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

2025/08/1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做农活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 篇1

寒假到了,同学们紧张的心一下放松了,他们心里一个个都乐开了花,我也不例外。可是对于我老家做农活的奶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奶奶要赶过年把玉米棒子“蜕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玉米粒,还要为苹果树剪去已经变色的“长发”,让它们长出新“新”,当然我可不能袖手旁观呀,也要回去帮助奶奶做农活。

放寒假的第二天,我就坐着前往老家的汽车。不一会儿,我便看见了苦苦等候我的奶奶。奶奶看见我,就像黄鼠狼看见鸡一样,笑容满面。一下车,奶奶过来亲切地拉着我的小手嘘寒问暖。你们知道吗?老人在老家里最盼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能常回家看看,这次放假回家也算是圆了奶奶的梦。

回家的第二天,便要打玉米了。一大清早,奶奶就开始做饭,我也不能迟到,可不能在当小懒猫了。我们吃过饭爷爷正好也回来了。他拿出一个红色的机器。我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不紧不慢地回答:“这是专门用来打玉米的,这个机器可厉害了,一次能打七个玉米棒,而且又快又干净。”哇塞!这个机器是我第一次看到的,真想亲手试试这个机器有多神奇。爷爷启动机器,只听嗞——的一声,机器开始工作了,这声音震耳欲聋。我拿了一个玉米,放入进口中,通过机器的内部结构,把玉米芯和玉米粒分开,分别从两个洞出来。一个个小玉米粒蹦蹦跳跳地从机器里出来。机器里面噼里啪啦的,好像玉米娃娃在抗议我们的举动。我一干就起劲,一下子放了八个玉米棒,结果咔住了,唉,一下手就失败,不过我要努力做的更好,终于我掌握了打玉米的技巧,打得快多了。不一会儿玉米已经打过去一半了。这时我已经汗如雨下了,可爷爷奶奶却和我大不相同,他们只是有些气喘吁吁,唉!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平时既不锻炼又不做农活,这一次运动量这么大,所以才会觉得累。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又干了起来。这一次打玉米我比奶奶和爷爷都打的好。一个小时过去了;二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把玉米棒通通打完了。今天我可收获不少呢!不光光是学会了打玉米,我还知道不时要多加强锻炼,这样干起活来,就不会那么吃力。而且我还知道了坚持是做一件事是最重要的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你坚持了,这一件事就没有白做。

这一次回老家不但让我大开眼界,而且我的脑海里又新增加了一些知识,看来做农活还能获得财富,我以后只要一放假一有农活我就干,慢慢地,我运动量大也不累,还比以前有劲多了。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 篇2

学农是一个增强我们安全知识、农家技能以及增强军人风范的活动,这一次的学农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例如:

在安全知识方面我学习到的就有很多,有地震安全、火灾安全和交通安全的知识。像什么地震来临时的逃亡时间基本上是在1分40秒至2分钟之内,最安全的逃亡时间是在12秒之内,逃亡时必须用物品遮住头部。若逃不出时,需躲在两个家居中间的细小缝隙中,用物体遮住头部,等待逃生时机;火灾的预兆共有四个分别是:有火星掉落、玻璃碎掉和有烟雾围绕,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就是有人大喊:“着火了!”我还学到了交通以及交通安全的定义:某物体从甲地移动到乙地的过程叫做“交通”;某物体从甲地移动到乙地的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叫做“交通安全”!在农家技能方面我学习到的有“拾柴”、“喂牲畜”和“种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喂牲畜”。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了羊一次吃进去的草多,但咀嚼速度太慢;而兔子恰恰相反,它一次吃的虽少,但吃得十分快。另一方面我对“种豆”的印象也挺深,在这一课中我发现了像那种轻轻一捏就能成块的泥最适合种子成长,所以我们照顾种子的时候必须要多浇水!在军人风范方面我做的也不错,我们学习到的一个新知识就是“卧倒、起立、匍匐前进”我学的还不错,简简单单的三个动作看似容易,实际不然,一下一下的可晕了,我也是回家后在床上练了好几次才有了点成就。我不仅仅学到了这点知识,我还学习了军歌,可唱得不好老爱跑调,但我从中发现了,军人不仅仅只是有铁一般的筋骨,还有水一般的柔情;不仅仅仅有山一般的刚劲,还有风一般的缠绵……

时光飞逝,一眨眼短短五天的学农活动已经结束了,与教官分离时,望着教官离去的背影,鼻头禁不住一酸泪水便涌了出来,是啊!虽仅有短短的五天,可我们已经和教官有了感情怎能不落泪呢?再见了,教官!再见了,学农!再见了,三十里堡!我还会回来的!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 篇3

我出生在农村,22岁之前,除了上学,一直在农村;此后也还不断干农活。对农活和做农活之苦,我是有切身体会的。

初一和初二上学期我是在自己村里读的。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不但星期六下午,就是星期三下午也不上课。其他几个需上课的下午,也只是上两节课而已。那时生产队每天的活分四截做,上下午各两截,上好两节课后回到生产队的我,刚好赶上做一天里最后一截的活。不去生产队做的话,就去割羊草。只有这两种选择。

在生产队干活是计工分的。成年男劳力做一天最高是12分,成年女劳力最高是8分。我那时不过是一个小孩,我已经想不起我做一天是3分还是3分半。

小孩子偶尔干点农活,可能带有玩耍性质,挺好玩。但我不属于那种情况。我是正儿八经干农活。做农民,就农活而言,最苦最累的,莫过于夏季的“双抢”,也就是抢收抢种。我永远不会忘记,12虚岁那年,单单在总共不到20天的“双抢”期间,我就做了12天半!

