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策划
老地方整理的活动策划(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策划 篇1
一、活动主题
我的音乐·想high就high
二、活动目的
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迎来的是崭新的第二学期,而这个学期,因为有一批优秀毕业生的离去,显得意义非凡。为了给毕业生留下大学生涯最后美好的回忆,同时丰富长大学子的校园生活,为长达学子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经研究决定,举办长大xx级毕业生典礼暨校园high歌会。
三、组织单位
主办:共青团长江大学委员会
策划承办:长江大学学生会
四、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海癣淘汰赛、半决赛、总决赛四场进行。海选与淘汰赛皆由各院系承办,半决赛和总决赛由校学生会承办。具体内容及日程安排如下:
1、海选:3月16日晚7:00,各大院系(一工部21个院和5大院)同时进行校园high歌会海选,形式为30s清唱。一工部各院20人选出10人,即210人;5大院80人选出40人。总计250人晋级淘汰赛,名单当天统计于校学生会处。活动具体流程由各院操作。
2、淘汰赛:3月23日晚7:00,各大院系同时进行校园high歌会淘汰赛,选手每人演唱一首歌曲。各院1名选手晋级半决赛,总计26人。晋级名单当天于学上交校学生会处。活动具体流程由各院操作。
注:海选报名人数以及海癣淘汰赛晋级人数可据各院系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3、半决赛:3月31日下午2:00,在西校区一教广场开展校园high歌会半决赛,26名选手代表各院参赛(提交一首歌的完整伴奏带及20s的走秀音乐),进行一对一式的对抗比拼,13名选手胜出,最后,再根据选手的分数进行排名,筛除最后3名,10名选手晋级总决赛。
半决赛流程:
(1)12:30-2:00,工作人员布置会场;
(2)2:00-2:15,主持人宣布半决赛开始;26名选手走秀,主持人介绍选手;
(3)2:15-3:05,第一组至第六组的一对一式,选手依次演唱,第四组结束后公布前三组的成绩;
(4)3:05-3:10,中场节目;
(5)3:10-4:05,公布第四组至第六组的'成绩;第七组至第十三组的一对一式,选手依次演唱,第十组结束后公布第七组至第九组成绩,第十三组结束后公布后四组成绩。主持人公布总决赛相关内容,并宣布活动结束。
(6)4:05-4:30,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收拾会常
4、总决赛:4月1日晚上7:00—9:00,在西校区一工部主席台开展校园high歌会总决赛,10名选手进行3轮pk(提交3首歌的完整伴奏带,开场节目由10名选手共同排演,排演主题为大学生的2种人生)。第一轮“队队”对抗赛,10进5;第二轮帮帮帮,5进2;第三轮冠军争夺战之花花同学会,胜出冠军。
总决赛流程:
(1)5:00-7:00,工作人员布置会场;
(2)7:00-7:10,10名选手共同表演开场节目;
(3)7:10-7:20,主持人开场;选手亮相自我介绍;主持人介绍赛制,宣布第一轮pk---“队队”对抗赛开始;
(4)7:20-8:10,10名选手依次演唱,评委现场亮牌,5人晋级;
(5)8:10-8:15, 中场节目;
(6)8:15-8:40,主持人介绍赛制,宣布进行第二轮pk---帮帮帮;
(7)8:40-8:45,毕业生节目;
(8)8:45-8:55,主持人介绍赛制,宣布第三轮pk---冠军争夺战之花花同学会;
(9)8:55-9:30,合影留念,工作人员整理会常
五、活动报名
1、报名条件:热爱音乐,擅长音乐,有才艺者优先。
2、报名方式:选手就所在院系报名点处报名参赛
3、报名时间:3月12日-3月15日
4、报名咨询:曾燕燕(15027001392) 付妹缘(13593827737)
陈璐(18995854664)
六、奖项设置及奖励办法
1、个人赛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最佳组织奖1名,优秀组织奖1名。
2、奖励办法:获得奖项的同学将获得由校团委颁发的荣誉证书及奖品。
共青团长江大学委员会
长江大学学生会
活动策划 篇2
一 活动背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新的计划、新的目标也踏上了出发的行程。为了提倡“珍爱每一滴水”保护我们共同的资源,同时加强学生间交流与沟通,增强广大师生节水意识,爱心救助协会特举办此次活动。
二 活动主旨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本次活动在于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节水意识,倡导节约每一滴水。
三 活动目的
增强广大师生节水意识,促进同学间环保意识的交流与探讨,共建环保节约型校园。
四 活动主办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爱心救助协会
五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3日
六 活动内容安排
选择有新意的`标语,将所选的标语制成标贴,贴于各个寝室楼内及校园内易见地点。
七 活动后期安排
1将本次活动的经验及成果写成新闻稿进行宣传
2 总结此次活动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举办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策划 篇3
一活动前准备工作:
1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
2活动用品购买:奖品(薯片,饮料)材料纸彩色纸片棒棒糖黑色中性笔
一次性纸杯
3宣传海报
4心理图片音乐PPT制作
5微电影寻找
6场地由所有工作人员布置
二活动中:
1活动的介绍:
本环节由主持人对心理健康部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的注意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2互动环节:
