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 篇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两周的实训时间就过了,在过去的两周内我们小组在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训练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切身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做项目的能力;还令我学会了一些如何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道理。
本次实训的指导老师是何老师和马老师。在实训拉开帷幕时,指导老师马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及任务安排。从他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本次实训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一是在第一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前三个单元站——即供料单元、搬运单元和操作手单元,阶段二是在第二周做好自动化生产线的后三个单元站——即检测单元、加工单元和提取安装单元,并完成实训报告和实训小结。
实训开始后,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每5至6人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大家的工作习惯和相互了解情况,我们团队共有6位成员组成(钟xx、陈xx、陈xx、王xx、林xx和我),经过推举我作为小组组长。
组成团队后,为了便于开展实训工作,同时也能够使团队成员确定个人实训任务,根据指导老师给定的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自动化生产线个单元站的编程调试工作,并写出此次实训各站的控制要求和控制工艺流程,以及画好各站的机械简图、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和详细程序。因此,我根据整个实训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工,使团队成员在每个阶段工作时都能够各司其职,才尽其用。经过讨论我安排钟xx、陈xx、王xx三人负责程序的设计编写;林xx和我负责程序的调试工作;陈xx则负责文本的书写。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有队员都应该参与到程序的设计当中随时做好对程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次实训,是对我们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不过在进行当中困难是随处可见的。
就像刚开始做第一个单元的时候,我们在编写好程序准备开始进行调试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电脑和PLC一直无法连接,在经过多种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求助于指导老师马老师,原来调节电脑的搜索PLC波特率的大小才使得电脑能够正常连接到PLC。
还有在供料单元的调试过程中,可能是由于人为的原因,摆动气缸在摆动到吸取工件位置的时候,无法使真空吸盘吸取工件,检查其原因,发现原来是摆臂和工件位置没有准确对应。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调整了摆臂和工件的位置,这才使得真空吸盘能够完全吸取工件。而在调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若摆动气缸摆臂在推料的同时还是处于工件位置,很容易就会造成机械碰撞,以至使器件损坏。因此,我们在程序上添加了一条能够让摆臂在推料的同时向右旋转一定角度,避免发生机械碰撞。
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是无奇不有,但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都迎刃而解。在解决问题的时侯我也感受到,只要平时细心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同时,洞察能力也是发现错误,并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这也提高了我们的洞察能力。
在此次实训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原来我认为刚学的时候学的内容太难懂很难学,现在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们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也使我们更加有团队精神。最后,我要感谢学院安排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训。同时,也要感谢为这次实训默默付出的老师。
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 篇2
8月,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南京,在我的记忆里南京是一个富庶发达的地方。果不其然,这里高楼林立,人头攒动。我已经做好准备,蓄势待发。
经过简单休整,第二天我们就进入正题。领导的基本思路就是先培训,对系统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开始系统建设。
培训非常有针对性,讲师都非常专业,既有D5000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又有凝思磐石操作系统安装演示,还有达梦数据库原理。对于我来说,整个系统都是陌生的。经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对D5000系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后边的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系统的理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周之后就开始具体的画图、填库、做公式、做报表等工作。画图和填库工作量最为庞大,花费的时间也最多,但这工作是以后所有工作的基础,所以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D5000系统在公式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它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许多其他厂家系统实现不了或者很难实现的功能,D5000系统很多方面的设计在我看来还是非常人性化的。每天的工作都很充实,即使是加班也没有人喊累。这是一个友爱的团队。大家一起游玩,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估计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时光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会将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我会记住这次系统建设。记住大家的友谊。
再见,南京。
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 篇3
八月,骄阳炙烤大地的日子。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牵头组织的第二期配网自动化运行维护培训。
