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1
欧也妮的心再也容不下别人了,堂弟查理的音容笑貌已经刻在了心底,清秀的面庞,白嫩的皮肤,漂亮的卷发和那如大提琴般低沉悦耳的嗓音,这一切让她着迷不已,她已经沉溺在爱情的海洋里了。堂弟走之前的前一天,在昏暗的走廊尽头,那甜美的吻似乎还在唇边,不曾离去。那幸福的滋味一直在心底,不曾消散。
不得不说,葛朗台小姐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是一位纯洁高尚的人,她美丽端庄,朴实无华,同时又是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这也正是她的可悲之处,她不为金子所动,却为金子所缚。这位富有女继承人的父亲——葛朗台老头,像狗嗅着气味寻找美食一样,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填饱自己的钱包、充实自己的金库。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待在密室抚摸亲吻那些光闪闪的金子时,他才会露出最会心的笑,得到最大的宽慰。这个守财奴狡诈多疑,冷漠专断,金子才是他的生命,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通通见鬼去吧!他对自己的侄儿查理也不愿多花一个子儿。
查理本就是个花花公子,长期泡在巴黎上流社会的大染缸中,纸醉金迷就是生活极乐。每天不是惦记着朋友的钱包,就是投向情人的怀抱。父亲的破产让他从天堂跌回了现实。几年的漂洋过海外出打拼完全泯灭了他的天性,他意识到金钱比死鬼更重要,父亲的死再也勾不起他的悲痛了。
他唯一且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金子,为了金子不择手段,他贩卖黑人,中国人,也贩卖儿童。他无视人权,肆意践踏法律,唯利是图。堂姐在他的心中不再是纯洁美好的恋人,仅仅是一个六千法郎的债权人。当初甜美的爱情在他的心中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仿若未曾发生。可怜的欧也妮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的安危,回忆着他们的甜蜜,期盼着他的来信,守护着他们的爱情。那离别前的一吻,已经交付了她的心啊。
可是高贵的蔷薇怎能用肮脏的污水浇灌呢?崇高的心灵怎能忍受铜臭味的熏染呢?欧也妮对查理的背弃和他对叔父名誉的漠不关心,内心充满鄙视和愤懑。她最终选择嫁给克罗肖,但仍要求保持童贞,只因她看透了克罗肖的自私自利。
这个庭长在听到欧也妮答应嫁给他时,恨不得扑倒在她的面前。这场婚姻带来的不是甜甜的幸福,而是满满的金子啊!他费尽心机、玩弄法律终于谋得象征财富和地位的议员职位,却在几天之后离世魂归。看来连最仁慈的上帝也可怜欧也妮的遭遇,惩罚了克罗肖的无情。这个被金牛驱使的奴隶,终于由人间奔波到了阴界。
金子本身并不具有魔力,却让有的人为它癫狂,便如葛朗台;有的人为它迷失,便如查理;有的人为它堕落,便如克罗肖;但也有人因它而高尚,便如欧也妮。金灿灿的金子令人目眩神迷,赤裸裸的冷漠更令人胆战心惊,金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灵魂禁锢在金子铸造的锁链里!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2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3
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重要人物,欧也妮·葛朗台的父亲。他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但他为人却极其吝啬,在他眼里,女儿妻子还不如他的一枚零币。是守财奴的代表。
欧也妮·葛朗台 --- 这本书以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为核心贯穿始终,老葛朗台无疑是其中性格最鲜明的人物。贪婪和吝啬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在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达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老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刻画得最成功的吝啬形象之一,已成为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人物而广为流传。
欧也妮葛朗台的读后感 篇4
《欧也妮葛朗台》讲述的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作者巴尔扎克将这个吝啬鬼与他身边的人描写得个性鲜明,有的地方甚至十分夸张,但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篇小说跌宕起伏。
主人公葛朗台有数不清的家产,但他从不买肉和水果等。连他的哥哥去世时,都不曾用钱去追悼他。而哥哥的儿子夏尔来投靠他时,还嫌弃夏尔没有钱。可讽刺的是,正是因为嗜钱如命,也让葛朗台死去——他在垂危时看到牧师祷告用的银杯而伸手去抓,一用力便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金钱对于葛朗台来说就如囊中的猎物,但他也被“猎物”所束缚,变成了一个狡诈无情的人。为了金钱,他甚至不惜牺牲女儿欧也妮的幸福。
和夏尔生活在一起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为了他,她将自己的积蓄都给了夏尔去经商,而夏尔去印度经商后变得唯利是从,还娶了一个伯爵小姐。欧也妮为了成全他,继承父亲的遗产后帮夏尔还清了他父亲生前欠下来的债,还资助贫穷的人们。在这鲜明的对比之下,更加显现了欧也妮的善良和坚强高尚。
欧也妮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其实善良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善良是一种智慧,让你透彻幸福的含义;善良是一种自信,让你更加愉悦美丽;善良是一笔财富,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
“我是医生,我在和生命打交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医生陈晓兰的话,她为了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十多年在京沪线上往返四十多次,但她并不放弃。陈医生不是天使,她却又天使般的善良。
善良的心并不是琢磨不透的,它就在身边,像欧也妮、陈晓兰那样善良的人还有许多,她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愉悦。
“善良”浅显易懂,与人终生相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善良也是一笔财富,一笔永无止境的财富。