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体育为题材的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作品,刻画了女排队长孙晋芳这一典型形象,记录了她训练、比赛、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夺取胜利后的欢乐以及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报告文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从报告文学的特殊表达方法——叙述抒情相结合这一方面指导学生感悟体会文章。同时,由于文章的篇幅较长,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将本课的几个教学重难点分别安排在两个课时进行,从而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亲昵 饶恕 默契 化险为夷 挥洒自如等,并能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理解重点词语“袅袅的青烟”等和关键句子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晋芳的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3、使学生掌握联系课文前后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4、理解报告文学叙述抒情相结合写作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报告文学叙述抒情相结合写作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板书好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十秒钟时间学生自查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
1、题目中的她指的是谁?
[板书:孙晋芳]
通过预习课文,你对孙晋芳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世界优秀二传手][三连冠]
2、从“一半”这个词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引导: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最后的胜利是全体队员共同拼搏的结果,掌声应该分给每一个队员、教练员甚至是陪练。但人们却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也就是要把功劳分给她一半,她在队伍中的作用真的是 (至关重要的啊)。
三、了解报告文学,初读课文
1、这篇文章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这个学期我们刚接触体裁。
出示:报告文学是一种用文学方法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总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选择出典型的事例来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选取了几件事来写孙晋芳的?哪两件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仔细想一想。
A、三伏天刻苦训练。
通过练球这件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孙晋芳?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孙晋芳?
除了这件事,还有什么事?
B、和郎平闹矛盾
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孙晋芳?
板书:训练刻苦 球艺高超 胸怀宽大
教师过渡:课文通过这两件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世界优秀二传手的形象,你能结合刚才我们了解的课文内容完成大屏幕上的这个句子吗?试试看!
出示句子:
课文通过 、这两件事,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的孙晋芳。
通过典型事件写出人物的品质,运用在文章当中就会使文章写得很出色。同时,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就可以这样概括。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抓住了课文中主要描写的两件事,初步了解了孙晋芳。接下来,让我们品读课文,相信我们会对孙晋芳有更深刻地了解。
四、研读课文。
1、引起学生注意力。
【出示孙晋芳照片】看,她就是孙晋芳,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个子不高的姑娘,却成为排球场上的灵魂,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她到底具有怎样高超的球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划出相关的词、句。
学法指导: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很会读书,不仅找出了相关的语句,而且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读书做批注是个好习惯。
1、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指名学生交流(只要是与第三自然段有关的内容,就出示第三自然段)
投影出示第三段
2、这个段落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而她的传球技艺,高超得惊人。)这句话就是这个段落的中心句。围绕这个中心句,哪些句子能看出“她的传球技艺,高超得惊人”啊?
学生读句子:
无论多么险恶的来球……一缕袅袅轻烟。
(有一个能说明他球技高超的词语你发现了没有?)
A、化险为夷——化险为夷是什么意思?
(1) 化危为安——它采用了换词的方式来理解了这个词语。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查字典,这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2) 真不错。学习课文时,我们理解词语的最主要的方法是什么呢?
联系上下文,对,就用这种方法来看看这个词语。
(“险”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夷”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化险为夷就是指……把险恶的球变得平和起来。(这样其他队员就更容易接住它了。)
学法指导: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好的方法。
B、对于孙晋芳高超的球技,作者还引用了这样一段描写。
出示句子:
“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袅袅的青烟……” 谁来读一下。同学们发现没有,这是一种什么描写方法?(比喻)把什么比喻成了“熊熊燃烧的烈火”?(飞来的球)
从“熊熊燃烧的烈火”你体会到什么?
这个球来的怎么样?速度……很快 力度……很强 (凶猛、很快、很难接)角度怎么样?
就像烈火一样来势……(凶猛)可是经过他的妙手一传,就变成了……“一缕袅袅青烟”
从“袅袅轻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真是球技高超啊!)