我至今记得发生在那年“双抢”的两件事。有一天中午去插秧,田里的水很烫,长我一岁的男孩泉始终不敢下去,长我两岁的女孩芬则掉下了眼泪,也不敢下去。我当然像大人一样下田了。我们那个自然村以人少田多著称,当时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考虑中午插秧可能会烧苗。稍后的一天,也是中午,在田里插秧的我,流鼻血了。插秧必须弓着腰,低了头,这十分有利于流鼻血……实在止不住,最后我被人劝退,回家躺在一只匾里休息。这两件事分别发生在哪两块田里?此刻让我到现场指点当时具体发生在哪个位置的话,我想误差都不大会超过10米。

如今农村大多种单季稻,早已没有了“双抢”。从这一点看,现在的农民再也不像当年那么苦。

除了白天干活,我还从很小起就开早工和夜工。开早工大多是采桑叶,偶尔也有比较另类的活计,比如有一次是收割用来采种子的红花草,割着割着居然发现一窝小老鼠。第一次开夜工是在田里打稻,我年纪太小,只是帮大人把稻子搬到打稻机旁,收工后在生产队吃半夜饭的情景,宛在目前。有一次是预计有雨,男人们纷纷去田里垒柴堆(是专门留给生产队的两条耕牛吃的),小小的我跟着玉祥,帮他把柴拖拢来。还有一次是拔萝卜,那是一个有月光的夜晚,大多是年轻人,虽然穷苦,但一大帮人在一起干活,说说笑笑地,还是蛮开心的。事实上,那时也不大有更美好的生活。

农村的活,我大致只有两样没做过。一样是捻河泥和挑河泥,因当年我毕竟还小。还有一样是养蚕,那习惯上是女人做的。

小时候,也不是没有人关注孤苦的我。有一种东西对我似乎特别感兴趣,那就是一种很小的蚊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被咬了还很疼。万般无奈之下,我在田里插秧时就只好采用下面这种方法:将自己浑身上下涂上烂泥,让蚊子们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有一次是“双抢”时,遭遇特大暴雨。夏天,满天乌云并不一定会下雨,你若盲目躲雨而雨却并不下来,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再说,我们生产队田地极多,那次我是在离家足有两里多的田里插秧,当然不会躲什么雨。然后,雨就铺天盖地砸下来,远离房屋的我们无可逃避。一个叫阿三的中年妇女叫我把一束稻草顶在头上,她说要淋坏的。我和她各自顶了一束稻柴,蹲在田埂上,那一刻,在暴雨的淫威里,我和她成了世界上最卑微最无助的人。几年前,她中了风,半身不遂,去年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对于割稻,我甚至有点喜欢插秧(俗称“种田”)。割稻腰很疼,种田则不然。我们生产队的女孩子嫁到别处,一律是种田的快手。为什么?我们那儿水田多呀,逼你非种得快不可。分田到户后,像上面提到的玉祥,家里光水田就有17亩多;我家后来在我参加工作后只剩两个农村户口时,还分到3亩6分田呢。通常男人种得比女人慢些,不过在我的印象里,我种田的速度一直与最快的女孩相当。下面这个例子比较直观:后来单干后,有一年劳动节,种的是“小苗带土”(不是手工拔下来扎成一小把的那种,种起来相对要慢些),我在不用拿秧只负责插种的情况下,一天之内独自把一块7分的田全部种好。

分田到户后,每年“双抢”,我家总是早早完成。然后我就去帮姑姑家种田。这是我力所能及的。我有三个姑姑,我一个一个轮流帮过去。那时,她们的孩子都还小。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我结婚后,持续到我女儿出生的上一年。我女儿是农历七月初八出生的,那年的夏天,在厂里做挡车工的妻子随时有可能生产,我当然不便去乡下帮忙。

但若干年后我居然又一次种田。那是在一个学生家,几个学生要我去,一冲动,我就挽起裤管下田了,反正我会这个呀。我相信,7年前的那一次插秧,极有可能是我生命里的最后一次。当时跟我一起边插秧边聊天的是丽英和晓梅,如今丽英小孩已3岁,晓梅下个月也要结婚了,她俩不知道的是,第二天她们的语文老师浑身疼痛,毕竟多年没干这个活了啊!

做农活的心得体会 篇4

今日是学农结束的日子,在这次学农里,我获得了许多的体验和收获,还去了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学农的过程中里,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体验了城市做不到的事情。如,上青春期的课程,体验了掏粪水、插秧、野炊等,还尝试了自己洗碗,擦桌子,叠被子,铺床单。令我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野炊。

野炊不仅仅能够锻炼独立 的本事,还能锻炼我的厨艺。当天色稍暗的时候,教官先选择炒菜和煮饭的同学,然后就带我们来到野炊营地,帮忙同学炒菜和煮饭。进入营地的.时候,只见到处烟雾弥漫,熏得同学们眼泪直流,但依旧坚持炒菜。同学先把鸡蛋放下去炒,他们先放盐,再放糖,再倒入番茄,然后熟练地炒一炒,翻一翻,美味的番茄炒蛋就出来了。同学吃着我做的菜,都笑了。我明白了,虽然炒菜很辛苦,但很好吃。我们必须要能吃苦,但肯定有报答。

到了第三天,我们要回广州了,同学们都很舍不得,然后我们上了大巴,回了广州。

这次学农,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苦,可是过得很踏实,这次学农让我明白了,不要任何事都依靠别人,要学会独立,做到自己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