面对、去直视,因此,我决定上《问银河》一课。上的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如何体现第一课时和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呢?反复研读课标与教材及教学用书,我定下以探索“低年级识字的有效性”和“有效课堂理答”策略相结合的研讨主题,定出《问银河》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银河的神奇。

2、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词语:银河、告诉、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乘着、邀请、做客。

3、掌握本课生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用看拼音、听读、编字谜、加减字法、换偏旁等方法识字,练习运用偏旁知识了解字形、字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培养想象力。

然后又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银河的神奇。

2、学习生字,写好“没”“能”,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积累词语。

3、了解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试着学编一节小诗。

上完课,自我感觉不错,觉得在这节课学生有所得,听课的老师有所悟,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猜谜导入,交流观看有关银河的图片和介绍,教师的范读从各方面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字方法的渗透应用:从文入手整体感知,接着抽出新词,重点指导学习积累;然后挑出生字,游戏巩固,生字按要求分为两类:二类生字10个要求会读、会认;一类生字7个要求会读、会写、会用。教学一类生字时,7个生字根据字形、字义等采取不同的识字方法来认识、识记、运用它,如:“闪”字,有的学生用“加字法”:门+人=闪;有的学生编字谜:门里有个人。还有拼拼音、换偏旁、减字法、组词、造句。特别有几个生成点让我记忆犹新:学习“客”时,学生黄源编了个字谜“宝宝睡在客厅。”,我说字谜的答案不能出现在谜语中,黄源马上说,那就改为“宝宝被各种人抱。”多机灵的孩子,学知识就是要会融会贯通。在给“没有”造句时,学生陈霁说:“今天,我没有去爬山。”我顺口说,因为你要上课。又有一学生说:“上课了,操场上没有人。”在指导写“没”时,我问铤锴,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笔画,他马上说是“横折弯”,我引导他们比较“横折弯”与“横折弯钩”的不同,并把带有这个部件的字请同学列举出来,加深印象。

三、抓住读写点,进行表达训练。我抓住第二至五了解作者向银河提的问题,让学生观看有关图片,指导试着学编一节小诗。有意识地从小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对他们语文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

四、进行有效理答。整节课上,老师始终用饱满的情绪、友好的态度、亲切的微笑来感染学生,对学生的提问、回答给予关注、回答、点拨、指导。

“课前下功夫,课上重细节,课后勤反思。”有位同事这样告诉我,确实,我们的阵地就在课堂上,我们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问银河》教学反思 篇5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全文语言流畅,富有童趣,琅琅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孩子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网上的成功教学案例,进行了模仿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斜拉桥”和“拦河大坝”,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再让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 “银河”图,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研究文本,领悟语言文字、体验意境美。最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编,让孩子们也来问一问银河。通过指导,学生开始了仿写,有的孩子问:银河,银河,你那里刮风吗?下雨吗?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月亮是你的朋友吗?再让孩子们仿写课文,也来写一篇《问银河》,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集集体的智慧,思维得到了自由发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