学生带着体会朗读。指名读。
朗读方法指导:提醒学生根据词语的含义注意朗读的语气。
学生练读、指名读。
教师小结: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孙晋芳那化险为夷的高超球技了。描写当中,加上比喻的句子,会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C、但是这句话并不是作者鲁光的原创,这是鲁光引用一位记者所说的话。大家看一看,如果我们把记者所说的这句话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句变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将别人所说的经典的话引入自己的文章,既可以使描写更形象生动,又可以更准确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就让我们来背一背这个精彩的句子。背不过的同学可以看着大屏幕。
3、教师背诵,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孙晋芳球技的高超?
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时要指示其他学生看相关段落)
出示第五自然段
就用学习第三段的方法,能不能找到中心句?找到关键词?中心句是什么?关键词呢? ——她朝夕苦练的动人情景,是难以一一描述的。
“ 朝夕苦练”(变色),是什么意思?
苦在哪里?到底有多苦?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你可以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写写体会。
“三伏天”——是指什么时间?这是在号称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啊,三伏天最高的气温可以达到四十多度,这样的天气里,人们会干什么?可是孙晋芳在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结合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感受,理解的就更深刻了。
“又矮又窄”——你抓住了“又矮又窄”这个关键词,体会到了孙晋芳练球的辛苦,这是一种好方法。
“ 挥汗如雨”、——你有没有“挥汗如雨的经历”?那时,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可是我们看一看,孙晋芳却在作什么?(她还在练球)
她一边托,一边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五百下。从这个五百下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孙晋芳练球练的刻苦。)
教师过渡:这是多么坚强的毅力啊,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还有哪个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浅变深”、“轻轻一拧”“一摊汗水”——想象画面来读书,你深刻体会到了孙晋芳训练的刻苦。
同学们,这样的刻苦训练是一天吗?两天吗?那是……
是啊,朝夕苦练,天天如此。谁愿意来读读这感人的场面描写?指名读
朗读指导:强调能给我们带了深刻感受的词语来读课文,就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再次感受这动人的场面描写。
4、教师小结过渡:朝夕苦练,练就了高超球技;顽强拼搏,造就了坚强意志。
你能不能从这一段中找出描写她高超球技的句子]?
出示句子
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比喻句)
将什么比喻成什么?
狭小的走廊——无边无垠的空间 双手——磁石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孙晋芳的球技已经出神入化了。
“出神入化”这个词用得好,还可以用哪个词?——技艺娴熟、挥洒自如、得心应手、所向无敌,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这句话就是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给我们再现了那种出神入化、挥洒自如的高超球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五、运用积累。
教师小结过渡:这就是化平凡为神奇的孙晋芳,这就是世界优秀二传手孙晋芳。如果说,中国女排是一支演奏美妙乐曲的乐队,那么孙晋芳就是这个乐队的总指挥;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袅袅轻烟)。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上“如果说……那么……”说一个句子,来夸夸孙晋芳或者孙晋芳的高超球技?自己在本子上先写一写。
学生交流句子:
教师过渡:正是因为刻苦的训练才使孙晋芳练就了高超的球技,那么仅仅有高超的球技就能成为世界优秀的二传手,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冠军吗?还需要什么?(还必须具有宽大的胸怀)。好,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孙晋芳的宽大胸怀。
六、板书设计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孙晋芳
训练刻苦 世界优秀二传手
球技高超
心胸宽广 三连冠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篇2
课前谈话
同学们好,我们已经认识了,对吗?这节课,郭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你们欢迎吗?(欢迎)那用什么方式表示欢迎?(鼓掌)谢谢,我不会忘记这热烈的掌声。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9课《掌声》齐读
师:同学们,掌声是好东西啊!它给人力量,传递关爱,让人自信。有一位叫英子的同学在信中这样写道:
出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3、齐读
二、感悟掌声
1、那掌声真有这么大的力量吗?那会是怎样的掌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划出描写响起掌声的句子。
2、交流:
师:响起了几次掌声?