此次培训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为大家营造了舒适、专业的学习环境,能够成为培训班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同时也十分珍惜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此次培训,除了各位老师的详细讲解,大家在一起也时常讨论疑点难点,取长补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气氛浓烈,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参培人员积极探讨,并结各自在运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主讲老师虚心请教,取得良好的效果。
咸阳分公司配网自动化主站以及各县公司工作站系统采用的科锐系统。因此,此次培训非常必要,通过培训能有效地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的现场工作能力,逐步改善厂站维护工作纯粹依赖厂家的局面,进一步缩短了处理故障的时间,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通过本次培训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我进一步巩固了配网自动化基础知识,了解其任务一可以使整个配电网线损降至最小,提供优质的供电质量;二可以在整个配电网事故情况下,系统能适时分析确定事故原因,排除因瞬间故障造成的不必要的停电事故;对于永久性故障,系统将及时分隔故障段,进行电网重构,保障非事故线路段尽快恢复供电。以及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配网自动化终端设备的分类、安装注意事项,掌握了配网测控终端主要具备三遥功能、保护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运动通讯接口及协议、对时功能、本地/远方操作功能、电源模块智能管理功能及液晶面板的操作,以及如何实现配网自动化功能更进一步的认识。
配网自动化是配网运行抢修中心实现调度范围延伸重要的基石,配网自动化是调度员的眼睛,随着配网调度、事故抢修、电话故障业务的融合以及配网调度范围的延伸,对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就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监控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为一流配电网的建设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我公司的企业愿景。学习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借着此次培训良好的契机,将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中,根据工作情况选择最佳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在加快配网建设自动化的同时,深知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只想把它做得更好更完美,接下来的苦战日子,我们一起负重前行,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互“打扰”进行交流。借此一席之地,感谢老师不厌其烦的解答,感谢学员们的相互帮助,感谢公司领导给予我们的这次机会。
艳阳似火的八月,希望大家关于收获的记忆,从这里开始……
自动化实训心得体会 篇4
自动化工程师往往关注控制方案和方法,而不重视工艺原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例如,在锅炉控制系统中,汽包液位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参数,它反映了锅炉负荷与给水的平衡关系。汽包液位过高会造成蒸汽带水不利于过热器运行,影响汽水分离效果;液位过低会造成锅炉水循环的破坏,影响省煤器运行,容易使水全部汽化烧坏锅炉甚至爆炸。影响汽包液位的因素除了加热汽化这一正常因素外,还有蒸汽负荷和给水流量的波动。当负荷突然增大,汽包压力突然降低,水就会急剧汽化,出现大量气泡,形成了“虚假液位”。为此,在控制方案设计中,常采用液位、蒸汽、给水三冲量控制。如果不了解工艺,使用简单的液位控制系统,一旦发生“虚假液位”,则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危险。因此,自动化工程师必须在工艺上下功夫,做到精通工艺过程。
选择合适的网络
对于一个自动化工程(特别是中大规模控制系统)来讲,选择网络是很重要的,甚至有人提出了“网络就是控制器”的概念。首先,网络必须是开放的,以方便不同设备的集成及未来系统规模的扩展;其次,针对不同网络层次的传输性能要求来选择网络的形式,这必须在较深入地了解该网络标准的协议、机制的前提下进行;另外,综合考虑系统成本、设备兼容性、现场环境适用性等具体问题,确定不同层次所使用的网络标准。一个实时系统的性能可从时间、可靠性和应用对象三个方面来衡量。
掌握plc扫描原理
与其它控制设备比较,PLC最重要的特征是“扫描”。PLC上电后,自动重复执行程序扫描和I/O扫描,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相应的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按由上而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程序(梯形图),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RAM存储区或I/O映象区对应单元的状态。在输出刷新阶段,根据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可见,采用PLC程序控制的过程和结果与继电器逻辑回路是有区别的,特别是涉及到梯级的次序、脉冲信号的捕捉等,与PLC的扫描原理是密切相关的。实践中,大量的程序问题均源于此,常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结果。因此,设计PLC程序,必须精通PLC的基本原理。
力求结构化程序设计
全面提高程序的质量,提高编程效率,使程序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良好的结构,是每位程序设计者的目标。IEC61131-3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1999年推出的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标准化编程语言,具有开放性、可移植性、结构化编程和结构化数据、检错和纠错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plc编程。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便于构造程序(尤其是复杂的程序)、多人设计,调试以及软件管理。虽然软件工程的思想已被绝大部分程序员所接受,但要将这种思想转化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重视抗干扰措施
自动化系统应用于恶劣的工业现场,抗干扰措施尤为重要。实践中,经常出现由于干扰导致调试失败甚至设备损坏的事例。自动化系统的干扰,有以下3类来源:
1)空间辐射干扰;
2)系统外部线路,包括电源线、信号线、接地系统等引入的干扰;
3)系统内部电磁辐射及线路干扰。
针对这些干扰,在工程实施中要考虑以下措施:
1)在系统结构设计与设备选型时,充分考虑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
2)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3)合理选择和敷设电缆、电线;
4)硬件上采取隔离装置或滤波装置;
5)软件上采取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如数字滤波、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信息冗余等;6)正确选择接地方式,一般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