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
2.师板书“大”和“小”。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
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自 己 时 候 觉 得 很 穿 服 快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穿、快”是三拼音节,“时、穿”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自从、自己、时间、时候、听觉、觉得、很好、穿衣、衣服、飞快
4.学习多音字。觉(jiào)睡觉;觉(jué)感觉
5.了解结构。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讲了几个方面的事情?(六个自然段。第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第二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我”还自己做不了;第三方面:“我”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小朋友的感想。
三、精读领悟
1.课文朗读,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和课文,生边观察边倾听课文朗读。
(2)学生自己朗读,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指名朗读,师生评价正音。
2.学习第一二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
(因为“我”能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所以“我”觉得自己很大。)
(3)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大的时候呢?举例说明。
(例如:我能够帮助妈妈干家务时觉得自己很大;我自己独立去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你的心情如何呢?(很自豪)你也来体验一下这位小朋友的心情,带着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两段。
3.学习第三四段。
(1)课件出示相关图片,指名朗读这一节,师生评价。
(2)“够不着”说明了什么呢?
(“够不着”说明“我”个子还没长高。)
(3)“听到雷声喊妈妈”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我”的胆小。)
(4)“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小?
(因为“我”个子还不够高,胆子又小,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5)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还很小,是个孩子呢?
(例如:我不能独自去上学,还需要爸爸妈妈送我去学校。)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
4.学习第五六段。
(1)课件出示最后两段,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2)“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的原因是什么?
(“我”不想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希望还能继续得到父母及其他亲人的呵护。)
(3)“我”为什么又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做更多的事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现在你就试着读出他的这种盼着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吧。
5.教师小结: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快快长大》。(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6.指导书写“自、己、衣”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从孩子的视角,描写了“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小”,表达了“我”矛盾的心理。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感受到了小作者内心的矛盾。
(2)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2.课堂练习
比一比,组词。
自(自我) 己(自己)
目(目光) 已(已经)
我会选。
希望盼望
他从小(希望)做一名教师。
他(盼望)着全家人能早日团聚。
五、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篇2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4、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
能够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
认识动物尾巴的功能。
【教学方法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法、自读质疑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壁虎吗?(课件出示壁虎图)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于壁虎的故事。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竟劲一挣,尾巴挣断了,怎么办了?他到处借尾巴,他借到了吗?你们等会儿学完课文就知道了。板书课题:17、小壁虎借尾巴。
二、播放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
1、请学生把书打开到72页,借助插图把课文试读一遍,并画出不认识的字。
(自由读)
2、检查: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
(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拼音的生词。)
壁虎逃走姐姐一条蛇
蚊子难过小河借尾巴
3、这些小老师可真棒!
(课件出示无拼音的词)
没有拼音的词你们会读吗?
(小组开火车读)
4、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师指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读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现在大家先把课文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然后再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学生自读。
五、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请一名喜欢读1、2、3三个自然段的同学读1、2、3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问题:
(课件出示3个问题)
⑴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⑵小壁虎首先向谁借尾巴?
(小鱼)
⑶借到了吗?
(没有)
是不是小壁虎借尾巴时没有礼貌,所以小鱼不借给他?
(不是)
那他借尾巴时是怎么说的`?找出那句话来读一读,从哪里看出他有礼貌。
(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
引导我们同学向别人借东西时一定要像小壁虎一样,一定要尊敬地称呼别人,还要用商量的语气。指导朗读小壁虎说的话,这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板书:鱼尾巴──拨水
2、课件出示4、5两自然段:
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讨论解疑,在解疑中穿插朗读。
蝇子:专叮牛的苍蝇。
⑵指导朗读,表演读。
3、小壁虎借尾巴的结果是怎样?
(课件出示)
指导朗读: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
齐读第七自然段,讨论:
⑴知道什么?
(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
(课件出示)
⑵小壁虎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带过,妈妈不是不知道借尾巴的经过妈妈不是不知道他借尾巴的经过吗?
(渗透写文章要有祥有略)
⑶妈妈为什么说“傻孩子”:
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借,所以妈妈疼爱地说“傻孩子”,从这里知道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借,所以妈妈疼爱地说“傻孩子”,从这里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又长出来了。这是再生现象,人的头发、指甲都有这种现象。)
六、回悟课文
(课件出示)
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
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
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时间,尾巴不是断了就立即长出来)
七、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艰难过程,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和再生的功能,从中了解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品德。
八、作业设计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
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
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
2、复习导入:
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俺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
(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
蛇是翘舌音。
虎的声母是“h”,不是“f”。
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
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
⑴出示句子: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俺行吗?
小鱼,把尾巴借给俺。
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
⑵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3、方法迁移:
同学练习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
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
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
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
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
2、同学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
回忆: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学习6、7自然段,自读讨论: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
2、指导朗读:
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
(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
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
(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习排练。)
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
评议规范:
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
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1、书后练习“读读说说”。
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
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用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感受乐曲描绘祖国山河的优美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激发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歌曲录音以及各种季节的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等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感受田野
1、播放《我们的田野》伴奏音乐,让学生律动进教室。
2、教师出示书本上一片金黄的油菜花的田野风光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一大片的油菜花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3、师: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也将带给人们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并随机播放其他美丽的田野的风光的图片,学生边欣赏歌曲边欣赏图片。
2、听后交流,师: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
(学生尽情交流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热爱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歌。
三、学唱曲谱
1、熟悉歌谱,师:我们先来仔细看一看歌曲的歌谱,歌谱中有一些记号告诉了我们歌唱的'顺序等,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大家歌曲的延长顺序是什么样的?
(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交流得出:反复记号告诉我们这首歌曲有五段,并且结尾一句不一样)
2、随琴视唱一遍曲谱。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最不好唱?
提出难点:后半拍唱:“0 3 53”;“0 5 12”。
突破难点:在休止符的地方请同学们尝试轻轻闭上双唇,来感受停顿。
3、完整地视唱曲谱。
四、学唱歌词
1、随伴奏有感情地轻声读歌词。
2、随伴奏轻声默唱歌词2遍。
五、歌曲的处理
师: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样才能唱好它呢?学生回答: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六、齐唱歌曲
七、分角色演唱歌词。(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分角色的方式)
八、表演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怎样来把歌曲表现得更好呢?(学生讨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可以采取简单地舞蹈表演的形式,并安排学生试着练习,随后请练习中表现出色的小组或者个人上来表演。
九、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