A: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B: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自由读,品味。
师:这两次掌声都是怎么样?(热烈、送给英子)
那么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呢?(时间不同: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故事讲完了)
学习A句:
师:英子才刚刚站定,还没开始讲,为什么会响起掌声?
(给她勇气,鼓励她……追问:为什么给她勇气,为什么鼓励她?)
4、认识英子:
1、英子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孩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一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2、英子是腿脚残疾的女孩,生活对她来说是缺少快乐的。她和文静(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放学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同学们开心玩耍做游戏的时候,英子怎么样?
当同学们有说有笑一起回家的时候,她又只能
同学们,此时英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孤独,可怜,自卑、忧郁)。板书(老师给个更准确的词叫忧郁、自卑)
忧郁、自卑的英子害怕和别人交流,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一摇一晃走路的姿势。可是,新来的老师却让她上讲台讲故事,英子怎么办?(指名说)
出示:(随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
A、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追问:英子低着头在想什么?(她犹豫了)
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这就是什么?(犹豫的意思)。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我们读读句子(A、B句)为什么不想上去?
同学们,她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小英的心情怎么样?(痛苦、无奈)。
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引读)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小英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他的心情一般的沉重,同学们,如果英子就是你的同学,现在她就在我们的前面,你想对她说什么?(自由说)
感谢同学们的鼓励,让我们把千言万语化成一个最有力量的动作(鼓掌)
(齐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学习B句:
师:故事讲完了,教室里为什么又想起掌声?
师:是掌声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第一次上台的她发挥的非常好。
齐读(出示):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如果这一次英子没能把故事讲好,他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声音也不好听,你会给她掌声吗?为什么?
师:英子听到了同学们的鼓励、表扬,特别激动,特别感谢同学们。所以她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同样的姿势,同样的一摇一晃,这一次心情是怎样的?
我们可不可以用忧郁、自卑的反义词来形容?板书(自信、勇敢)
原来英子并不比别人差呀,虽然她的腿不好,但她有自己的优点。特别是当她找回了那一份自信,那一份勇气。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我们再来想象:
现在,小伙伴们开心玩耍做游戏的时候,她会怎么样呢?
当同学们有说有笑一起回家的时候,她会
齐读:从那以后……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师:是呀,现在的英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她的生活有了阳光,有了欢乐,而改变她的就是那掌声。
她自信,勇敢,因为她有了
她活泼、开朗,因为她有了
她微笑着面对生活,因为她拥有了
所以直到上了中学,英子还这样对我着: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三、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掌声还仅仅是普通的鼓掌声吗?从这掌声里传递着什么?(鼓励、关心、帮助、期待、支持的掌声)
师:对,这掌声就是鼓励,支持,帮助,更是那真诚的关爱。如果说掌声是钥匙,那它就能打开勇气的大门,如果掌声是春雨,那它就能滋润人们的心田!同学们,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样看待这掌声的?你觉得掌声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掌声?写下你的想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掌声是……人人都需要掌声,让我们学会鼓掌,为自己,为别人,请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在歌曲小学语文课文《掌声响起来》中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相信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这些掌声有些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是别人给你的。当掌声响起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此有关的课文小学语文课文《掌声》。(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如:文中共写了几次掌声?谁给谁掌声?英子在掌声前后有什么变化?(板书:忧郁——快乐,齐读英子的来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三、悟读课文
(一)重点语句: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英子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走向讲台,这掌声包含了大家的鼓励与信任。)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这掌声除了鼓励之外,还有赞扬。)
(二)重点体会:
1、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
2、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爱)齐读第3自然段。
3、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爱还可以怎样表达?
