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鸟鸣涧》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古诗《鸟鸣涧》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鸟鸣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描绘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展示插图)问:这幅图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试着说说插图的内容吗?(学生自由发言)
2、解题及简介作者。
二、体会诗的意境
1、提出问题: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2)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播放朗读录音。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带着上面的问题,感悟诗情。
三、自由读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
2、小组合作交流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在课本上批画圈点。
2、这首诗写出了夜的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学生齐读这首诗。
五、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
2、教师评议并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4、注意重读“落”、“空”、“惊”这三个词语。
5、学生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学生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鸟鸣涧》教案 篇2
古诗《鸟鸣涧》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鸟鸣涧》教案(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鸟鸣涧》教案 篇3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古诗《鸟鸣涧》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古诗吧?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如果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2、老师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了。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板书题目:鸟鸣涧)
二、新授
1、过渡语:唐代诗人王维描写山水的诗歌很多,尤其对明月情有独钟,他写的《鸟鸣涧》就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色图,想去看看吗?
2、"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品读《鸟鸣涧》,想想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3、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1)寂静山村,人已入睡,在这样的夜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板书:夜静)后来诗人听到了——鸟鸣(板书:鸟鸣),诗人认为是什么使鸟儿受惊了呢?(月亮出来,照亮了大地)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月亮,但是却说月亮出来后使鸟儿受到了惊吓,那你认为这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肯定分外明亮,板书:月明)你认为这声音破坏了原先那种宁静安逸的意境了吗?(没有,有静有动,反而是更加使诗人陶醉于其中)你认为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呢?这时候,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的心情又会如何呢?(板书:境美)
(2)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3)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3)王维的诗作人们非常推崇,后人对其诗作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如何呢?
(4)请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描写的情景。
三、拓展
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小结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五、板书设计:
《鸟鸣涧》
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六、反思:
设计理念: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中,曾有一个学生质疑:这首诗到底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还是有歧异。我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诗的内容最后一致认为写的是春天这个季节的景色,其实我们都知道,桂花,又名木樨,属于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我们常听到的一般是秋天的桂花。但是它分为不同的种类,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所以诗中所描写的桂花是在春天,这并不矛盾。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进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