①团队协助寻找幸福感——取之有道
游戏分为2组,每组4人。参与者用布条蒙住眼睛,端着一碗水从前台走向教
室最后面,在同伴的声音的指导下,杯子的水未洒出并最快到达者为胜。
②生命之重——珍惜点滴幸福。中间插入事先制作好的ppt
每个人慎重考虑自己20个身份,然后不得已作出选择,放弃10个,最后再放
弃5个。在放弃直至只剩下1个身份。由主持人随机选取或同学们踊跃发言,说出自己放弃的`以及原因。并由这个游戏得到的感悟。活动过程中,将会插入音乐以及幻灯片观看。
③假如生命只有3天。——珍惜点滴幸福活动过程中播放音乐
活动参与者没人在纸上写下“假如生命只有3天,最想要做的事”再将纸片叠成飞机向讲台投掷,再由主持人及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与大家分享。
④幸福是什么
活动开场前,每人分发一张小纸片。写下对幸福的感受和认识。结束时由工作人员收上来,选取有创意较好的,由主持人与大家分享。作为此次活动的最后,并由工作人员向现场分发棒棒糖。
⑤微电影观看寻找有关提升同学们幸福感的微电影两部,一部备用。在活动环节播放。
三活动后
1各负责人将场地整理干净。
2活动新闻稿活动照片
3活动总结
四活动经费预算
1中性笔10*1、5=15元
2薯片饮料4*4=16元2、5*4=10元
3矿泉水10瓶10元
4材料纸2元
5彩色纸片10元
6棒棒糖10*0、5=5元
7一次性纸杯5元总计:73元
活动策划 篇4
活动目标:
1、自由谈论和表达自己的心愿。
2、制作心愿卡片,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教具:心愿树一棵、小兔的心愿卡片
2、幼儿用具:蜡笔、勾线笔、心愿卡、彩色丝带等。
3、知识准备:故事《最后一片叶子》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最后一片叶子》
小朋友,还记得故事《最后一片叶子》吗?琼西的心愿是什么呢?琼西的心愿实现了吗?是谁帮她实现的?
二、讨论交流“我的心愿”
今天我们也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吧。新年到了,小朋友肯定又有了很多心愿,现在老师给小朋友一点点的时间,你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心愿。(幼儿讨论交流)好,谁来把你的心愿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小朋友的心愿真多啊,有的是希望得到新的礼物,有的是希望自己学会新本领,有的是希望自己交上新朋友。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棵心愿树,(推出心愿树)咦,这是谁挂在上面的?(出示一张挂在上面的心愿卡),啊,原来是小兔的心愿卡啊,我们一起看看小兔有什么心愿?
三、欣赏小兔的心愿卡。
1、出示小兔的心愿卡:谁来说一说小兔的心愿是什么?(幼儿先看图片猜测。)
卡片背面还有字呢,哦,小兔不仅把自己的心愿画了出来,还写了出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兔说:我想得到许多许多新书,故事书、迷宫书、童话书,我都喜欢看。我想坐在自己的房子前,悠闲、自在的看书,从书里学到许多新本领。
四、制作心愿卡。
小朋友,我们也有很多心愿啊,接下来老师请你把你的心愿画在这张心愿卡上。画好了,讲给爸爸妈妈听,请爸爸妈妈帮你把心愿写在卡片背面,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挂到这棵心愿树上。
五、和爸爸妈妈一起将心愿卡挂到树上,并将自己的心愿和同伴分享。
半日活动“马路上”观察后的困惑
观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事物,可今天的观察却给我和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困惑。
半日活动“马路上”是孩子在通过对马路上的各种车和人的观察,了解各种车的速度,然后进行快和慢的比较的一个活动。早上我带着孩子来到马路上,按计划我要求孩子首先观察马路上有什么(车、人等)?其次找几个明确的对象进行比较快慢的观察,最后找不同的人进行快慢的比较观察。在第二个环节时,我给孩子以下观察任务:1、公共汽车和小轿车的速度;2、摩托车和小轿车的`速度;3、电动车和摩托车的速度;4、三轮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仔细观察,经几次反复观察得到观察结果是:公共汽车比小轿车开得快多了;摩托车也比小轿车开得快;电动车比摩托车快;三轮车比自行车快。观察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现实的结果和我们理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可孩子们对刚才经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果记忆深刻,一下子这堂课就变得复杂了很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给孩子讲述比较快慢的相对性,但这问题对中班的孩子太复杂了,我尽我最大的努力讲解,但我还是感觉孩子很疑惑,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孩子们还是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对各种车辆的速度快慢进行了比较排列,我不知道该纠正孩子的结果,还是尊重孩子的这个观察结果?最终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一番讨论,我还是选择了尊重孩子的观察结果,但活动后我一直有一种担心:孩子会不会因这次活动而产生错误的理解?我到底该怎样更好地对待这样的问题?
在以后的活动中可能还会遇到这种问题,我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帮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