4、课件播放抗洪抢险画面,说说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爱)
师: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去保护祖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这也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的爱。我们只有先爱自己,才会懂得去爱别人;只有爱自己的小家,才会去爱我们的祖国这个大家庭。
四、情感升华
1、配乐朗读一首小诗,升华情感。
2、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
师: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份微薄的'爱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给人以阳光般的温暖,给人以永生的快乐。同学们的掌声,让残疾孩子英子走出心灵的忧郁,走向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生活,在爱的温暖中快乐地成长。爱,是无私的;爱,更是一种力量,让世间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得美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会认“麻、症、疾、姿、势、况、镇、绪、述”等9个生字。
⑵ 正确理解“小儿麻痹症、忧郁、文静、犹豫”4个词语。
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⑷ 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真情,学习关爱别人。回报别人的付出。
2、过程和方法:
⑴ 通过黑板板书展示生字词语,学生认读。
⑵ 发动学生采用对比读、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领会大意。
⑶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活动。
⑷ 让生互相交流,体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关爱,从而理解爱、懂得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鼓励别人;同时,也要懂得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课文的一、四两小节,认识英子掌声前后所产生的变化。
2、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用歌曲导入教师唱《相逢是首歌》问学生是否给点掌声导入课文。(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渴望呢,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 愿意 投向 调来 情况 持久 讲述 交谈
珍惜 慢吞吞 困境 残疾 犹豫 骤然 鞠躬 舞蹈
理解: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捆那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注意。
骤然:突然。
4、读课文。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小英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小英上台演讲,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课堂作业
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掌声》的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简介:
《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因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心别人,特别是要关心身处困境的人。
二、设计理念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关爱和自信”。教学时应该充分抓住这个主题线索,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感情朗读、交流体验,注意英子的神态、动作变化,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谈自己感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通过品词析句、研讨对话、朗读感悟等方式,体会文本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关爱之心。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3、通过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你得到过别人给你的掌声吗?
(二)、复习生字词
(三)、研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描写了几次掌声。分别是哪几次?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并标上序号。
2、出示两次描写掌声的句子,指导朗读,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热烈的鼓掌来体验“热烈”,体验“持久”和“经久不息”,这两个词要读得时间长一点,重一点。
解读第一次掌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齐读)
1、请同学们读读第一次掌声前面的内容,说说给她掌声的理由。
⑴找到相关的句子读悟。指导学生从“低下了头”“慢吞吞”“忧郁”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
⑵了解原因: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Ⅰ、你们见过腿有残疾的人走路的样子吗?演一演
师引读课文她总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时的英子,在犹豫什么呢?你觉得英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板书:自卑、忧郁)
⑶体会英子战胜自我:英子犹豫了一会儿,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⑷身体的残疾使她难过,使她紧张,使自卑,但她终于站起来了,让我们为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声,似乎在说:“()”同学们,身体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让我们为英子站起来,走上讲台讲故事鼓掌,更为她战胜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师就是英子,你会对我说些什么?
①说给同桌听一听
②个别说
解读第二次掌声: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1、为什么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普通话正确,声音好听;向她表示祝贺)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学,此刻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
3、面对同学们的掌声,英子有多少话想说呀,她想说:“()。”千言万语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板书:开朗、自信)
5、原来忧郁的英子,现在变得开朗、快乐,什么使英子变了?
小结:掌声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强大?
解读三:英子的来信。
1、出示:英子的来信,师范读最后一段:请你想一想:英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封信的?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课文。
2、引读课文:英子要感谢的是,生读:没有……
要感谢的是,生读:大家的掌声给了她……
掌声使英子不再自卑,变得快乐与开朗,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使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配乐朗诵诗歌(爱的奉献)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还寒冷严冬的一杯热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的一把小花伞
爱是黑暗中的一只蜡烛
这个世界事由爱组成的,只要人人都现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总结:同学们,掌声真的充满着神奇的力量,我们的生活需要掌声,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我们可以把这充满神奇的力量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别人,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
(五)积累语言:
1、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写一写:读着英子的来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学时那次讲故事的情景,我想对英子说:_____
附:板书设计
掌声
自卑(尊重、鼓励、感激、关爱)自信
忧郁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